徽派建筑的发源地

徽派建筑的发源地,第1张

自秦朝建立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徽州历史悠久,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生活在这个“天然公园”里的人们以自己的匠心创造了独特的徽州民居建筑风格。

惠州,简称“安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它在古代被称为周舍。平定方腊起义后,宣和三年(公元121年),宋徽宗改周舍为徽州。从此统一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婺源)

惠州是徽商的发源地。明清时期,徽商统治中国商业长达500多年。正所谓“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回族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传统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徽州地区重组,组建黄山市。

古徽州有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今属江西省管辖)六县。秦朝建立两千多年来,悠久的历史,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生活在这个“天然公园”里的人们,以自己的匠心创造了独特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

在古徽州的土地上,有7000座明清古民居和100多座古村落。徽州古民居建筑约有十五种,形态各异。如古城、古村镇、祠堂、寺庙、书院、园林、戏台、牌楼、关隘、桥、塔、亭、坝、景泉、村落等。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崎虽然水美,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农民生活困难。于是,生活迫使徽州人背井离乡,“四面八方求温饱”,到外面去发展。

虽然有些人死在了别的地方,或者最后失败了,但是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学习,去工作,去收获。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丝绸和大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就成为富人家庭。在易县西递村商业的全盛时期,有100多家商店。

胡氏家族第20代宗师胡冠三不仅从事典当生意,还从事茶米生意。他号称“三十六经”、“七条半街”,是当时江南六大富豪之一。他的家庭财富是“五百万黄金”。

清朝后半期,义县南屏村徽商被称为“十万富户?”不下20户。这些徽商致富后,成为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大庄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在建造了豪华的房间之后,接着又走上了儒商结合、官商并进、兴学尊儒、边学边优的道路。所以很多徽商在建房的时候,都是按照政府规定的等级来建筑和扩建园林,这就是徽州古民居形成的原因。

建筑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当时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

在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中,徽州人,面对汹涌的历史变迁,面对战火硝烟,面对天灾人祸的破坏,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宝贵的民居艺术宝库。

改革开放以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神圣职责。许多像西递和宏村这样的遗产已经被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很多像歙县、婺源、黟县这样的古村落都被保护起来,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许多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和修缮古民居。徽州古民居这颗打磨过的明珠,正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801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