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味词语

华东五市2022-07-13  21

有些词,按照词谱来说,韵律没有问题,只是读起来没有味道。为什么?大诗人吴梅先生在《词学通论》中说:“词之难,不像诗之于世,而不像音乐之于世。”这里有“字”的独特“味道”。什么是“字味”?这个词有多少种“味道”?

“趣味”是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与韵、趣、格等范畴一起用来概括词的审美本质特征。“味”是从人的生理感觉的角度借用的,其目的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美学概念,最早确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多以“味”来评价诗歌论文,如“味”、“回味”、“风味”等。,切实把有没有“味道”作为评价诗歌论文的重要标准。后来,“唯”被引入词学批评。苏轼在《与贤》一书中说:“近来,颇有小词。虽然没有刘的味道,但也是一家人。”苏轼评价他的诗不同于柳永写的诗,是他自己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意义。王拙《碧鸡漫志》曰:“赵与李为东坡客,气味不近。”摘要:以"闻"字概括赵灵畴和李的词,与苏轼的词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在艺术品质和审美意蕴上也大相径庭。这里的“闻”大致类似于“味”,也指文字的个性、风格和审美意义。南宋末年,张骞还以词源学中的“味”来评价秦观的词:“秦少游的词,有一种高雅的体系,经久不衰的精神。漂亮漂亮,离了我就嚼不动,久了才知道我的味道。”概括起来,秦观的词典雅豪放,气韵生动。在追求美与美的过程中,他们注重词意的内在联系。他们的诗清晰、通透、悠长、有味道。

所以“词味”是读者的一种感受和共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非要用几句话来表达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风味”,一类是“回味”。

(1)“风味”。一个词的“味”指的是它的风格和个性。比如苏东坡的《江城子》写道:“老太太谈少年狂,引黄左,引苍右。金毛雕秋,千骑卷平冈。要向全城报告,就跟着太守,射虎见孙郎。酒,胸,胆,太阳穴怎么了!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像汉文帝派冯唐上云赦免尚维?将弓如满月,望西北,射天狼星。”此词表达了诗人强国抗敌的政治理念,表达了为朝廷效力的志向和抱负。“狂”字充满阳刚之美,气象恢弘。句子中的第一个“疯”字,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风格。再如李清照的《一枝剪梅》:“红莲藕香,玉留秋色。轻轻解开罗尚,独自去兰州。云何人送锦书?大雁归来,西楼月满。花开花落,流水潺潺。一种相思,两种闲愁。这种情况无法消除,我只是皱眉,但我在心里。”这首词写于诗人离开丈夫之后,蕴含着作者不忍离去的深情,反映了new soul,一个沉溺于无边爱情的新婚少妇。作品以清新的风格,女性特有的深情,以及丝毫“不落俗套”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部风姿绰约的作品。

(2)“回味”。词的“余味”是指词的未完气质,令人回味。如贺铸《玉案》中写道:“凌波不过塘路,见她去香尘。谁会陪你度过金色年华?月华苑,闭窗竹楼,只知春来。黄昏的冉冉,乌云密布,蜡笔的新主题是断肠的句子。有多少心事?宜川烟,满城风,梅子黄雨。”字里行间似乎从来没有悲伤一词,但仔细一看,第一句话就已经种下了悲伤的种子。雨下得像山风海雨,滚滚而来,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一溪烟,满城风,梅子黄雨。”三个比喻并用,说明“闲忧”多而乱,挥之不去,非常形象。词中把抽象的“闲愁”改为感性的“烟”、“风”、“梅雨”,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失意、迷茫、痛苦的内心世界,又生动准确地表现了江南暮春的烟雨场景,更显精彩隽永。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说:“深藏文采,回味为曲。”就是这个意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120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