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哪些过中秋节的传统风俗

你还知道哪些过中秋节的传统风俗,第1张

中秋节的习俗 11个中秋节民俗你知道多少

1.在月球上行走。在中秋节的晚上,还有一个特别的赏月活动,叫做“走月”。皎洁的月色下,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三五人结伴,或绕场游行,或逛无船的秦淮河,或上楼看月色,谈笑风生。明代有南京的月亮楼、月亮桥,清代有狮子山下的月亮楼,都是游客在月球上行走时赏月的地方。中秋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称之为“走月”。吴有走月三桥的习俗,即在月光下旅行,至少要走过三座桥(见《贾青录》卷八)。上海也有这种习俗(见余友生《海上游》)。所谓“三桥行者”,有明显的应有味道。

2.祭月。祭月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古代有“秋暮暮月”的习俗。晚上,也就是拜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的一些地方,人们有在中秋节晚上崇拜月亮神(崇拜月亮母亲和月光)的习俗。在拜月,有一个大香案,上面有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和其他祭品。月下,“月神”的牌位放在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轮流拜月,祈福。祭祀赏月,求月缅怀,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中秋节作为中秋节的重要仪式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欣赏和赞美月亮的民间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圆、对生活美好祝愿的主要形式。

3.赏月吧。赏月习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乐。据说这一夜月亮离地球最近,而且月亮最大最亮,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宴饮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每天都会回婆家,寓意圆满,吉祥喜庆。有文字记载的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始于魏晋,但并不是一种习惯。在唐代,中秋节赏月玩月是相当流行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吟咏月亮的诗。

4.追逐月亮。所谓“追月”,就是农历八月十五过后,依然热闹非凡。所以第二天晚上,许多人邀请他们的亲戚和朋友继续赏月,这被称为“追月”。据陈清子厚《岭南杂记》序:“广东好人八月聚亲友于十六夜赏月,名曰追月。”

5.乞求月亮照在月亮上。在过去,东莞的一些妇女相信“月亮是媒介”。那些家中已有成年男女,心中却没有一个人的人,可以在中秋节的午夜,在月亮下焚香点烛,乞求月亮来配他们。据传说,在中秋节的晚上,宁静的月光可以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在中秋节的月夜,一些结婚已久的不孕妇女走出家门,沐浴在月光下,希望早点生个孩子,这就是所谓的“照月亮”。

6.注意潮水。中秋节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知道玉兔很圆,九月已霜寒。发消息到门口关钥匙,夜潮望月。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八月十五观潮》。古代在浙江,中秋节除了赏月,观潮是另一项中秋活动。

7.吃月饼。月饼,又称月饼、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节祭拜月神的供品。起初,月饼是用来祭祀月亮女神的。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视为家人团聚的象征。月饼象征着幸福的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来祭月和馈赠亲友。时至今日,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和南方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在中秋节,人们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8.烧香。江苏中秋之夜烧香。香桶四周有纱丝,画的是月宫的景色。还有用线香编织的香桶,上面插着纸包奎星和彩旗。上海还有烧香的习俗。

9.祭祖。广东潮汕的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厅设仪式,摆放祖神主牌,供奉各种供品。祭祀结束后,逐一烹制祭品,全家人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10.点燃灯。燃灯助月光。中秋之夜,灯里点上蜡烛,拴在竹竿上、瓦檐上、梯田上,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11.猜谜语。在中秋节的月圆之夜,有许多灯笼挂在公共场所。人们聚在一起猜写在灯笼上的谜语。因为它是大多数青年男女喜爱的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中也听到爱情故事,所以在中秋节猜灯谜也是男女之间爱情的一种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609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3
下一篇 2022-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