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烧寒衣:寒衣节其实是鬼节,是祭祖的日子。一般寒衣节要准备钱和五颜六色的衣服,然后烧在祖先的坟头上。
2.吃面条:寒衣节不仅要纪念死者,活着的人也需要象征冬天,所以吃面条是流行的庆祝方式。
3.煮红豆饭:煮红豆饭也是用来祭祀祖先,寄托哀思,后来演变成一种习俗。
寒衣节是什么冬节,也被称为十月王朝,祭祖节,阴影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和焚烧祭品,以纪念已故的亲人,这就是所谓的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代有送衣服、祭祀、开灶等习俗,提醒人们寒冬将至。这一天,女人们会拿出棉衣,送给在远处镇守边关、担任徭役的亲人。在给亲人送去御寒衣物的同时,也会逐渐发展成给祖先和逝者的冬季御寒衣物。
寒衣节的起源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时间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节日特别注重祭奠先死的人,叫送寒衣。《礼记·月令》描述了腊祭在周代的情况:天子以猎物为祭品,在社稷上祭祀日月星辰之神,在门道上祭祀五代祖先。同时安慰农民,颁布新的作息制度。冬节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给父母、爱人等关心的人送去御寒衣物的日子。《诗经·豺狼风·七月》曾提到“七月为热月,九月为赐衣月”,意思是从九月开始逐渐变冷。人们该买衣服御寒了,所以十月的第一天也被俗称为穿衣日。
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赐服过早,这一习俗在宋代移至十月初一。
民间的寒衣节、清明节、中秋节被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的传说朱元璋“赐衣”传奇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水稻收割入库的时候。“是月,帝始制其裘”(《礼记·月令》)。皇帝向老百姓宣布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表示对天气的顺应,他在十月初一做了“赐衣”的礼物,把刚收获的红豆和糯米做成热汤送给大臣们品尝。南京民间谚语说:“十月穿棉袄,吃豆汤御寒。”“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添衣御寒的同时,也给远在他乡、经商、求学的游子送去了冬衣,以示关心和爱护。
孟女送寒衣千里。
相传,秦朝时,江南松江的孟姜家种了葫芦,与丈夫范启良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孟姜女。后来齐梁被抓去北疆修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在长城脚下寻到了,不想丈夫死了葬在墙里。孟女又气又苦,对着长城哭了一天一夜,终于感到地动山摇,哭倒了长城,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千百年来,这个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女哭下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作战,为夫报仇,泄愤于己。最后,她抱着丈夫的尸骨,跳海自尽。跳入海中的一瞬间,海水汹涌澎湃,缓缓拱起两座礁石。据说海上的姜女坟,无论潮水多大,都不曾加冕。
因孟姜女长途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农历十月初一,长城内外称为“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悼念已故亲人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