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泸定县地震最新消息:9月8日15时12分发生3.3级地震

殁怎么读2022-09-28  21

四川甘孜泸定县地震最新消息:9月8日15时12分发生3.3级地震

天气,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今日(8日)四川甘孜泸定县地震最新消息,9月8日15时12分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中国地震快报,截至9月8日8时,四川泸定共记录到3.0级以上余震15次。加上这个会是15倍。

四川甘孜泸定县地震最新消息:9月8日15时12分发生3.3级地震

泸定地震最新消息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8日15时12分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78度,东经102.01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中国地震台速报,截至9月8日8时,已记录到3.0级以上余震15次,其中6.0-6.9级地震0次,5.0-5.9级地震0次,4.0-4.9级地震2次,3.0-3.9级地震13次。目前最大余震为4.5级。

泸定地震四问:与汶川地震不同的断裂带是否与干旱有关?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目前,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已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各项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张开展中。

这次地震与14年前汶川地震的地质背景有何异同?余震呢?和网友说的气候异常有什么联系吗?近十年来,中国的地震预警有哪些改进?《中国科学报》采访了相关专家。

问题1:与汶川地震的地质背景有何异同?

四川地震

“泸定地震,断裂带和地震运动的方式都和14年前的汶川地震不一样。”国家自然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徐锡伟告诉《中国科学报》。

泸定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磨溪断层附近,属于走滑地震。汶川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属于逆冲地震。“比如汶川地震,就像两辆迎面而来的车相撞,之后一辆车的车头飞到了另一辆车的车顶;泸定地震就相当于两辆车擦肩而过,距离变了,但标高没变。”徐希伟说。

徐喜伟说,鲜水河断裂带位于一个高山峡谷中,西边的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缘最高的隆起,海拔7500多米。东边的磨溪沟被强烈砍伐,形成几十米的深沟。“除了地震震动造成的破坏,还容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地震期间,造成房屋损坏和人身伤害。”他说。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伟介绍,四川省主要有三条断层,分别是松潘-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则木河断裂带。泸定地震的震中位于三个断裂带的交汇处附近。

尽管断裂带不同,王伟说,泸定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一样,发生在更大的南北地震带上。

这条地震带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它可以向北延伸到蒙古,向南延伸到印度。经过我国宁夏、甘肃、四川、云南,经常发生5-6级的中震,甚至7-8级的大震。近年来,云南鲁甸地震、景谷地震、四川九寨沟地震等6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第二个问题:余震怎么办?

这次泸定地震可能引发更强的余震吗?王茜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泸定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程度在30公里左右,30公里以外的地应力能量变化很小,仍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这次地震释放了一些能量,还有一些能量需要释放。”他说。

徐锡伟还表示,中国地震局几十年来一直认为,这里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风险。他担心这次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震,会引发南部安宁河断裂带和大凉山断裂带的主破裂,需要更多的研究。

中国地震台网正在密切监视当地的余震。据最新消息,截至9月7日7时,共记录到3.0级以上余震13次,其中4.0~4.9级地震2次,3.0~3.9级地震11次,目前最大余震为4.5级。

泸定地震

三问:与气候异常有关联吗?

9月6日,为协助灾后恢复重建,四川省因持续高温干旱,终止7月15日启动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对此,一些支持“干旱地震论”的观点认为,干旱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大地震前地层的摩擦会产生热量,导致地表温度上升,出现干旱。

王伟认为其科学证据不足。“大地震的错动发生在地下10公里左右,那里的热量就算传导到地表,也要一百年、一千年甚至更久。不能把干旱和几年后的大地震联系起来。”他说,汶川地震前,四川省没有发生旱灾。

此外,地震发生后,中国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称,未来三天,泸定县将有降雨天气。有网友表示,唐山、汶川地震后都发生过暴雨或冰雹等气象灾害。这种天气异常是否与地震后地下基岩释放的化学物质暴露导致大气扰动有关?

王茜说,不应把“偶然现象”视为必然,应该进行“伪联想”。“比如芦山地震,地表没有破裂,地下气体和化学物质无法释放,但因为正面临雨季,所以也下雨了。”他建议,科学引导网络舆论,正常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但徐锡伟表示,对于震后的暴雨现象是否与地震造成的当地气候条件变化有关,还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比如一些地球化学的跟踪监测。因为这种复合灾害和次生灾害会加重灾害程度,所以要尽可能预防地震后的气象灾害。

四问:我国地震预警预报进展如何?

面对地震预测这一世界性难题,徐锡伟坦言,近十年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地震预测正在从经验预测向模型和理论指导下的物理预测转变。但这方面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还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取得很大进步。

“像这次泸定地震,我们推进了断裂带活动,但由于对地震机制和发生过程缺乏深入认识,地震预测仍存在挑战。”他说,未来需要地震预测理论、技术和实践的大飞跃。

为了防患于未然,徐锡伟说,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是通过大比例尺测绘,绘制出全国的活动断层分布图,挖掘出城市的地震灾害源,在城市发展中尽量“避开”。他说,目前只绘制了160条左右的活动断裂带,而中国有1000多条活动断裂带,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地震断层能使地下震源10多公里深的岩石错位。地表移动房屋的断层,就像撕一张纸一样容易。”徐锡伟说,目前的抗震措施无法阻止这种错位的破坏,应该尽量避开灾害源。

在地震预警方面,几个科学团队试图在地震多发的川滇地区建立一个“地震预测科学试验场”。王伟说,2008年以来,中国相关技术从无到有,从跟随到引领世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中国在落实联合国从单一灾害到多灾害预警乃至灾害链预警的倡议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丰富的地震预警和道路交通应急联动渠道;今后,仍然需要继续升级和完善现有的应急管理机制和措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150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