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饮老字号仿膳有哪些特色饮食?

北京餐饮老字号仿膳有哪些特色饮食?,第1张

北海公园内的仿膳饭庄,是名震中外的北京老字号饭庄,它的特色是仿制清朝皇宫的御膳食品,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首都,数百年来,每朝皇帝享用的宫廷御膳都秘不外传,民间很难见到。

民国十三年(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后,宫中的御厨也随即出宫,到民间自谋发展。

民国十四年(1925年),原来在御膳房菜库当差的赵润斋,带着儿子及五六御厨在北海公园北岸五龙亭以东,租了五间平房,开了一个茶庄,取名"仿膳"。

他们以自己原来是清宫御厨的特殊身份,专事仿照清宫御膳房的菜品,制作和经营各种清宫内的传统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

仿膳虽然规模不大,但它第一次把清朝宫廷风味食品展现在紫禁城以外,引起了顾客的极大兴趣。

北海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王的皇家宫苑禁地,直到清帝退位之后10年,即民国十一年(1922年)才首次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仿膳茶庄的开张,为人们提供了游赏皇家园林,品尝帝王美食的良好条件。因此,仿膳一开张就顾客盈门,异常火爆。

仿膳制作的膳食,从风味小吃到后来推出的"满汉全席",都是色香味俱全的统一结合,无不显示出昔日皇家的气派。如经典的传统小吃肉末烧饼、小窝窝头、豌豆黄、芸豆卷等,无论是用料、做工,还是口感都堪称一绝,而且每道菜品的背后,都有一段传说的宫廷故事。

就拿小窝窝头来说吧,传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在她又累又饿时,一个老百姓给了她一个窝头,这种香甜可口的窝头是她从来没有吃过的。回到北京后,便命御膳房为她制作。

御厨想到慈禧的特殊的身份,便把玉米面磨得特细,做好后,经品尝,受到太后欢喜。后为宫廷御用的上品,还成为"斋戒"时吃的一种甜食。

1956年,在中国政府举行的庆祝建国七周年国庆招待会上,仿膳饭庄制作的4000个小窝头摆上国宴,受到中外宾朋们的交口称赞。

仿膳制作的肉末烧饼也有一段与慈禧太后有关的传说故事。说是慈掉太后有一天晚上临睡时可能有点饿了,做梦吃了肉末烧饼,没想到第二天膳桌上果然摆着酥软香嫩的肉末烧饼,慈禧非常高兴,传令奖赏了那个做饼的人。

小吃豌豆黄、芸豆卷"进宫",也与慈禧太后有关。传说慈禧太后喜欢在北海北岸的静心斋乘凉休息,静心斋与皇城北墙只有一墙之隔,皇城外是当时北京热闹的什刹海荷花市场。

一天,慈禧太后听皇城外传来敲锣声,原来是卖豌豆黄、芸豆卷的叫卖声,慈禧让人把他叫进来,尝了他的豌豆黄和芸豆卷,甚是喜欢,便把他留在了宫中御膳房。

仿膳除了经营茶点、小吃之外,还经营清宫中的一些传统炒菜。这些菜肴都各具特色,香鲜爽口。

如"溜鸡脯"也是慈禧太后晚年最爱吃的菜。此菜做成后,主料鸡脯色泽洁白,缀少许绿色豌豆,清香素雅,口感柔软而不腻。

"乌龙吐珠"用乌黑海参制成游龙状,鹌鹑蛋圆润如珠,造型生动华美。

海红鱼翅、扒鹿肉、怀胎桂鱼、蛤蟆鲍鱼、金瞻望月、金鱼鸭掌、抓炒鱼片、琵琶大虾、海参蹄筋等也都各有特色。

将菜肴中冠以"龙"、"凤"之名,也是体现宫廷御膳的一大特色。"龙凤呈祥"、"龙凤赏月"、"乌龙吐珠"、"二龙戏珠"、"扒龙须香菇"、"凤凰卧雪"、"凤凰趴窝"、"凤凰鱼肚"、"凤凰大虾"等名菜,无一不透出昔日帝王膳品的精工细做、华贵典雅。

仿膳菜肴中,选用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字眼做菜名,也体现了宫廷御膳的特色,如"江山万代"、"洪福万年"、"如意冬笋"等。

民国时期,社会上盛极一时的"满汉全席",也是仿膳的保留菜糸。

仿膳的满汉全席有菜点108道,席面以"三十二珍"为原材料,包括"山八珍"(如驼峰、熊掌、猴头、猩唇、豹胎、犀尾、鹿筋等)、"海八珍"(如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等)、"禽八珍"(如红燕、飞龙、鹌鹑、天鹅等)、"草八珍"(如猴头蘑、银耳、竹笋、驴窝菌、羊肚菌、花菇等)。

烹饪技法上汇聚了满族传统的烧烤和汉族的炖、焖、炒、煮、炸等烹饪技艺,全席包括热菜、冷荤及各种点心、果品,分三天六餐才能上齐。

民国后期,仿膳创业时的御厨有的离开,有的去世,宫廷风味特色逐渐趋淡。

解放以后,仿膳的经营和发展受到政府的重视。1956年仿膳由私营改制为国营,为了能够保持和发扬宫廷风味传统特色,仿膳又特意寻找并请回了曾在清官御膳房掌厨的五位老师傅,又让一个个中断多年的宫廷风味菜品发展起来。

1959年,仿膳从北海北岸迁到琼华岛北面正中的漪澜堂古建筑群。新开辟了仿清装修的大、小宴会厅11个,扩大了饭庄的规模。

如今的仿膳,由三个庭园组成,共有大小餐厅15间,可供500人同时就餐。餐厅内全部以龙凤呈祥图案、大型彩绘宫灯等宫廷装饰,陈设古朴典雅庄重,突出表现了宫廷特色。

北京,不仅汇集了中国各地的风味美食,同时也是世界美食的集散地。上万家餐馆,上千家老店、名店,百余家老字号餐厅和异国餐馆,挑逗着食客的美食欲望。

这里不仅有各式京味儿传统菜肴:如烤鸭、涮肉、京味儿小吃;同样有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宫廷菜、私家菜、清真菜等极品美味;法式西餐、美式快餐、日本料理、韩式料理、东南亚风味菜肴、以及印度美食等,异国美食同样能让你一饱口福。

京菜

京菜是来北京旅游的首选美食。京菜的烹调方法可以概括为“爆炒烧燎煮,炸熘烩烤涮,蒸扒熬煨焖,煎糟卤拌氽”,菜肴口味以脆、香、酥、鲜为特色,北京烤鸭、涮羊肉、香酥鸡、赛香瓜、凤凰趴窝、乌龙吐珠、怀胎鳜鱼等都是京菜中的佳肴,尤其是北京烤鸭和涮羊肉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到北京一定要品尝的美味。

全聚德(明火烤鸭)和便宜坊(暗火烤鸭)是北京最有名的两家老字号的烤鸭店,是品尝地道北京烤鸭的最佳场所;涮羊肉自然要去东来顺,此外能仁居的名气也很大。

全聚德:北京市宣武区前门西大街14号楼

东来顺: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41号

满汉全席

分为六宴(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错,搜寻山珍异兽。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

仿膳山庄: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东门内

风味小吃

北京的风味小吃有300多种,以回民的清真小吃为主,老北京人常吃的小吃在庙会、花会上都有:焦圈、豌豆黄、麻花、豆面糕、炸糕、年糕、豆腐脑、茶汤、油炒面、艾窝窝、烤白薯、豆汁、炒肝、馄饨、炒疙瘩……

美食街

阜成路——超级大饭一条街

东起西三环航天桥、西至西四环定慧桥、全长大约3公里的路上,云集了杭州菜、淮阳菜、湘菜、鄂菜、川菜等各地风味。店面风格各异、豪华气派,有雕梁画栋的精美,有富丽堂皇的豪华,有中式传统的古朴,也有西式线条的典雅,是京城著名的高档餐饮区。

慧忠路、大屯路——亚运村的餐饮霸主

选择性强是这一地段餐饮业的特点,从高档燕翅鲍到通俗平民的东北菜,各个层次的店都有。一到晚上,这里的生意尤其火爆。不但一些中低档酒楼需要排号等座,就连一些高档酒楼也是门庭若市。

霄云路——小资餐厅聚集地

霄云路位于三环的三元东桥和四环霄云桥之间,是一条西南至东北向的长街,街两旁餐厅林立,各种档次和口味的都有,以异国风味居多。也正是这些异国风味,以其独特的优雅和迷人的味道,打造着霄云路的小资情调。

莱太街——后起之秀的美食街

从燕莎桥向东亮马桥路第一个路口左拐,女人街斜对面的七彩北路,便是近年新起的莱太美食街。经营的菜肴包括川菜、粤菜、湘菜、杭州菜、新疆菜、日餐、韩餐、茶餐厅、咖啡馆,甚至还有黎巴嫩风味。人均消费大多属于中档水平。

簋街——“麻小”活跃的不夜街

东直门簋街是北京最早火起来的食街,街上的老食客都这么形容当年簋街最兴盛时的情景:“人人皆啖小龙虾,夜夜欢歌到凌晨”。如今的半条簋街,仍然留存着四五十家馆子,一到晚上还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苏州街——蓄势待发的潜力食街

苏州街是中关村地区的一条蕴藏无限潜力的食街,由于靠近中关村这样的IT商务聚集地,因此这里的餐饮大都是具有一些文化底蕴的餐厅。价位和装修都是中档以上的。

平安大街——见证历史的美食街

从东四十条桥往西一路直行过去,路两旁的饭馆一家挨着一家,热闹非凡。由于靠近荷花市场,每到晚上,很多人都喜欢在平安大街上吃好晚饭,顺道折进后海,在那些温婉的酒吧里,享受一种惬意。

方庄——夜宵火爆的美食街

方庄美食街是随着周边居民区的兴建,逐步发展起来的。设施比较完备,街面宽阔,店面规模也不小。菜系特别全而多样,中餐、西餐都有。这条街虽然没有簋街夜夜笙歌的场面,但餐厅的档次和整体氛围高于簋街。

前门——老字号汇集的美食街

前门大街上的老字号饭店门前的招牌印证了其悠久的历史,是京城食文化的代表。这里的百年老店有全聚德烤鸭店、都一处烧麦、开封第一楼灌汤包子、老正兴饭庄、壹条龙饭庄等,口味都相当正宗。

广安门——麻辣主打的风味食街

西起六里桥,东至虎坊桥,以麻辣风味为主打。有以经营川菜为主的麻辣诱惑、以香辣蟹闻名京城的李老爹,以及来自四川的谭鱼头等。此外,靠近牛街附近的一些清真餐厅也是人气红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341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4
下一篇 2023-03-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