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乃自性本具,清净无染。言火烧功德林,实非功德烧尽,而是指自己又增加无量无边的烦恼,进一步迷失了自性。嗔恨是最大的烦恼,所以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果报在地狱。修行当然要一点一滴的累积,积小悟才能有大悟,乃至大彻大悟。同理,一念清净心,念念与本性相应,则造无量功德林。
修行但修一心,功德自然显现。放下对功德的贪求,自然有无量功德。
功德如柴,须得慢慢积累;
嗔心如火,丁点便可燎原。
所以我们常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
嗔心一上来,境界便守不住,戒定慧全无踪影,无明烦恼又复增长。
故要勤修慈悲忍辱之心,多做自利利他之事,以此对治嗔恚之心。
修行人须时刻警醒自己,积累功德不易,千万切莫因一时之嗔,导致之前辛苦的修行成果付诸东流。
释义:指的是皈依佛教的人需要遵守佛教最基本的五条戒律。
出处:出自宗教戒律。
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
道教五戒即太上老君五戒,后人托称太上老君名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邪*,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
扩展资料:
五戒的具体内容:
1、杀生戒: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佛说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佛所说的众生,不单是指人,而是胎卵湿化,四生之属皆包括在内。因此杀生戒不单是不伤害人的性命,进而亦不得伤害畜生虫蚁的性命。不但戒直接的杀害,并戒杀因杀缘;如渔猎者为直接杀害,而贩卖猎具鱼网者亦为间接的助杀。
2、偷盗戒:社会上的偷盗,有直接、有间接,有有形、有无形,例如小偷窃取,强盗抢劫,是直接的盗,贪官污吏的贪污舞弊是间接的盗,勒索诈欺,抵赖债务,是有形的盗,假公济私,混水摸鱼是无形的盗。
3、邪*戒: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分,出家者根本戒*,在家者只是戒邪*。所谓邪*,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时、非处的交合。此外凡足以为邪*因缘的如舞榭歌场、寮院亦禁止涉足。
4、妄语戒:未见言见,见言不见,虚伪夸张,藉辞掩饰,皆为妄语。妄语不但欺人,而且自欺。
5、饮酒戒:有人以为以净财沽酒而饮,无损于人,为何也列为戒条殊不知酒能乱性,人间许多罪恶。莫不以酒为媒介。四分律载饮酒有十过三十六失,如坏颜色、无威仪、损名誉、失智慧、致病、耗财、无耻、不敬、坠车、落水等等。智者举一而反三,由此可知酒之为害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戒
哈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没错!佛教有句话“一念无明起,火烧功德林。”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功德?古大德有注解:功德是定(外不着想,内不动心。)与定中生无明,即失功德!无名火一起,当然功德全失。(布施财物,财力,放生,佛像贴金,助建寺庙,积富就困)这些是福德而不是功德。你的无名火再大,福德也不会丧失,只是功德没有啦!在你一念觉的时候,就又有功德力啦!阿弥陀佛!这是真相!
以上就是关于火烧功德林是不是把自己的功德都烧掉了,就像百万富翁一下变穷还得一点一点重新挣白手起家是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火烧功德林是不是把自己的功德都烧掉了,就像百万富翁一下变穷还得一点一点重新挣白手起家是吗、转: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佛教求受五戒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