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县在四川哪个位置

泸定县在四川哪个位置,第1张

泸定县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四川省西部二郎山西麓,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东与石棉县相连,位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9°54′-30°10′。南北长69.2公里,东西宽49.9公里,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

泸定县东距四川省会成都236.2公里,西距州府所在地康定49公里,南距石棉县112公里,北距丹巴县125公里,辖区面积2165.35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泸定县历史悠久,地建笮都县始于汉初。

唐高祖武德元年设置嘉良县、大渡县,晋改设晋乐县等。

宋实行縻州管理制度。

元、明代推行土司制度,设长河土千户、冷边和沈边长官司。

清宣统三年置泸定桥委员会。

民国元年(1912年)设泸定县和化林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林县为县佐,泸定始为单一的县,隶属西康省政府。

1950年3月泸定解放,1956年1至9月属雅安专区,1956年10月转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东与天全、荥经接壤,西与康定、九龙毗邻,南连石棉县,是进藏出川的必经之地。县城距成都236.2公里,距康定49公里。县城海拔1321米,辖区内7镇5乡、145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165.35平方千米,境内居住有汉、藏、彝等17个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泸定县常住人口为84204人。是全州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较快的山区多民族聚居县,也是甘孜州东部区域商贸中心和州内各县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被誉为甘孜州“东大门”。享有“红色名城”美誉。

2020年,泸定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7亿元,同比增3.6%。

2018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泸定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全省第二批和全州首个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县份,荣获“全省2017年摘帽工作先进县”殊荣。

泸定是川西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县境内有“高万丈”的二郎山、“蜀山之王”贡嘎山、风光秀丽的燕子沟以及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泸定也因此成为革命历史名城,泸定桥及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也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泸定县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也是四川到西藏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气候条件受东南、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冷空气的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泸定桥是泸定县最著名的地方。

泸定区最著名的是泸定桥,它是大渡河上最古老、最长的桥梁。泸定桥又称铁链桥,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竣工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建成后,康熙皇帝亲自记下桥名。而长征中出现的飞夺泸定桥,也是从那里而来。那时,川西和西藏的人在与西藏进行贸易时,都必须经过这座铁链桥。今天我们对这座桥的记忆和崇拜是因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在这座桥周围的惨烈战斗。

泸定身处大渡河峡谷。

泸定县大渡河峡谷平均海拔1180米,年平均降雨量664毫米,平均气温15.4摄氏度,日照1162小时,无霜期279天。泸定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宜人,春天来得早,去得晚。在两地居民眼中,这里是过冬和避暑的“候鸟之乡”。

泸定的茶马古道是连同川藏的大路。

泸定是古川藏茶马古道“大路”和“小路”的门户。华林、冷门、兰安三个古村落和泸定桥,见证了汉、藏、彝、羌、回、蒙古等人的迁徙。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13个民族世代繁衍。一代人,见证了这里的交汇和不同文明的和谐,马兜岛文化描绘了一幅田园和谐的多彩画卷。

泸定县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居住环境。国家已经计划将泸定县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富民强县的经济支柱产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778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