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外资银行的影响

奉系军阀2022-09-09  18

外资金融机构“很忙” 抗疫之后会有何大作为?

经过漫长的两个月,上海于6月1日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这座国际金融中心宣告回归。

随着上海全面回归,外资金融机构又忙起来了——此轮开放的重头戏是资产管理行业。此前获批准备开业的几家外资公募基金,因为疫情原因,开业计划搁浅,现在正在加快开业前的现场检查准备工作;外资银行也在寻求新的发展。一些公司增加了财富管理市场,另一些公司正在计划设立新的法人实体,如证券公司和合资财富管理公司。各大外资券商的招聘在疫情下并没有放缓。

国际资本逐渐回流中国股市。6月短短4个交易日,北上资金流入超过200亿元。对于大多数机构来说,中国内需市场巨大,科技发展和碳中和的浪潮不可逆转。中国的企业家和工人仍然是世界上最勤奋、最努力的人。当赚钱效应再次到来,资本自然会再次回流。

外资公募基金准备开业

疫情期间,最焦虑的可能是卡在开放边缘的外资公募基金。

到2020年,全球排名前20位的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已有17家来沪参展,在中基协注册的33家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有29家落户上海。他们中的一些人并没有止步于私募,而是打算在内地市场做一件大事,那就是设立100%控股的公募基金,这也符合他们的全球化基因。

贝莱德去年成立了公募基金,并分别于去年9月和今年1月发布了两只产品。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路博迈正在等待因疫情而提前延期的公募基金开业前的监管现场检查;富达国际也离公开发行基金越来越近,CEO人选已经确定。此外,联博、凡达、施罗德等公司去年也提交了设立公募基金的申请。

“经批准设立的外资机构,只有通过监管现场检查后,才能正式开业。3月份开始的疫情刚好卡在了部分境外投资者接受现场检查的时间,所以拖了几个月,期间资本市场也比较动荡,产品募集情况比较清淡。”某外资资产管理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不过,记者也获悉,上海复工后,外资已在线完成现场检查。还有机构在等待后续的线下现场检查。

在中国设立公开发行基金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钱,招聘,培训,磨合团队。面对文化和制度的差异,跨国交流也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外资机构之所以仍然坚持推进,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广阔机会。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这也让许多准备在中国公开发行市场上市的外国投资者受到鼓舞。近年来,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产品从无到有。对中国未来养老金投资的布局也是外资不顾一切在中国设立公募的主要原因。

养老金投资是国际资产管理巨头大规模立足的基础,也是资产管理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未来“国家养老”大概率变成“自己养老”,养老金投资对资产管理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拥有数十年养老金投资经验的外国投资者现在瞄准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养老金市场。

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是一般投资研究者所能胜任的。关键是资产的配置和获取绝对收益的能力。上海某外资公募基金首席投资官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美国在基本养老金之外,在第二支柱401K(企业养老金计划)和第三支柱IRA(个人养老金计划)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目前国内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相对不足,与国外相比空还有较大差距。现在,公募基金将承担这一重任。

因为市场空大,外资机构目前有足够的耐心。外资公募基金开放后,关键在于逐步扩大规模,做好基础工作,包括人才储备和投资能力建设,以满足未来养老金管理人的资格。由于多资产策略或资产配置能力是养老金投资的关键,外资在这方面积累了深刻的经验。同时,早些年美国人的退休投资严重不足,401K计划参与率一度较低,也是因为他们嫌投资麻烦。富达基金创立的目标日期基金(TDF)也部分解决了投资烦恼的问题。外资也在摩拳擦掌,希望将国际经验引入中国。

全行业加速招聘

除了与时间赛跑的外资公募基金,外资投行、外资银行、财富管理公司在中国的布局也在加速。

近两年来,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瑞士瑞信银行、摩根士丹利纷纷提高在华合资券商的持股比例,甚至表示要100%持股。疫情一度让一些人对这些巨头保持超重的决心产生了怀疑。

不过,多位外资投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扩招并未停止,部分个人因家庭和工作安排等原因被调往香港分行,但内地招聘正在加速,越来越注重吸纳本地人才。上海复工后,上述进程进一步加快。

“不仅招聘在加速,我们也在争取其他牌照。”一位投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无论是跨境调岗还是招聘,华尔街大银行高盛对中国业务人员配备的规划一直没有改变。高盛在2019年制定的五年计划中,一度将中国员工增加到600人,接近翻倍。据悉,现阶段的招募步伐比原计划提前。2022年5月10日,高盛集团还宣布任命原驻新加坡的E.G. Morse为中国联席主管兼中国全球市场部主管,负责拓展高盛全球市场部在中国的客户业务和产品计划。这也显示了高盛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外资商业银行也没闲着。法人银行是2006年以来第一轮金融开放的产物。然而,随着间接融资模式不断被直接融资模式取代,外资银行也希望抓住新的机遇,即在中国设立新的证券公司和合资财富管理公司。

比如法巴将在mainland China寻求一家证券公司的独家所有权,即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但具体时间还不确定;由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与中国银行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华汇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早在2020年9月就开始了业务,目前的规模已迅速攀升至1000亿元左右。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仍有更多外资银行在寻找合适的中资合资伙伴。

国际资金正在重返中国股市

上海的复工复产无疑提振了国际资金的信心。北上资金加速回流中国股市,人民币从低点反弹近2000点。

6月以来,北上资金流入超过200亿元。“现在是重返这个市场的好时机。”管理着2万亿欧元资产的东方资本管理公司(Oriental Capital Management Company)投资总监文森特·莫提尔(Vincent Mortier)近日表示,“目前的低价是买入股票的绝佳机会。”

疫情对供应链造成的扰动一度成为国际投资者的头号担忧。最近一个备受关注的消息是,富士康宣布将部分iPhone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以响应苹果多元化生产的需求。中国能否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无疑将影响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

然而,瑞银大中华区股票主管黎智英告诉记者,“我们不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会被动摇,并相信价值链中存在投资机会。”瑞银财富管理办公室提到,中国不仅拥有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还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体系、高素质的熟练劳动力等独特优势。大多数在中国境外拥有部分基础设施的公司都在重新分配和平衡业务,而不是完全迁出。

比如,虽然过去10年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东南亚转移,但2021年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国。就生产链中的中端和中间产品而言,品类齐全、规模庞大的中国制造链仍不可替代;再比如,苹果虽然把一些低端生产部门从中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但最近又增加了新的中国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是附加值更高、知识更密集的中间产品(如光学元件、传感器和连接器)的制造商。

中国的供应链升级会带来更多的机会。例如,瑞银认为,电动汽车需求的上升以及动力电池和原材料的短缺将推动这一行业投资的持续增长,从而使中国汽车制造商受益。此外,新兴行业也有投资主题的机会,包括自动化和机器人,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能源效率,保密性和安全性,水资源管理和再利用,以及清洁空气体和碳减排。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519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