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菩萨,您看度一切苦厄和舍利子之间是有间隔的,不能放到一起读。简单的用白话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在行甚深大智慧到达彼岸的时候,观察到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缘起都是空性的,由此度脱一切逼恼身心的苦恼灾厄。舍利弗啊,我现在告诉你啊‘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则色空不二。’
后面是对“度一切苦厄”的解释。
般若,是智慧。意思是以智慧观照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都是空性,可出三界(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火宅。出离火宅,就不会再有苦厄。三界火宅,指众生轮回的六道,是十分危险的,众生在六道中如同在着火的房子中那么危险,要生出离心。
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出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含义
在《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入不相逢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
在这里提出了“五蕴皆空”的重要性,即“五蕴皆空”能使人摆脱“一切苦厄”。那么五蕴的内涵是什么呢?
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如色蕴,聚集了过去色、现在色、未来色、粗色、细色等统称为色,因此色蕴是色的总和,色在这里相当物质,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外乎从形状(形色)和颜色(显色)的色相上,因而佛家称物质曰色。
受蕴,受是接受领纳的意思,当我们面对顺境或逆境时,所产生心灵上的情绪,这与苦乐忧喜舍的不同;想蕴,想是获取、想像的意思,在我们接触环境时,必然会摄取事物的影像,然后给它安立名称;行蕴,行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并诉诸行动。
识蕴,识是了别义,是精神领域的统觉作用。色蕴属于物质现象范畴,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现象范畴。
扩展资料:
“有与空”的辩证概念
有与空相对而存在,在一般人经验中,总以为有与空是对立的,他们认为有不是空,有在空外。《心经》则阐述了有与空的关系,说明“有空不二”的道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其意思是说物质世界里的有与空是不二的,“有”是缘起有,世间一切有的现象,莫不是众缘所生。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有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由条件决定它的存在性,当决定它存在的条件没有时,于是就为空。
空有不对立,是一体的。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才谈空;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有空一体。同样,将此运用到其它受蕴、想蕴、行蕴、识蕴都能成立,于是便有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参考资料:
返观自我内在的心,从原来杂念纷扰的妄心状态下,经由自我净化而逐渐让自然清净的本心显出,这清净本心与自觉觉他的菩萨心相契合,修行与契合到甚深境界时,即能觉照色受想行识五蕴,其因缘而有,因缘而空的轨则。尽管身体仍在因缘法而有生灭荣枯变动的外相,由于解悟本心自然清净,实质自性本空的道理,本心不再为任何外相变化所黏着时,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苦的感受就不会生起,即能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白话译文: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以上就是关于佛教网.心经.度一切苦厄舍力子.舍力子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佛教网.心经.度一切苦厄舍力子.舍力子是什么、【度一切苦厄】 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出三界火宅。 这句话是什么意、寻找“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出处及全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