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达人说|“后”非遗传承人的妙“剪”生花

南京属于哪个省2022-08-25  7

网络达人说|“90后”非遗传承人的妙“剪”生花

新华社郑州六月二十九日电。左手拿红纸,右手拿剪刀,纸花飞舞,一朵繁复精致的剪纸牡丹在常手中“绽放”。

作为河南省省级非遗项目金梦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个看起来文静秀气的“90后”小伙说起剪纸。

“剪纸是一种珍贵的民间传统艺术,我的梦想是努力建造一个展厅,让更多的人知道剪纸,并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杨昌说。

一个喜欢剪纸的“怪孩子”

1991年春,长阳阳出生在河南省孟津县横水镇的一个小村庄。奶奶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剪窗花的场景,成了他童年最深的记忆。

“同龄的男孩子喜欢在河里钓鱼游泳,我却喜欢和奶奶们一起剪纸。”杨昌回忆说,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剪出各种各样的花和植物了。当时他只觉得剪纸好玩,没想到却成了他以后事业的启蒙。

上学后,杨仍然对剪纸情有独钟,但他周围有许多批评,他的同学也叫他“奇怪”。

长阳在剪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这些观点,常是不屑一顾的:“在学校的每个元旦,我都在班上布置剪纸的气氛。我们班的窗户是最鲜艳的。我只知道我在做我喜欢的事情。”

高中毕业后,常和他的老乡一起去南方打工。"流水线的工作单调乏味,每天都是如此。"因此,在业余时间,杨总是拿起剪刀,通过剪纸寻找快乐”。

从“不务正业”到非遗传承人

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底。杨昌在网上看到了陕西举办春节剪纸大赛的信息。他心里一动,送了一幅表现金梦新年习俗的剪纸作品。

“几个月后,我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主办方通知我中了三等奖,奖金300元。”虽然往返路费比奖金还多,常还是决定请假去朔州领奖。

杨昌(左)在领奖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颁奖典礼上,19岁的常得以与众多剪纸艺术家交流,见识了各种剪纸内容、题材、风格,大开眼界。

“以前剪纸很好玩,但那次之后我才知道,剪纸是一项非遗技艺,有着极高的传承和保护价值。”杨昌说:“我在生活中找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杨昌展示他的剪纸作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1年,常杨洋下定决心放弃工作,回到金梦老家专注于剪纸艺术

面对“一事无成”的问题,杨一边苦学技艺,一边走访家乡的民间艺人,整理剪纸资料。

2015年,金梦剪纸入选河南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伸项目名单,长阳阳成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在洛阳的一个景点,他还开设了两家剪纸店面,为现场的游客定制剪纸,让他们感受他们的遗产的魅力。

“年轻的学校”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剪刀不卖,手不卖。”每天晚上,常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一边直播剪纸教学,一边介绍店里的剪纸作品。

疫情期间,景区内之前开的剪纸店面空无一人,常无奈关闭,转做电商。现在,他的Tik Tok账号@剪纸长阳阳拥有28万粉丝,成功为剪纸艺术品找到了新的网络市场。

杨昌的抖音视频截图。

“有一次去新疆参加展览,克拉玛依剪纸协会的老师说会经常看我的直播,希望我能给当地的孩子上一堂剪纸课。”杨昌感叹,短视频和直播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渠道。以前只能在少年宫、文化站进行的剪纸培训,现在可以通过网线到达全国各地。

在内容和题材上,常不仅擅长展示传统文化,还创作了《生活在黄河河南》、《二十四节气》等作品,更擅长玩转现代潮流。

在Tik Tok的电商平台上,他上架了生肖肖像、定制的剪纸产品,还开发了非遗剪纸素材包,希望能激发更多人对剪纸的兴趣。

世界杯期间,他创作了多幅著名球星的肖像;冬奥会期间,他教大家如何切割冰墩。他还创作了灯饰、t恤等文化创意产品,试图将剪纸融入日常生活。

“剪纸是珍贵的民间传统艺术,不应该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剪纸,爱上剪纸,让剪纸文化走得更远。”杨昌说。

谈及未来,剪纸“少年派”表示,除了继续激活和诠释这项古老的技艺,他还会继续收集和整理散落在民间的剪纸作品。“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坦诚创新,无愧于心。”

协调员:洪涛

记者:任卓如袁月明

终审:于伟亚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网络达人》工作室出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325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