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的七个层次(人性的七个层次需求,你都搞懂了吗?)

聚客2022-05-27  87

马斯洛需求的七个层次(人性的七个层次需求,你都搞懂了吗?)

人性是什么样的?——这简直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然而,这是另一个似乎不可避免的问题。幸运的是,有些人凭借他们睿智的头脑,经过长期的探索,对人性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关于“人性”的著作,笔者首先要提到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亚当用一生的时间撰写了《道德情操论》,深刻地描述了人性。坦白说,这本书不是特别好懂。一方面,这本书所要研究的对象——人性——本身就是深邃悠远的;另一方面,因为原著是英文的,所以大部分人,包括作者本人,都是看中文版的。由于种种原因,中文版无法很好地诠释原文的意思,导致阅读难度加大。英语学得好的人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大多数经典的经济学著作都是用英语写的。

根据作者自己对阅读《道德情操论》的理解,以及一些专家(如薛兆丰)对亚当·斯密理论的分析。作者认为,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实质上提出了这一基本观点:人有自己自私的一面(恶,但不是贬义词),也有自己有利的一面(善,不能简单理解为褒义词)。在人的亲密感情的交际圈子里,主要体现为“利他”,而在与陌生人的交际圈子里,主要体现为“利己”。奇怪的是,当人们在利己的基础上交流,追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时,他们就进步了——基于利己的交易,实现了双赢。这就是所谓的“最伟大的慈善”——这种思想在经济学中有所发展,形成了自由市场学派。直到今天,亚当·斯密的市场机制理论,与他在《国富论》中的分工理论相结合,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人类经济和社会的最有力、最基本的工具。

在亚当·斯密的人性论中,人性的利他性是依附于利己性的。比如,为什么母亲会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恐怕是为了繁衍她自己的后代,所以说到底,人的利己主义(不是贬义词)才是主导个体行为的最基本的力量。

那么,我们可以称之为“人的需要”的“利己”有什么特点呢?

事实上,人的行为最终是由人的内在需求驱动的。所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就要研究人的需求规律。也就是说,人的选择最终是由人的内在需求决定的,人的行为反映了人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人的动机不仅受需求的影响,还受环境的影响。鉴于人的心理需求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人并不都是理性的,都有感性的一面,人的选择并不具有绝对的规律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的选择没有规律可循。相反,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群体,人类的行为都具有一种普遍的规律性。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些普遍规律,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投资决策。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用需求层次理论总结了人性“无止境的需求”的特点。他认为人是不断需要的,除了很短的时间,很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很快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满足了,一个新的就会出现。人几乎总是希望得到什么,这是贯穿他一生的特征。

此外,马斯洛还认为,人的需求是递进的、分层次的。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说,每个人都有七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时期这些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最迫切需要的是激励人行动的第一动力。

不同的人对这七种需求有不同的偏好,尤其是对基本需求之外的高级需求,体现了一个人的物质水平和精神品位,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

我们来看看马斯洛描述的人的七个需求层次。

(注:下面划线部分是指引用匿名作者写的内容。我觉得作者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得很好,我自己恐怕也写不出这么好,所以干脆分享给大家。谢谢,如果作者看到请留言。)

第一个层次:生理需求。

毋庸置疑,生理需求主导一切需求。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生理需求而不是其他需求最有可能是他的主要动力。一个同时缺乏食物、爱和尊重的人,可能对食物的需求最强烈。

当人体被某种需求支配时,还会表现出另一个奇怪的特点:人对未来的人生观也有变化的趋势。乌托邦是一个对于一个长期极度饥饿的人来说,食物充足的地方。

他常常这样想:如果余生的食物来源得到保证,他会感到绝对的幸福,没有其他奢望;人生本身的意义就是吃饭,其他的都不重要。自由、爱情、大众、尊重、哲学,都是作为无用的奢侈品被丢弃的,因为它们填不饱肚子。

可以说这样的人只为面包而活。我们不能否认这类情况的真实性,但可以否认它们的普遍性。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极度饥饿是罕见的。当一个人说,“我说我饿了,”他是在感受他的食欲,而不是饥饿。

“人只靠面包活着”不是谬论——但只有在没有面包的时候才是真的。有了足够的面包,其他更高的需求马上就会出现。被满足的需求不再是需求,而身体的控制者和行为的组织者只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第二个层次: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免于恐吓、焦虑和混乱,需要稳定、依赖、制度、秩序、法律等等。如《饥饿者》中所示,这种需要不仅是他现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强大决定因素,也是他未来人生观的强大决定因素。

儿童对威胁或危险的反应更明显,他们根本不抑制这种反应。但是我们社会的成年人学会了不惜一切代价去压抑它。所以,当成年人真正感觉到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表面上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让一个普通的孩子面对新的、陌生的、陌生的刺激或情境,往往会产生威胁或恐惧的反应,比如与父母走失,甚至短时间内与父母分离,面对陌生的面孔,看到不熟悉的东西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像疯了一样依附父母,这雄辩地证明了父母作为保护者的作用(更不用说他们作为食物提供者和爱的提供者的作用)。

有人说过,我们社会的普通儿童和成年人(后者不明显)普遍更喜欢一个安全、可预测、有组织、有秩序、有法律的世界。世界才是他可以依靠的。

在世界上寻求安全和稳定的努力有一些更广泛的方面,如偏爱熟悉的事物胜过不熟悉的事物;或者是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倾向于利用某种宗教或世界,在宇宙和宇宙中的人之间形成一个令人满意的和谐而有意义的整体,也是出于对安全的追求。科学家们说,一般或哲学也可以被归类为部分由安全需求驱动。

第三层次:社交需求。

社会需求也可以称为爱、亲情和归属感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有朋友、亲人、妻子或孩子,都渴望与人建立亲情关系,渴望在自己的群体和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将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强调的是,爱和性不是同义词。性可以作为一种纯粹的生理需要来研究。一般的性行为是由多方面决定的,即不仅仅是性的需要,还有其他的需要,主要是爱和亲情的需要。对爱的需求包括给予和接受他人的爱。

有人说,我们社会的流动性、传统群体的解体、家庭的解体、代沟、持续的城市化和农村亲密关系的消失都加剧了人们对接触、亲密和归属感的贪得无厌的渴望,以及克服现在普遍存在的疏远、孤独和异化的需要。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他自发的、有目的的群体的迅速发展。

第四个层次:自尊需求

除了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自尊、自重和被他人尊重和高度评价的需要或渴望。

这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力量、成就、适当、优越、胜任、面对世界的自信、独立、自由的渴望。二、对地位、声望、名誉或威望的渴望(来自他人的尊重或对自己的尊重)。

自尊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觉,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的,是有力量的,是有能力的,是有地位的,是有用的,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一旦这些需求受挫,他们就会感到自卑、软弱、无能。这些感觉会让人失去基本的信心,让人要求赔偿或者产生神经病。从重度创伤性神经病的学习中,说学生很容易理解基本自信的必要性,也很容易理解没有这种自信的人会有多么无助。

最稳定、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别人应得的尊重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望、声望和毫无根据的奉承上。

第五个层次:认知需求。

专家们说过,获取知识有一些负面的决定因素(焦虑、恐惧),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根本性的积极影响:满足好奇心,认识和理解,追求知识、真理和智慧,以及对解释宇宙奥秘的不可改变的渴望。

对于人类来说,极度危险的面孔会追根溯源,得到解释,哪怕是危及生命的情况。对心理健康者的研究表明,作为这类人的特征,他们痴迷于神秘的、未知的、混乱的或没有答案的事物。相比之下,他们对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漠不关心。

对认识和理解的需求表现在童年晚期和儿童期,可能比成年期更强烈。满足认知冲动使人产生主观满足感,产生极致体验。在任何人的一生中,认识、了解和认识新事物都是一件快乐、幸福和激动人心的事情。

第六个层次:审美需求

在某些人身上,真的有基本的审美需求。丑会让他们生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美会让他们好起来。他们热切地期待着,只有美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

几乎所有健康儿童都有这种现象。这种冲动的一些证据可以在所有文化和时期找到,甚至可以追溯到穴居人时代。

第七关:自我对话实现需求。

即使所有这些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有人说,儿童经常(如果不是总是)可以预期新的不满和焦虑会迅速发展,除非一个人正在做一些独特地适合他的事情。

作曲家必须作曲,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永远不会安静。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这个需求一说出来,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对话的实现”这个术语是由戈尔茨坦首先提出的。可以归为人们对自我对话的渴望,也就是一种实现自身潜能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是一个人越来越独特,越来越能成为他的一切。

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想成为一个理想的母亲,有些人可能想展示他们在体育方面的才能,有些人可能想展示他们在绘画或发明方面的技能。在这个层次上,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最大的。

综上所述,人的动机是由人的内在需求驱动的,人的动机导致人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最后总结成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

亚当的人性观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动机、人类发展的动力和人类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指导学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大方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27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