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随缘是佛境界,随缘不变是菩萨境界。
所谓不变就是指真心,真心跟佛心一样从来不变。但是凡夫迷惑了,妄心当家,真心不起作用了。妄心当家就是“随缘随着变”,遇顺境贪心生了,遇逆境瞋恨心生了,不停地起变化。
佛菩萨的本事就是不管遇什么境界,能如如不动,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佛遇到尊敬他的人,用慈悲心,遇到杀他、骂他、打的人还是用慈悲心,永远不变。这是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
所谓随缘就是恒顺众生,应机说法。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众生说什么法门,就说什么法门,决定没有我见。“我要怎么怎么样,我想怎么怎么样”,就是“我见”、“我执”。
佛心恒常不变,在不变里随缘。菩萨在随缘时,学不变。阿罗汉虽然不变,但是不随缘,不能度众生。凡夫随缘随着变。我们学佛就是学不变!几时真的不变了,就证阿罗汉果,出离六道轮回。再能随缘度众生,就是菩萨。度众生圆满就成佛。
万物因缘:
万物有它自己的因缘,有些很难改变。自己学佛有力量,不盲目随波逐流。力量强就可以随缘心不动、不为境转。
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顽空;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灵明妙用,随处自在,能含一切万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这样的真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见无疑,就是见道。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意思是说:
随缘不变--是指万物有它自己的因缘,有些你很难改变。自己学佛有力量,不盲目随波逐流。力量强就可以随缘心不动、不为境转。
不变随缘--是指我们学佛后,自心向善去恶,择善而行。持五戒、奉行十善是不变的,但要看因缘,不与世法相逆,叫合而不同。要把握好自己,择善而行。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皆是因缘而生,而缘由天定,所以人们应该一切随缘,一切顺其自然!
如上所说,既然随缘,何必再求变?既然不变,理应随顺缘!
这是与世无争,无为而为,顺其自然,空明无尘的佛家境界!
不变随缘
法性宗之说。谓圆成真如有不变及随缘二义。据宋‧子璿《起信论疏笔削记》卷二载,真如有二义,一者不变,二者随缘。其中,「不变」指真如为一切诸法之真实体,乃超越时空、不生不灭、无为常住之存在;「随缘」指真如能全其不变之自性,随染净之缘,全体起动,显现森罗万象。
若就《起信论》的法门而言,不变是心真如门,随缘是心生灭门,即将众生之心,自一心之两面来彰显其相成之二义。又,法藏《华严五教章》卷四在辨此二义不相违,毕竟一性无二的缘由时。
「且如圆成,虽复随缘成於染净,而恒不失自性清净,只由不失自性清净故,能随缘成染净也。犹如明镜现於染净,虽现染净而恒不失镜之明净,只由不失镜明净故,方能现染净之相。以现染净知镜明净,以镜明净知现染净,是故二义唯是一性。虽现净法不增镜明,虽现染法不污镜净,非直不污,亦乃由此反显镜之奔。」
这段话,本身是错误的,其义亦是颠三倒四,基本没什么意义。不变随缘,是说以如如不动之心,随缘行施度化,不为诸法所缠缚;随缘不变,是说随诸法缘,利益众生,不为世间诸法所染,清净无碍,解脱自在。
至于“真如当体成生灭”、“生灭当体即生如”,一看就没弄明白何为真如、何为当体、何为生灭,故此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