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开始乐观:战略级看多中国

1秒等于多少微秒2022-09-08  12

从今天起,开始乐观:战略级看多中国

正文:任泽平队

在之前经济不景气,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我们提出“,”,”。

最新数据显示,5月社会金融、信贷、出口大幅回升,三季度中国经济将带血回归。即使市场充满争议,我们选择战略性地看待中国。


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尽头。

让我们开门见山,把我们的观点说清楚: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乐观。

受近期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在年初出现调整。投资者对一些短期负面因素反应过度。

市场低迷的时候你怎么看?我该怎么办?风险还是机遇?

每一个重大事件都有一个平静的氛围。自律和理性是投资者和经济形势分析师最宝贵的品质。他们在泡沫中抑制欲望,在低谷中抑制恐惧。

没有人能靠空自己的国家而致富。

现在的经济和市场让我想起了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资本市场出现了极度的恐慌性抛售。因为中国政府率先抗击疫情,迅速恢复生产和复工,政策对市场非常友好,经济恢复很快。一季度成了“金坑”,随后a股实际上在2020年走出了一波小牛市。2020年初,我们提倡“[S2/]新基础设施”。

现在的经济和市场让我想起了2018年底。由于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叠加,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非常低迷,投资者非常悲观。市场流行“2018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的自嘲笑话。但2019年,政策转向友好,经济复苏,a股走出结构性牛市。2018年底,我们提出“[S2/]无极端泰来”。

历史告诉我们,投资者总是夸大短期因素,忽视长期因素。这就是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站在当下,或许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

当前市场是否对短期悲观负面因素反应过度?是否忽略了长期的积极因素?

我认为未来有十大乐观因素:

头号乐观因素: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正在崛起,有望在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成为世界和平、繁荣与发展的中流砥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8.1%;同期美国GDP为5.7%,德国为2.8%,英国为7.5%,日本为1.7%。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长率为5.9%。

中美之间的经济规模差距正在迅速缩小。2021年,中国GDP达到114.4万亿元人民币(17.7万亿美元),而美国为23.0万亿美元。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77.0%。从2000年到2021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从9.1万亿美元迅速缩小到5万亿美元。

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速,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重回世界之巅,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治理版图将进入新的篇章。

中国提前接近高收入国家行列。按美元计算,2021年中国人均GDP为12600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24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46美元。

第二个最乐观的因素:中国经济潜力大,范围广空,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14亿人)和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而且中等收入群体还将继续扩大;

中国城市化率(64.7%)仍比发达国家低15个百分点;

中国拥有近9亿劳动力资源,7亿多从业人员,约2亿高学历人才,2021年大学毕业生近1000万。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和工程师红利。

中国新经济快速崛起,中美独角兽数量领先全球;

随着国潮的兴起,本土消费品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中国符号走向国际舞台,科技品牌出海。

第三个乐观因素:中国正在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这将为长期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7年10月19日的报告提出了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推进注册制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等等。

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如果你选择做正确的事,幸运会站在你这边。

改革总是有成本的。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代价是短期的,长期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1992年的分税制,2001年的市场准入等等。所有这些都有改革成本。没有完善的措施,就不可能有大众的富裕,改革也不可能因为短暂的阵痛而吃了亏,迷失了方向。

以金融去杠杆为例。过去几年,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去杠杆精准拆弹,筑起了提前防范风险的制度篱笆,确保了中国的金融安全。过去金融去杠杆虽然争议很大,反对声音很多,但当金融危机真正到来时,凸显了前期去杠杆、稳杠杆的重要性,凸显了改革者的专业素质和在重压下推进改革的可贵意志。看客很容易判断,但是硬打比互相打更难。

曾国藩说:“局外天下事,总没用。你得弯下腰进入游戏,而且你相当负责,所以你可以希望成功。”

第四个乐观因素:今年稳增长是第一要务,宏观政策对经济和市场更加友好。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真正提振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出台有利于市场的政策,谨慎出台紧缩性政策。及时回应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凡对资本市场有重大影响的政策,都要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提高持股比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核心、八大措施”,以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一个核心:加大宏观政策调整力度,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八大措施分别是:疫情:高效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政策:退税、减税降费+用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规划增量政策工具;投资:逆周期加码新旧基建,适度超前建设;消费:保护市场主体和就业是关键,一揽子救市;价格:做好能源、粮食的供应和价格保障工作;房地产:适度放松,因城施策,促稳软着陆;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治,支持规范健康发展,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股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5月25日,全国稳定经济市场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保护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失业率尽快下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5月底前出台6个方面33条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综合把握,防止一刀切。26日,国务院将派出督查组赴12个省份开展政策落实和配套情况专项督查。

根据历史经验,传导顺序为: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经济底。

第五个乐观因素:新经济、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新能源、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2%和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和3.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5.1%和32.4%。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产量分别达到367.7万辆和3594.3亿片,比上年分别增长152.5%和37.5%。全年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1%和22.2%,分别比制造业整体投资高3.5和8.7个百分点。

不断加大对创新和RD的投入,在一些高科技领域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21年研发支出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44%,接近OECD国家2.47%的平均水平。

中国未来的消费前景将体现在从住房和交通升级到服务消费,购买健康快乐的品质和美好生活;三线互联网红利推动网购新浪潮;国新潮成为年轻人的潮流选择;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迎来“黄金十五年”。

第六个最乐观的因素:新基建成为政策重要抓手,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十四五”规划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

2022年《政府报告》提出:“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启动一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新建基础设施、老旧公共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基础设施投资适度超前”。

新的基础设施在短期内有助于稳定增长和就业,在长期内有助于培育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产业,并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无论是短期扩大有效需求,还是长期扩大有效供给,都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是应对疫情、经济下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意义。(参考《中国新基础设施研究报告2022》,2022年2月,是时候开始“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了,2020年1月)

“新基础设施”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础设施”是铁路、公路、桥梁、机场,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将是:1)科技新基础设施,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东西方计算、新能源、充电桩、UHV、工业互联网。2)新增民生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重大民生领域;3)新的制度基础设施,包括发展资本市场、降低税费、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改革领域。

第七个最乐观的因素: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它是房地产周期之母,现阶段仍是最大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稳,经济就稳。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人民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期租赁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人合理住房需求。稳定地价、房价、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近日,新华社记者就房产税改革试点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房产税改革试点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进行的,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调研和前期研究。但综合各方面考虑,今年不太可能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城市。

2022年以来,各地纷纷实施因城施策救市,全国已有90多个地区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频频调整,包括降低住房贷款利率、放宽公积金贷款条件、降低首付比例、发放新房补贴、放开落户限制等。

第八个乐观的因素:市场平均线的回归是不可改变的规律。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周期和资本市场有内在的纠错机制,均值回归就像重力。经济衰退时期的自我清算会孕育复苏,资本市场会在悲观预期的底部孕育新生。

而经济市场总是在绝望中重生,在争议中崛起,在狂欢中崩溃。

我们应该在炮火中前进,在烟火中撤退。

2014年年中,2013年钱荒刚过,经济不景气,a股只有2000股。但之后随着宏观政策转向宽松积极,改革步伐加快,a股实际上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2014年5月出海,预言“5000点不是梦”。由于少数派意见,2014年底,各大市场评选毫无收获,我沮丧地飞向北方。但在2015年大盘即将达到“5000点”的时候,我又成了少数派,警示“海拔已经很高,风也很慢”,“我是理性的,市场是疯狂的”,出海仅一年就获得了中证分析师大满贯冠军。

第九个乐观因素:一些好的资产已经超跌,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这是长期投资者入市的时机。

往上走的是风险,往下走的是机会。投资是长期的胜利,和时间做朋友。便宜买才是硬道理。当市场过度悲观的时候,要找到被误杀的好公司和好资产,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内心的恐惧。

07年博士毕业,打算08年底在北京买房。当时售楼处冷清,投资者被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萧条吓坏了。09年初交易完成后,赶上了4万亿的引进,当年翻了一倍,赚了我人生的第一个百万。有了杠杆,我一年赚了5倍。第一次体会到理性思考,逆势投资,相信未来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第10个乐观主义者因素: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悲观者是对的,乐观者前进。

我们应该长期做理性的乐观主义者。顶部要理性,底部要乐观。如果你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你就不会对未来有信心。现在是时候着眼长远了。

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危机、瘟疫和萧条。在人类社会最黑暗的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构建愿景,管理希望,点燃未来,激发勇气。

在这个全球动荡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你让我代表谁?我当然代表伟大的祖国。

放眼全球,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美国反全球化,欧洲日本人口老龄化,中东战火纷飞,非洲尚未踏上现代化征程。尽管经历了曲折,但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为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生根发芽,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在这片我们深爱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史诗般地展开。

展望未来,我们选择热爱这个国家,热爱我们的事业。展望未来,我们选择相信时代的进步,相信梦想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底线和梦想。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要勇敢前进。经过改革和转型的洗礼,中国经济会有更光明的未来,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397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