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指南】花居西溪

【游记指南】花居西溪,第1张

前方流量高能预警!

这次杭州西溪出发前,我看了《16城记》中关于杭州的三篇散文,分别是郁达夫《杭州》、徐志摩《丑西湖》、日本青木正儿《杭州花信》。两位浙江籍的民国作家批判为主,前者剖解杭州人风雅文弱性格以及郁本人杭城幽赏路线,后者则规劝我们不要把西湖太理想化了,徐每去一回,总添一度伤心。日本著名汉学家倒是错把他乡当故乡,非常乐观地接受当时西湖的现代化,但他也忠告各位,如果先入为主,然后再对西湖发出失望的慨叹,那就最好不要到西湖来,只要在文献上探访西湖,闭目幻想吧。

郁达夫,富春人也,曾提及杭州北面秦亭山法华山下的西溪一带,如花坞秋雪庵、茭芦庵等处,散疏雅逸之致,原是有的,可是不懂的南画,不懂得王维、韦应物的诗意的人,即使去看了,也是毫无所得的。

或许我此行确是毫无所得,毕竟人文艺术修养,不是三两天说有就有的,所以我一俗人还是写写非专业旅行指南吧。作为一个曾在杭州求学,毕业后本市工作的绍兴人数度回杭州观光聚会,杭州的湖光山色、四季变换,夹杂太多美好的回忆。读书时,和同学环西湖毅行,爬上浙大玉泉校区后山从山上看西湖全景;工作后,自驾带着父母、公婆各来过一次,他们年近六旬平时缺锻炼,逛西湖要讨饶了,尽量选择游船或电动车包车吧;为人母,依然好动,每年带孩子去杭州动物园、满陇桂雨、虎跑公园、三台云水、四眼井、花圃郭庄、龙井村那一带出没。

西湖的风景,最不适宜夏季高温天来看,或许你也会闻到徐志摩在《丑西湖》提到的鱼腥味。西湖的俗化,湖面泛舟价格昂贵,且所游范围局限,熟悉的风景也让我心生厌倦了。所以2017年我们室友聚会就呆在西湖边四眼井的民宿里聊天吃饭,次日便直接各回各家,连湖都表看一眼就走了。

我方向感严重缺失。2018年中秋小长假天气凉爽,从杭州东站坐B4快速公交前往西溪湿地周家村,途经天目山路古翠路口才想起来这边是浙大玉泉校区北边的公交站;途经汽车西站想起2009年一个人从这儿坐车三四小时去黄山。

(杭黄高铁的题外话)2017年《钱江晚报》报道预计2018年建成杭黄高铁,最快只需一个半小时即可从杭州到达黄山,将杭州、富春江、千岛湖、绩溪歙县、黄山北串联形成一条黄金旅游通道,但目前购票平台上看了杭州到黄山高铁只有G1509、1519两个班次,至少需要三小时,站点也不一样,途经义乌、金华、婺源。真正的黄金旅游通道杭黄高铁还需拭目以待吧。

目前西溪湿地附近正在建造地铁,前往杭州东站的回程路上听滴滴司机说预计2022年亚运会前能完工吧。假日期间路面交通状况不是非常通畅,B4后车厢坐着感觉有点颠簸,我就开始埋怨老公不选择自驾,放马后炮,你就当我总结教训:湿地地处西湖区与余杭区交界地,不属于车辆尾号限行区域。从绍兴到杭州可以走杭州绕城高速经留下枢纽,走一小段天目山路即可。我们入住的西溪花间堂连锁客栈就在湿地龙舌嘴入口,可免费停车。

离入住时间尚早,带着孩子和行李箱,就从周家村站点打的前往一眼就能看到的印象城,和浙大毕业的医学硕士汤一家约好中午11点半在外婆家杭帮菜餐厅会合。这是一家物美价廉的饭馆,个人感觉人均消费介于新白鹿、弄堂里之间。我们被安排在临窗光线明亮的六人桌,饭点尚早,上菜也快,心情也明亮爽快起来。次日12点半再来时,上菜就慢了很多。

这个商场每一层都有停车场,前三小时免费,离西溪湿地公园仅一条马路之隔,穿过地下通道步行几步便可到西区龙舌嘴入口。同学开车送我们去酒店,前台通知大约两点可入住。这半个小时,我们在传播家文化的大堂喝茶聊天,孩子们则玩着玩具,看上去岁月静好。这时硕士汤告诉臣妾已经怀孕三个月了,目前请假休息,臣妾万分惶恐。带娃、带孕妇,湿地公园辣么大,怎么玩?哈哈,我的房价中已包含洪园摇橹船单人套票,于是通过前台以120元/人价格购买了成人的洪园摇橹船套票,16点前即买即走,含西区摇橹船一小时(每船限坐六人含怀抱婴儿,我们两个家庭刚好六人)以及门票和电瓶车票,1.2米以下儿童免票。

摇橹船码头排队需要一小时,好在旁边有滑梯、秋千等玩乐设施。这两天又举办火柿节音乐会,所以时间过得很快。硕士家的孩子就是爱午睡,上次湘湖聚会也是倒头便睡。我家孩子生龙活虎,车里摇摇晃晃才能睡会儿,一下车就醒,是一款适合旅行的宝宝。

摇橹船上,船夫爷爷请我家孩子唱歌。Joyee倒是一点不含糊:“你们安静我就唱。”唱完还等我们鼓掌。两个孩子眼睛很尖,在那么溷绿的水里居然能看见鱼。船夫跟我老公聊得很投缘,抖了家底:他本是湿地开发前的原住民,拆迁后分了五套房,每年房租三四十万元。钱这东西真是有魔力啊,从恶如崩,村里个别拆迁户一夜暴富染上了吸毒、赌博陋习;从善如登,船夫则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胳膊很酸,经年累月。他还告诉我们洪园的柿子树有百余年历史,特别甜,有空去采摘。我嫌弃不够熟,想象着11月上旬深秋季节满树挂红灯笼的饱满了。同行的友人说那时要看这里的鸟给不给嘴下留情了。

一小时的摇橹船,静静幽幽,给我前所未有的愉悦。西湖的游船,广州南沙湿地、桂林漓江的电瓶船、阳朔的竹筏排都没有给我这种体验。真希望11月上旬深秋季节能像精致生活的甜小姐那样将一天时间都浪费在西溪的河道里。文末会附上她的那篇游记,图文俱佳的才入得了非专业旅行指南者的眼。

游玩后回客栈本想去茴香餐厅顺便解决,奈何婚礼包场。于是又去印象城觅食。饭后作为一名文艺女青年,还是得去客栈门口的猫空书城凹造型的。

次日清晨,没有别的安排,带孩子只能呆酒店玩相机陪娃玩。

没有完美的旅行,缺憾也是一种美,包邮区的人民确实幸福风雅。希望下次来时,我对这片土地人文历史有深层次的了解。

再见了,洪园;再见了,西溪;再见了,杭州!我会回来的。

链接1、西溪湿地西区洪园景区游览全攻略 https://imfw.cn/l/1774322

链接2、甜小姐的西溪东区游玩攻略https://imfw.cn/l/15669109

一进产口古榕景区就看到了一颗迄今1300年的巨大榕树,作为柳州最大的侗王神树,是侗族人初一十五祈福纳财许愿的地方,迷信的善男信女们兴冲冲地跑去合影留念。

产口古榕树位321国道三江县良口乡产口村,距县城30公里。古榕树有着一千多年的 历史 ,这是柳州市至今发现的树龄最长树身最大的古榕树,已被收录到《柳州之最》一书中。有近看一棵树远看一片林,广西树王、神树之称。

古榕王树高25米,树身共分有15个大枝杈朝四周呈辐射状,树冠覆盖面积达2.3亩多,树径需10多位成人方可合抱,虽历经千年,现古榕依然枝繁叶茂,虎踞龙盘。

当地的百姓视之为护佑村寨的“树神”,每逢大小节日和重大活动,产口村及周边寨子的人们都要到榕树底烧香求福,给“树神”添挂红彩带,祈祷年年岁岁平安、吉祥、如意、幸福。

古榕王历经千年,仍旧傲立于溶江河畔,依山傍水风景迷人,让众多游客称赞。在溶江河畔放眼望去,青山绿水融为一体,集峰、岩、林、竹、水于一域,聚寨、楼、桥、亭、人文于一身,刹那间似乎已经忘记世间的烦恼。

产口侗寨依山傍水,建筑群体组合空间布局遵循均衡、对称、和谐,具有规整完美、朴实自然、稳定规范的建筑造型艺术之美感。村内是一栋栋独具一格、造型优美的吊脚木楼,山间绿野中竟还有这般家境。

从码头坐船慢游三江口,更是另一种意境。码头下缓缓过的是榕江河,是三江得名的三条江之一。流经产口石门下至老堡与浔江会和,形成融江。这里鸟语花香、山水如画,有”青山里流出三条江“之美誉。

古榕树下,溶江河畔,时光似乎一直很偏爱三江这个有故事的侗族小城,即便是时间流逝,侗家的民俗和饮食文化仍旧一直延绵至今。三江侗族自治县像个貌美的女子,成为中外摄影师争相拍摄的对象。

阳光照射到对岸绿林中,两岸颜色明暗对比、天空云彩倒影在清亮的水面上,高速泗里口浔江大桥和高铁桥的倒影清晰可见。这里风景独好,每天都会呈现一幅幅心旷神怡的山水画!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古人把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盛放飞帖之用。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因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这个节日就叫元宵节。 元宵节,中国人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俗。俗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夜晚一到,人们就成群结队地去观赏花灯。五光十色的宫灯、壁灯、人物灯、花卉灯、走马灯、动物灯、玩具灯……汇成一片灯海。有的花灯上还写有谜语,引得观灯人争先恐后地去猜。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这种食品了。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圆球,里面包着用糖和各种果仁做成的馅,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因为这种食品是在元宵节这天吃,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国人希望诸事圆满,在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团圆、和睦、幸福、圆圆满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299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