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主要人物是赵括吗

纸上谈兵的主要人物是赵括吗,第1张

纸上谈兵主人公是谁?赵括指挥了哪场战争?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在我们的日常写作和交流中经常会遇到,意思是只能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比喻有些事情只是空说说而已,无法成为现实。纸上谈兵出自史记 middot廉颇列传:赵括,战国名将赵的儿子,年轻时学过兵法,论军事,父亲打不过他。后来,在长平之战中,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国的将军。只知道按兵法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了

秦率军在赵国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西北)与赵国军队交战。最后赵军大败,秦国获胜占领昌平。在这场战役中,赵军被斩首,阵亡约45万人。

这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由于连年战争,赵在战争中期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虽然战线较长,但国力远强于赵国。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不利,就抛弃了著名后卫廉颇,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按照赵王的意图,改变了廉颇的防守部署和抓捕,更换了将领,组织进攻。秦暗中换帅,针对赵括求胜心切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出阵,再分、围、歼的作战方针,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战削弱了赵,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转折点,秦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这场战争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规模歼灭战。

说到长平之战,人们马上会想到赵括的纸上谈兵和田雷的坑杀投降。但长平之战赵的战败真的是因为赵括的大话吗?把整个战争的失败归罪于赵括,恐怕对赵括不公平。平之战不是一般的两国对抗,而是一般的秦赵战略对抗,秦在战略进攻,赵在战略防御。如果秦国获胜,可以扩大秦国对关东六国的优势,加速统一六国的进程。相反,秦国只能退守函谷关,恢复实力,而关东六国则可以得到喘息之机。

这就像高飞,现在的赵括,某著名军校毕业,战术素养极高。他刚毕业,没有经验就直接被推上了最高指挥部的位置。他遇到了比他更成熟、更有战略眼光的田雷。本来老将廉颇对田雷的策略是坚守,而田雷是进攻方,士气尤为重要。无奈之下,他用了一个反战术,让赵换将领。赵括急于证明自己,结果被砍死枪毙,赵的其余军队只好投降。原来他是用钱买俘虏的军队。但的眼光很高,下令坑杀所有战俘,这不免打击了赵国的军事实力,迅速减少了赵国的劳动力,让感到悲观、害怕,无力与秦国作战。本来战国只是人口和土地的问题。结果,赵郭铁这个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人,十年内都抬不起头来。事实上,田雷不是杀人犯,而是一个有远见的军事家,而赵括却成了田雷的牺牲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3833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8
下一篇 2022-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