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常用词是什么
升官: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贬官:"谪"字表示贬官。具体如"谪守","谪戍" 也可单字使用。还有"贬""降"等。
"迁"一般可以指升官也可以指贬职。古代右尊左卑。所以"左迁"也是贬职的意思。
2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什么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
1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3 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 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 授:授予官职。
6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7 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8 复:恢复原职务。
9 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10 仕:做官。
11 任:担负、担任
12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13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14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15 窜:放逐、贬官。
16 免:罢免官职。
17 夺:削去,罢免。
18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9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3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什么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授:授予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复:恢复原职务。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仕:做官。任:担负、担任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窜:放逐、贬官。
免:罢免官职。夺:削去,罢免。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4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常用词是什么升官:(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贬官:"谪"字表示贬官。
具体如"谪守","谪戍" 也可单字使用。还有"贬""降"等。
"迁"一般可以指升官也可以指贬职。古代右尊左卑。
所以"左迁"也是贬职的意思。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D “徙民绝饷”动词并列短语,“盗”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C;“居两年”为时间状语,其后断句,排除B(2)C 古代官署,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3)A 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尹洙与宰相有嫌隙”于文无据(4)①阳:通“佯”,假装;趣:督促,催促;守者以(之)报:省略句句子翻译为: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又装死,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湜,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②骋:施展;材:通“才”,才能;宽假:宽容;绳:名词作状语,按照法令句子翻译为:转运使指摘州县,苛刻地约束官吏,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稍加宽容,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答案:(1)D(2)C(3)A(4)①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又装死,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湜,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②转运使指摘州县,苛刻地约束官吏,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稍加宽容,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参考译文: 刘湜字子正,是徐州彭城人考中进士,任澶州观察推官,又调任湖南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又调任阴平再升任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讯阆州的案子,保全七名死囚的生命王尧臣安抚陕西,举荐了他,他被提拔为擢知耀州富平有一个抢掠别人子女的强盗,被抓后,装死,伺机逃走;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又装死,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湜,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刘湜升为监察御史,王德用受诏令从随州回朝,近臣说他有谋反的迹象,刘湜保护了他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升任殿中侍御史上奏说:“转运使指摘州县,苛刻地约束官吏,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稍加宽容,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受诏前往渭州审理尹洙私用公款一事,罗织罪状使尹洙受到严惩,尹洙因此获罪被撤职回朝后,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又任盐铁副使人们说刘湜探知宰相的心思,罗织罪状重判尹洙,所以被优先提升 第二年,皇帝在紫宸设宴,盐铁副使应坐在殿东的廊屋,刘湜不入座,急速走出守殿门的宦官报告了此事,刘湜获罪被贬任沂州知州,调往兖州又因在沂州时误减囚犯死刑,降任海州知州后起用盐铁副使兼管河渠事汴水断流,开凿河阴新渠,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适逢江南饥荒,升任天章阁待制、江宁知府,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赈济灾民任户部郎中、广州知州侬智高刚被平定后,刘湜训练当地士兵,修整器械,铸造铁链封锁江面有强盗占据山岭,诏令免罪诏安,不肯投降刘湜得知强盗逼迫山民供给他们粮食,就迁走山民,断绝强盗粮饷,强盗困窘投降,百姓得以安宁任职第二年,因母亲年老,请求调任内地,于是被调往徐州刘湜高兴地说:“从前我不过是个平民跟着计吏离家,现在我成为三品侍从官又来掌管乡州,超出我原先的期望了”又以左司郎中任郓州知州,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庆州知州 刘湜少年时地位低下,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穿朝服执芴去兵营迎接母亲,家乡的人看到无不感叹但他特别喜欢喝酒,执法过严,改任密州知州,因病去世。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小题:A小题:C小题:D小题:①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
②主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 小题:(迁:升任,升官。)
小题:(①表现其才能,②表现其正直,⑤表现其忠君,⑥间接表现其清廉。)小题:(卢奂在陕州任职时得到皇上称赞,在广州任职时得到当地人称赞。)
小题:见译文附参考译文卢怀慎是滑州人,大约是范阳的望族。祖父卢悊,任官灵昌县令,于是成为灵昌县人。
卢怀慎在儿时已经不凡,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估量!”长大后,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
开元元年,进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任黄门监。
薛王舅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又有诏书命紫徽省、黄门省覆核查实。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于是结案。
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又兼任吏部尚书,因疾病恳请退休,被批准。
去世,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成。留下遗言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
卢怀慎清廉俭朴不经营产业,衣服、器物上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虽然地位尊贵但妻子儿女仍然寒冷饥饿。得到的俸禄赐物,毫不吝惜地给予朋友亲戚,随给随无,很快散尽。
赴任东都去掌管选举,随身用具只有一个布袋。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天晚了摆饭招待,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而已。临别时,卢怀慎握着二人的手说:“皇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
你们记住这些话!”到治丧时,家里没有留下储蓄。玄宗当时将要前往东都,四门博士张星上言说:“卢怀慎忠诚清廉,始终以正直之道处世,对他不给予优厚的赏赐,就不能劝人从善。”
于是下诏赐他家织物百段,米粟二百石。玄宗后来回京师,在鄂、杜间打猎,望见卢怀慎家围墙简陋低矮,家人像办什么事,就派使节驰往询问。
使节回来报告说是卢怀慎死去二十五个月后的大祥祭祀,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经过卢怀慎的墓时,石碑尚未树立,玄宗停马注视,泫然流泪,诏命官府为他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草拟碑文,玄宗亲自书写。
儿子卢奂、卢弈。卢奂早年正直,做官有清白名声,历任御史中丞,出任陕州刺史。
开元二十四年,玄宗回长安,在陕州停留,赞许他的善政,在他办公的厅里题写赞词说:“身负刺史重任,分掌陕地大州。也已利沾万物,心怀忠君忘身。
真是国家珍宝,不失卢公家风。”不久召入朝廷任兵部侍郎。
天宝初年,任南海郡太守。南海处水陆交汇之地,物产瑰丽珍奇,前太守刘巨鳞、彭杲都因贪赃获罪,因此以卢奂代任。
污吏不敢贪污,宦官来买舶来品时也不敢干扰卢奂的法令,于是远方民俗十分安定。当时认为从开元以后四十年,治理广州而有清廉节操的,宋璟、李朝隐、卢奂三人而已。
最终任官尚书右丞。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C “又”表并列,这里连接的是两个句子,因此其前断句,排除A;“差遣”这里是名词“差役”的意思,作“求”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两个“年”之间要断开,排除D句子翻译为:英宗即位,下诏节省没有必要的支出胡灐于是上奏减少给皇上的贡物,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求差役,因此事惊扰百姓,应该停止皇上都答应了正统九年,胡灐七十岁了,乞求辞官回家,没有被批准(2)B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才是“贬官”(3)D “曾担任过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礼部左侍郎、太子太傅、太保等职” 错,原文为“赠太保,谥忠安”,“太保”是死后追赠的官职(4)①署:签署;署:于是,就;朝:上朝句子翻译为:胡淡不肯签署名字,于是声称有病,几天不上朝皇帝派兴安问候他的病情②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为名词,食物;饿殍:饿死的人;饿殍:打开句子翻译为: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答案:(1)C(2)B (3)D (4)①胡淡不肯签署名字,于是声称有病,几天不上朝皇帝派兴安问候他的病情②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参考译文:胡灐,字源洁,武进人生下来头发就是白的,满一个月后才变黑了建文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之职永乐元年升任户科都给事中惠帝在火中驾崩,有人说他逃走了,众多旧臣中有很多跟随他的,皇帝还怀疑这件事永乐五年(朝廷)派遣胡灐颁布御制的各种书籍,并探访仙人张邋遢,行遍天下州郡乡邑,并暗中查访建文帝在哪里胡灐因为这些在外面时间最长,到永乐十四年才回来所到之处也间或把民间隐情上报母亲去世,他请求回家,没被准许,被提升为礼部左侍郎永乐二十一年才回朝,骑快马到宣府拜见皇帝皇帝已经睡下了,听说胡灐到了,急忙起来召他入内胡灐把听到的所有事情全都报告给皇帝,到四更天才离开先前胡濙没有到时,有传言说建文帝航海离去,皇帝分别派遣内臣郑和数人渡海下西洋,到这时疑虑才消解皇太子在南京监国,汉王制造谣言诽谤太子皇帝改命胡濙到南京做官,于是命令他查访这件事胡濙到后,秘密上书飞快呈上太子监国的七件事,说太子诚实恭敬孝顺谨慎,没有其他的事情,皇帝很高兴仁宗即位,召胡濙任行在礼部侍郎转任太子宾客,兼任南京国子祭酒宣宗即位,仍旧任礼部左侍郎汉王谋反,胡灐与杨荣支持皇帝亲自出征汉王谋反的事情被平定后,皇帝赏赐(支持亲征的大臣)特别丰厚宣宗六年,张本去世,胡灐又兼任行在户部当时国家用度渐渐增多,胡灐考虑用度支出不足,免除租税的命令下达,总是受阻挠宣宗曾在宫中设宴宴请胡灐、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天下太平无事,是你们四人的功劳啊”英宗即位,下诏节省没有必要的支出胡灐于是上奏减少给皇上的贡物,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求差役,因此事惊扰百姓,应该停止皇上都答应了正统九年,胡灐七十岁了,乞求辞官回家,没有被批准英宗被掳到北方去,群臣聚在朝堂上痛哭,有人提议南迁胡灐说:“文皇在这里定了陵墓,把坚定不移的决心展示给子孙看”与侍郎于谦联合在一起,朝廷内外才有坚定的心志景帝登上皇位,胡濙晋升为太子太傅王文憎恨林聪,罗织他的罪过,想要杀死他胡淡不肯签署名字,于是称有病,几天不上朝皇帝派兴安询问他的病情他回答说:“老臣本来没有病,听说要杀林聪,十分吃惊受到惊吓罢了”林聪因此得到释放英宗重新登上皇位,胡濙勉强支撑病体入朝,于是请求离任皇帝赏赐玺书、白银、纸币、成套衣服,给予驿站车马,他的一个儿子授官锦衣,世代承袭镇抚胡濙先后侍奉六朝君王,将近六十年,朝廷内外称赞他年高德劭去世时,享年八十九岁被追封为太保,谥号忠安。
1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2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
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
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
贾鲁传》 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汉书。
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汉书。
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
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
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
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 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
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
韩琦传》。
3 求文言文中有关1调动官职2罢除官职3授予官职的文言实词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第三类: 、代理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4 帮我找几个文言文中有关"官职"变动的词语和"官职名称"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前后大约一千年。(商)国君称“后”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百年。国君称“天子”、“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东宫”。王妻称“后”。(《诗_小雅_北山》曰:溥(p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 ,而国和邑是地方 。中央 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 设置大约与中央 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地清末,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从大到小官职牌名
爵
丞相
太师
太傅
少保
尚书
学士
上卿
大将军
参知政事
军机大臣
军机章京
御史
枢密使
左徒
太尉
上大夫
大夫
士大夫
太史
长史
侍郎
侍中
郎中
参军
令尹
尹
都尉
冏卿
司马
节度使
经略使
刺史
太守
都督
巡抚
抚军
校尉
教头
提辖
从事
知府
县令
里正
里胥
三省六部
5 求 文言文中有关1调动官职2罢除官职3授予官职 的文言实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 10、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6 古文:表示升官贬官的字有什么帮我总结一下分两类如升官:除,擢贬(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D 13D 14C 15B 16B 17(1)译文:(梁熙)出京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把老百姓看作自己的儿子,政绩在三辅为第一。(得分点:出、知、自污、治行、冠) (2)译文: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借意气不肯服输。
先生默默端坐,又是微笑不说一句话。(得分点:酒酣、辨难、蜂起、负气)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D项“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中的“亟”如解释为“急切”和整个语境不合;可以结合词语所在的小语境“一无所受”进行推测,句中说“一无”,意思是“全都不(没有)”,可见前面的“馈问”并非一次,故“亟”应解释“屡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比如本题中的“亟”就可以借助句子这一小语境进行解决。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前一个“其”应是代词,他;后一个“其”,还是,表示商量语气。
B项,前一个“则”,就;后一个表假设,如果。C项,前一个“为”,给;后一个“为”,为了。
D项,两个“而”都表示转折。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时候可以借助两种方法,一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是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
比如本题的“其”,前一个“其”后面是名词,故“其”应是代词,后一个“其”是放在主谓之间,故应是表示商量的语气。比如“为”,前一个“为”后面是动词,后一个“为”后面是名词,故两者自然不同。
14 试题分析“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首先应将句子放回文章,借助语境理解其大意,这句话的大意是“先生到秦地任茶马司巡视,极其贫困。
有人向他建言(谋取钱财),他却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做官谋取利益,是替子孙打算罢了’”;然后再借助断句的标志进行断句,先借助表示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再借助句末语气词“矣”断开一处,其他的再依据动词、名词进行断句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B项“每年一次”有误。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
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
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
除,本身是除去原来的职位,授予新的职位。所以除,可以是升官,也可是被贬官。
在汉代,孝廉举至中央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都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
根据这个,曹操是被除去了郎官的虚职,授予了他洛阳北部尉的职位。
如果他原来没有职位,就不能用除。
1 古文中表示升官的意思有多少个字
升职就是,升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常用词是什么升官: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贬官:"谪"字表示贬官。具体如"谪守","谪戍" 也可单字使用。还有"贬""降"等。
"迁"一般可以指升官也可以指贬职。古代右尊左卑。所以"左迁"也是贬职的意思。
3 文言文升官拒贺客翻译向敏中升官拒贺客
译文供参考:
天禧初年,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担任门下侍郎一职,监修国史。当天,翰林学士李宗谔正与宋真宗谈论朝中事务,宋真宗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又说:“向敏中家中今天肯定有很多来庆贺的客人,你去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 李宗谔到了以后,发现向敏中闭门谢客,门口很安静。李宗谔和他的亲随径直走进向敏中家中,过了一会便庆贺说:“今天听到您升迁的喜事,朝中同僚都很高兴 感到欣慰,并要来庆贺。”向敏中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说:“自从皇上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宰相之位,若不是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深爱倚重,地位特殊的臣子,哪能到这种地步呢?”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历数前朝担任仆射的官员的功勋和美德,以及如何被倚重之事。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最终还是没说一句话。李宗谔回去后,又派人去向敏中家中厨房询问,今天是否有亲戚宾客来饮酒赴宴,回复说没有一个人。第二天,李宗谔详细地把自己所见到的情形报告给宋真宗,真宗说:“向敏中非常胜任这个官职。”
4 文言文升官拒贺客的翻译译文:
天禧初年,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担任门下侍郎一职,监修国史。当天,翰林学士李宗谔正与宋真宗谈论朝中事务,宋真宗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又说:“向敏中家中今天肯定有很多来庆贺的客人,你去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 李宗谔到了以后,发现向敏中闭门谢客,门口很安静。李宗谔和他的亲随径直走进向敏中家中,过了一会便庆贺说:“今天听到您升迁的喜事,朝中同僚都很高兴 感到欣慰,并要来庆贺。”向敏中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说:“自从皇上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宰相之位,若不是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深爱倚重,地位特殊的臣子,哪能到这种地步呢?”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历数前朝担任仆射的官员的功勋和美德,以及如何被倚重之事。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最终还是没说一句话。李宗谔回去后,又派人去向敏中家中厨房询问,今天是否有亲戚宾客来饮酒赴宴,回复说没有一个人。第二天,李宗谔详细地把自己所见到的情形报告给宋真宗,真宗说:“向敏中非常胜任这个官职。”
原文:
天禧初,加吏部尚书,又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1C 12B 13B 14 (1)刚到豫州时,王凌表彰当地先贤的后代,求访没有显达的俊才,各方面都有法令教化,声誉极好。
(“旌”翻译为“表彰”1分,“显”译为“显达”1分,“条教”译为“法规教令”1分,“意义”译为“美名,声誉”1分,大意1分。) (2)王凌和令狐愚的罪行应该像过去典籍上记载的那样受罚。
于是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在邻近的市肆暴尸示众三日。又将他们的印绶、朝服一起烧掉。
(“宜”译为“应该”1分,“发”翻译为“打开、挖开”1分, “暴尸于所近市”状语后置句1分, “所近市”译为“邻近的市肆”1分,大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可根据句意内容,从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及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中可根据几个动作先后“先”“又”断句,还可以根据名词作主语或宾语断句,例如“大军”“凌”;文言虚词断句,例如“乃”等。C项,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
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故选C。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B项,“这部书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表述错误,这是《资治通鉴》的内容及作用。所以选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
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选项B就把《史记》和《资治通鉴》弄混了,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13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王广不同意,他认为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要成为灾祸的开始。所以选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选项B就犯了颠倒是非的错误。
14此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例如,“旌”翻译为“表彰”;“显”译为“显达”;“条教”译为“法规教令”;“意义”译为“美名,声誉”“宜”译为“应该”;“发”翻译为“打开、挖开”;“所近市”译为“邻近的市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例如本题中状语后置句“暴尸于所近市”,翻译时,应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 参考译文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县人。
王凌被举荐为孝廉,任发干县长,逐渐升至中山太守,他所任官职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曹操征召他为丞相府属官。 曹丕即位,任命王凌为散骑常侍,调出京都任兖州刺史,和张辽一起到广陵讨伐孙权。
到江边,夜里刮起大风,孙权大将吕范等部的船只漂到了长江北岸。王凌和众将领出迎痛击,斩杀和俘虏许多敌人,缴获许多敌人船只,立下战功,被封为宜城亭侯,转任青州刺史。
后随从曹休征伐东吴,在夹石与敌军遭遇,曹休军队失利,王凌奋力拼死突围,使曹休幸免于难。又转任扬州、豫州刺史,都能得到军民的欢心。
刚到豫州时,王凌表彰当地先贤的后代,求访没有显达的俊才,各有法令教化,声誉极好。王凌晋封南乡侯,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又迁升车骑将军、仪仗与三公相同。
当时,王凌的外甥令狐愚凭借自己的才能,任兖州刺史,屯兵平阿县。舅甥俩一同掌握兵权,专权掌握淮南的重大权力。
王凌不久调回京都升官当了司空。宣王司马懿杀死曹爽后,晋升王凌为太尉,并。
升官:(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
除:革除(对应官生被开除,生名被革除)
召:召唤,招来(对应白衣被召官,原本不是官生,甚至不是生员,蒙受朝廷开恩或者氏族举荐而得到官职)
迁:移动(对应官位变化,左迁为贬官,右迁为升官。乔迁,则是搬家的意思)
拜:封的进一步,(封在古代官场中是钦封的意思,即皇帝指名授加的官职或爵位,而拜,一般用在三品或三品大员之上,所谓封侯拜将)
1 在古汉语中,哪些词表示被贬职,哪些词表示
一)左迁 [ zuǒ qiān ] 1)降官,贬职。
①南朝 梁 沉约 《立左降诏》:“是故减秩居官,前代通则;贬职左迁,往朝继轨。”(意思:所以说削减官职,是前代的通行法则,贬职降级,是继承以往朝代的做法。)
② 唐 柳宗元 《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 ,上湘江 ,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经过洞庭,再上湘江,不是有罪责而被贬职的人很少。)
2)向东部迁徙。 二)贬谪 [ biǎn zhé ] 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赞成》:“﹝ 郑虔 ﹞由是贬谪十馀年,方从调选,授广文馆博士。”(意思:郑虔因此被贬谪十多年,才又被调选,授予广文馆博士之职。)
三)贬黜 [ biǎn chù ] 降职或免去官爵。 《汉书·韦玄成传》:“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 关内侯 。
玄成 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意思:部门官员向皇上弹劾,很多人都削爵降为关内侯,玄成悲伤自己把父亲的爵位给降了,悲叹道:“我还有什么面目去祭祀先祖呀!)
扩展资料:
三)擢升 [ zhuó shēng ] 指官职提升。 四)晋升 [ jìn shēng ] 提高(职位、级别):~中将。
~一级工资。 五)高升 [ gāo shēng ] 职务由低向高提升:步步~。
六)升擢 [ shēng zhuó ] 提升;擢升。
2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什么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
1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3 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 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 授:授予官职。
6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7 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8 复:恢复原职务。
9 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10 仕:做官。
11 任:担负、担任
12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13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14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15 窜:放逐、贬官。
16 免:罢免官职。
17 夺:削去,罢免。
18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9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3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常用词是什么升官: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贬官:"谪"字表示贬官。具体如"谪守","谪戍" 也可单字使用。还有"贬""降"等。
"迁"一般可以指升官也可以指贬职。古代右尊左卑。所以"左迁"也是贬职的意思。
4 文言文翻译《李之才》①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受《易》。
②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③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责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④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因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报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丁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
参考译文
李之才,字挺之,是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质朴而且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点造作勉强的样子。拜河南穆伯长为师。伯长性情庄重严肃很不合群,即使是挺之也经常处在他的呵斥和怒气之中。李挺之侍奉先生更加恭谨。他曾经参与校订柳宗元的文章好几个月,最终能够传授《易经》。
李挺之最初担任卫州获嘉县主簿,暂时代理共城令(官职)。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邵尧夫,当时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守孝,把粗布衣服当做皮裘穿,把蔬菜当做主食,并且亲自生火做饭来赡养他的父亲。李挺之上门拜访,劝说他学习关于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的学说。康节先生恭谨拜师,全将学业继承下来。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的《易经》,实际上是从李挺之那里学习、传承过来的。
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上很难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他就说:“应当把小的贬职当做荣升。”只有友人石曼卿说:“世俗不能够容纳你,你为何不远离世俗而隐逸山林呢?”又调任孟州司法参军。当时范忠献公守孟州,也不能够了解他。起初范忠献持节钺镇守延安,送别的人不采用旧例,一直送到境外,只有李挺之在近郊道别。有人诟病非议他,李挺之告诉他们说:“这是旧例。”没有多久,范忠献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到洛阳拜见他。以前送他到远郊的人,没有一个来。这时范忠献悔恨了解李挺之晚了。
友人尹师鲁用书信向舍人叶道卿推荐李挺之,通过石曼卿送信,说:“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纪三十九。他能写古文,语言直白意蕴深邃,既不过于放纵也不显得拘谨,本来就足以赶得上前辈,不是我所能品评的。但是他能够安于低微的官位,一点也没有强求升官进职的意思,人们很少能够了解他。他的才能又通达世务,假如稍稍被时世所用,一定超过当世一般人很多。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的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的人应当共同来成就他。”石曼卿回复尹师鲁说:“现在专门从事写文章爱好古文的人非常少,而且声名不为人所知,如果遗漏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更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的原因吧。我向来不喜欢屈意拜谒权贵高官,因为推荐挺之的信,一共有四五次到道卿门上拜谒,直到把信送达后才停止。况且叶道卿乐意举荐他,所以我不后悔。”李挺之于是能应选新的官职,改任为大理寺丞。恰逢石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往河东,征召挺之为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州人刘仲更跟从李挺之学习历法,世人称道刘仲更的历法,远远地超出古今历法之上。在泽州,转任殿中丞,遭逢母亲丧事。刚一除丧,就突然死在怀州守舍,当时是庆历五年二月。当时友人尹子渐镇守怀州,子渐哭悼李挺之过于哀痛感染疾病,不到一个月也死了。李挺之安葬在青社。
5 举火求贤这篇文言文的阅读答案齐桓公①知宁戚②,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③之曰:“宁戚,卫人也,去④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而未晚也。”公曰:“不然⑤。问之,患⑥其有小恶⑦。以⑧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⑨失天下之士⑩也。”乃夜举火而爵⑪之为卿。
(选自李贽的《初谭集》)
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宁戚: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③谗:说坏话;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
④去:距离。
⑤然:这样。
⑥患:担心。
⑦恶:缺点。
⑧以:因为。
⑨所以:原因
⑩士:有才能的人。
⑪爵:大摆筵席。
译文
齐桓公很了解宁戚这个人,想要任用他管理国事。大臣们竞相说宁戚坏话:“宁戚,是卫国人,距离齐国不远。大王可以派人了解一下,了解后确实贤明,再用他也并不晚啊。” 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去了解情况,担心(会得知)他有一些小缺点。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于是连夜拿着火把把他请来,并封他为官。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群臣争谗之曰
②去齐不远
③患其有小恶
④不然
⑤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2、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将任之以政
B以其小恶
C能以径寸之木
D以丛草为林
E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然”字与“不然”中的“然”字用法相同的是( )。
A豁然开朗
B父利其然也
C若听茶声然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翻译下面句子。 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5、简要评价齐恒公其人。 6、读了本文,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
1、①说坏话②距离③担心④这样⑤拜
2、AD
3、B
4、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
5、果断、思维敏捷、有独到的人才观。
6、要用辩证的眼光看人,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缺点就否定一个有大长处的人。
6 文言文 帝黜御史 翻译高拱,字肃卿,新郑人。
嘉靖二十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
过了一年授任编修。穆宗居住裕邸,出阁讲读经书时,高拱和检讨陈以勤同时担任侍讲。
世宗回避说起确立太子的事,而景王又未到封国去,宫廷内外因而存在不安和疑惑。高拱在裕邸侍讲九年,启示王更加勉力孝顺谨慎,讲解切中事理。
王很推重他,亲自写了“怀贤忠贞”几个字赐给他。积功升迁为侍讲学士。
严嵩、徐阶依次主持国家大政,认为高拱将来必定得到重用,就将他推荐给世宗。封为太常卿,负责国子监祭酒的工作。
四十一年升为礼部左侍郎。不久调吏部兼学士,主管詹事府的事。
升任礼部尚书,召入值班房。撰写斋词,皇帝赏赐他飞鱼服。
四十五年封为文渊阁大学士,和郭朴同时进入内阁。高拱和郭朴都是徐阶所荐引的。
世宗居住西苑,内阁大臣的值班房就在宫苑中。高拱尚未有儿子,就将家迁移到靠近值班房,市场私自出来。
有一天皇帝病了,误传病危,高拱地将用具搬出来。开始时徐阶很亲近高拱,荐引他进宫值班。
高拱一下子成了权贵,负气很抵忤徐阶。给事中胡应嘉,是徐阶的同乡,因为曾经弹劾高拱的亲戚而感到自身处境危险,又看到徐阶正跟高拱有怨恨,就弹劾高拱没有坚守在值班房,已经将用具搬到外面去了。
世宗病得危急,也不明白这些事。高拱怀疑胡应嘉受徐阶指使,非常恨他。
穆宗即位,升任少保兼太子太保。徐阶虽然是首辅,然而高拱却自以为是皇帝的旧臣,多次跟他抵触,郭朴又帮着他。
徐阶渐渐地感到不能忍受。而这时候以勤和张居正都进入内阁,居正也曾经在裕邸任过侍讲。
徐阶起草遗诏诋通张居正商议,高拱心里更加不平。恰当此时商议皇帝登基奖赏官兵以及请皇上裁决大臣去留的事,徐阶全部不同意高拱的主张,二人间的怨恨就更加深了。
应嘉主管吏科,协助部院考察。事情将要完成,忽然谏诤有些过错应该制止。
皇帝指责他自相矛盾,交到阁臣商议怎样罚罪。郭朴愤激地说:“应嘉没有人臣应有的礼貌,应当削职为民。”
徐阶在旁瞄了一眼高拱,见高拱发怒,就勉强依从了这个意见。谏官们认为真实高拱因私怨逐应嘉,就纷纷地上奏章弹劾他。
给事中欧阳一敬弹劾高拱尤其用力。徐阶对于高拱辩解的奏疏,所草拟的旨意中表示慰问和挽留,却不是很指责弹劾的人。
高拱更加发怒,在内阁中就相互仇恨辱骂起来。御史齐康替高拱弹劾徐阶,齐康因此被罢黜。
于是向朝廷进言论列高拱的没有一天停止过,南京的科道以至拾遗都涉及这件事。高拱自己心里也无法安宁,请求辞官回乡,于是就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的身份回家养病。
时在隆庆元年五月。高拱由于旧学而得到皇上的垂爱关注,他的性格倔强直爽而任意行事,很喜欢计较恩怨,结果不能在原来的位置上继续下去。
而不久徐阶也请求辞官回乡。三年冬天,皇帝召回高拱授以大学士兼管吏部的职务。
高拱就完全推翻徐阶所做的,凡是先朝得罪的官员由于遗诏而起用和得到周济的,一切作罢。而且上疏极力阐述说:“《明伦大典》颁布已经长久了。
现在议事的臣子却假托诏旨,凡是因议论礼制而获罪的都给以表彰,将使献皇在庙堂里的神灵怎么样来享受祭祀?先帝在上天的魂灵怎么样得意安心?而陛下逢年逢节祭祀又中怎么样答谢颂扬二圣?臣认为不可以这样。”皇帝很同意他的看法。
司法部门根据法律治了方士王金等人儿子弑父的罪。高拱又上疏说:“人君死于非命,不能够寿终正寝,这种说法非常不好听。
先帝临朝统治国家四十五年,活了六十多岁。晚年患病,经过一年去世,长寿而善终,并不是突遇凶险猝然而死。
现在说先帝被王金所害,胡说是不得善终,天下后世将会把先帝看成什么样的君主。请将这事下交司法官员讨论更改。”
皇帝又同意高拱的话,命令减罪为充军。高拱再出来任职,专门同徐阶结怨,他所发表的意见都是想中伤徐阶来加重他的罪责。
幸而皇帝仁爱温和,没有完全追究。徐阶的儿子辈在乡里很横行。
高拱就派前任知府蔡国熙为监司,记录下他各个儿子的罪恶,然后都被遣去充军。用来压抑徐阶的办法,无所不至。
等到高拱去职了,徐阶才得以解脱。高拱谙熟政体,怀有经世济民的才干,所建议和陈述的都批准实行。
他在吏部,心想全面地了解各类人才,就将簿册交给各官吏,让他们写上贤良或不贤良,注明爵位乡里和姓氏,逢月逢年邀请会见。这样即使仓促间选用某一个人,也都选用得当。
又当时正担心着边境安全的事,就请求增设兵部侍郎,来作为总督人选的储备力量。由侍郎而总督,由总督而兵部尚书,内外轮流调换,边境的人才自然宽裕,又认为用兵是一种专门的学问,非平时熟悉就无法应付突发事件。
储备和培养兵部尚书一类人才,应当从兵部所属的官员开始。因此应该谨慎地选择所属的官员,多选有智谋有才力通晓军旅之事的,长久的任用他们,不让调到别的部门去。
将来边境地区兵备和督抚的人选,都从这些人中调用。再调用各边境地区的人才来充实机关,正如吏部和各省已实行的旧例那样,那么陈述和答覆的情形就能不会互相抵触,并且加重赏罚来鼓励他们。
凡边境地区的机关,责任很重大,不宜交给杂职的官和降谪的官去充任。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升官贬官全部的内容,包括:文言文升官贬官、关于官职变化的文言文实词、《三国演义》里第一回“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