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的七个层次(再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到底是五层还是七层?)
我们平时熟悉的马斯洛需求,有五个层次。也就是美国科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需要、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图,有五层,也就是马斯洛的五层要求:
不过,也有很多分层方式不同的版本。比如《中国公共教师资格证》(世界图书出版)教材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为七个层次,如图。与五级分类法相比,七级分类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五级分类法的中间层多了两层:认知理解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而且教材对其理论的解释是:前四种需求归类为缺失需求,后三种归类为增长需求。而成长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因为,无论是认知还是审美,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虽然影响很大,被广泛引用和介绍,但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混乱和矛盾。比如,据我所见,国内外一些心理学书籍和教材上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需求,比如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2001)。共有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认知和审美需求,即增加了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排在自我实现之后,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1994)。美国d·克利切的《心理学大纲》(1976)讲了五个层次。美国E.R .希尔加德的《心理学导论》(1982)也讲了七个层次,但把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放在自我实现之前,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认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一个五级文献,忽略了马斯洛对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的论述。认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七个层次,所以简单地把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作为一个层次。
对此,认为马斯洛后来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但也有人认为,由于不同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不同的“现实生活体验”,人们难免会对各种(建构的)“结构性”问题进行争论,不存在“绝对真理答案”。
人的需求层次是“五七”吗?到底什么是「层层排位」?应该说,关于这个结构性问题的争论是徒劳的。同时空中的具体生活内容和实际生活经验,必然导致各种具体的、建构的结构。在特定情况下,这些结构的层次和顺序会发生变化,这是很自然的。
换句话说,无论五楼还是七楼,本质上都是对应一部分人的实际生活体验,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虽然在实践中很多人不赞同需求层次理论,但是将马洛斯给出的5级或7级需求作为“粗略参考模型”是可行的。在应用需求层次结构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一旦各种具体的事物和人结合在一起,马斯洛给出的层次结构就会“重新排列”或“溢出”,这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