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蔡澜大呼为世界上最好吃的冰,究竟有什么魅力?

被蔡澜大呼为世界上最好吃的冰,究竟有什么魅力?,第1张

这是橘子少女给你讲的第13个 美食 故事:

绵雪冰

01

人们总在冬天怀念夏天,

那盖着厚棉被吹空调的惬意感;

而又在夏天怀念冬天,

那满街飘然细细碎碎的雪花!

于是乎,夏天的 美食 ,

几乎与冰爽脱不开联系。

沿街叫卖的冰粉,

路边的冰镇汽水贩卖机,

五花八样的冰淇淋,

海边专属的清补凉,

文艺小店里的绵绵冰,

还有冰冻的水果捞......

总之就是,

用冰凉的食物来降温,

假装自己在过冬~

但对多数台湾宜兰人来说,

夏天最想去的店家,

一定是甜心凯特。

这家创于1944年,

10平方米不到的冰品小店,

只在夏季开业,

却总挤满四面八方的食客。

因为那儿,

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冰——绵雪冰!

和绵绵冰不同,

正宗绵雪冰工艺复杂,

要保证做出来的冰,

轻、柔、绵、软,

风一吹就能飘走,

口感也会更加浓郁,

宛如冬天飘扬的小雪花。

例如最普通的芒果绵雪冰,

要加入6种芒果秘制而成,

单吃冰已觉得芒果香味浓郁,

入口即化,极为柔软。

何况表面还铺满新鲜芒果块,

淋上几层黄澄澄的芒果酱,

芒果的鲜甜香与微酸,

包围每一个舌上味蕾,

醇厚而又浓郁的幸福滋味,

让人回味无穷。

而特别些的榴莲绵雪冰,

一圈圈的卡仕达酱围绕雪冰,

外表看似只有榴莲,

实际里面是清香的苹果馅,

与刚刚好的芝士酱,

口感层次极为丰富,

如蛋糕般梦幻。

清爽美味的绵雪冰,

给小城里的人们留下幸福回忆。

02

当初这家台湾的小冰店,

如今已红遍厦门

绵雪冰的继承人林立峰,

于2008年将店铺搬至厦门,

便开始漫长的绵雪冰创新之路。

绵雪冰本身就已经很难做,

从所有原料的选择、烹煮、调配,

生产、储存、运送,

店铺的流程、配料,

乃至最后的成品,

要达到最佳的蓬松绵密,

又兼具纯正口感,

每一个环节的条件要求都非常苛刻。

但林立峰觉得:

单纯的绵雪冰,

颜值还不够高,

味道还不够丰富,

不能让大家吃出幸福感。

于是,他亲自奔赴国外,

钻研法式蓝带烘焙工艺,

将89项专业工艺与绵雪冰结合,

创造出颜值超高,

原料丰富的绵雪冰,

成为厦门甜品界的始祖。

可惜,当时的厦门人,

对这种新鲜的甜品并不买账,

甚至认为是食物界的妖魔鬼怪。

没办法,

林立峰只能亲自举牌吆喝,

持续了半年之久,

最高记录连举12小时!

此举震撼了周围所有店家,

并成功吸引了充满好奇的食客,

尝过绵雪冰的食客,

无一被其味道惊呆:

一份疯狂提拉米苏,

做法足够疯狂。

7层配料、7种口感,

上两层是淡奶油和咖啡冰,

中间偷偷藏了芝士蛋糕,

最下面则是牛奶冰。

而酱料,由芝士酱、炼乳、

白兰地、可可粉搭配组成,

层次分明,口感丰富。

从上面一勺舀到底,

各种口味渐次绽放,挑逗味蕾。

中间的芝士蛋糕可不能小瞧,

能搭配冰品的蛋糕实在太少,

传统重乳酪蛋糕,

虽芝士味浓郁,十分扎实,

但遇到冰,就会变得过分坚硬。

而轻乳酪蛋糕,

虽蓬松易吸水,

但遇到冰就会慢慢软掉,

蛋糕风味全无。

为了研发出介于这两款蛋糕中间的——

“特浓手工轻乳酪蛋糕”,

林立峰用了整整一年,

反复试验,历经无数次失败。

到如今,搭配冰品的蛋糕,

既能保存浓郁的芝士风味,

又与冰品融为一体,

入口即化,创意十足!

而一份终极奢华奶酪雪顶草莓冰,

冰底由香草牛奶冰、草莓冰构成,

加上四种口味的吉拉朵冰淇淋、

特制的意式奶冻、新鲜草莓、

蛋糕、饼干、果仁,

最后淋上特调的芝心奶酪酱,

简直让人心醉。

此外还有黑樱桃卡仕达列日、

恋爱草莓黑樱桃提拉米苏、

星空巧克力绵雪冰、

超级星空巧克力、

抹茶芝士华尔兹......

无一不让食客拍案称绝。

03

纵使“一站成名”,

林立峰仍不敢松懈。

常常白天待在店里,

晚上就睡在工厂,

每天到最大的水果市场,

挑选各种品种的新鲜原材料,

不断地试味,改良绵雪冰。

担心店里的甜品种类不能满足消费者,

又到松饼的发源地比利时,

向大厨拜师学艺,

研发独一无二的蜜糖烈日松饼。

不同于一般的松饼,

结构更加松软,

无需靠巧克力酱和蜂蜜,

仅凭铺满的马卡龙和新鲜草莓,

就能征服无数食客的胃。

后来,当林立峰的友人,

带一名女子到店吃冰,

他们俩一见钟情并迅速结缘,

留下一段绵雪冰能带来甜蜜的佳话。

小夫妻俩的日子过得恩恩爱爱,

还在店里头挂了许多愿望卡,

让到店的年轻男女写下甜蜜的愿望,

成为见证千万爱情的圣地。

仿佛绵雪冰真的能带来甜蜜,

林立峰的好事一件连着一件,

当蔡澜到店尝了一口绵雪冰,

就直呼“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冰!”

就连意大利第一咖啡品牌LAVAZZA,

也主动上门求合作。

其实,哪有那么多幸运之神,

只是努力终于被众人看在眼里。

04

对于林立峰来说,

多年的研发努力算不上什么,

因为他的梦想是:

以非凡的产品献给爱人和孩子。

以非凡,致所爱。

正因为热爱,

所以尽力把事情做到极致。

- END -

地址:厦门市中山路73号2楼,

在厦门一些志书及报刊上,多次宣称厦门百多年来曾有过几次降雪。在这些记载中,言之凿凿地点明下雪范围在厦门岛的有两次:一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厦门、同安下雪”;二是“1941年1月30日,厦门市区大雪纷飞”。

讨论厦门是否下过雪,首先要确定“厦门”的范围。如果“厦门”指的是1973年9月后包括同安县在内的厦门市,那么,由于同安县境内分布有海拔较高的中、低山和高丘,而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0.6C°。因此,同安山区下雪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实际上,人们在谈论厦门是否下过雪时,“厦门”这一地理概念并不包括同安县,而只是特指厦门岛。人们都知道,厦门岛是个温暖的海岛。按照气象学划分四季的标准,厦门岛是无冬季的。无冬季的厦门岛是否下过雪,这才是人们所感兴趣的。

那么,上述关于厦门岛内下雪的说法究竟能不能经得起考证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条记载。这条记载开始时只是简单地称:清乾隆年间厦门曾下过雪。其根据是:当时有个叫张锡麟的诗人写有一首题为《南关踏雪》的诗。作者称,南关即镇南关,镇南关有雪可踏,足见厦门岛曾下过雪。随后,又有人考证出:张西林的《南关踏雪》写于乾隆十六年,其中有“昨夜鸿山雪片稠”之句。于是,这条记载就变成“清乾隆十六年,厦门、同安下雪。”这种说法实在是牵强附会。

据清道光版《厦门志》卷十三《列传下》的记载,张锡麟“字尔芾。龙溪贡生。屡试不售,遂无意场屋。放情山水,以吟咏自娱。居鹭江双池之上,因号池上翁。所著有《池上草》三集、《唱和诗》二卷、《史论》三卷。”张锡麟既然是龙溪贡生,且多次参加科考,就肯定不是厦门的永久居民。其诗句中虽然提到“鸿山”这一地名,但地名常常有雷同的现象,因此,此鸿山是否是厦门岛内的鸿山尚未可定论。其所写之诗题为《南关踏雪》,但“南关”即“镇南关”的说法所出无据。查阅清道光版《厦门志》和民国《厦门市志稿》,均未见“南关”即“镇南关”的说法,亦未见镇南关所在地鸿山的释文中有关于雪的记载。退一万步说,即使张锡麟的《南关踏雪》真的写于厦门岛,将文艺作品当作史实依据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古人吟:“燕山雪花大如席。”如果有人据此诗句称“燕山曾下过雪片象草席一样的雪”,那就成了笑话。李白有诗吟:“白发三千丈”,如果有人据此诗句得出“李白的头发长达三千丈”的结论,岂不是荒谬绝伦。因此,乾隆十六年厦门岛曾下雪的说法应该说是缺乏依据的。

第二条记载更具有轰动效应,气候温暖的厦门岛不仅下雪,而且是“大雪纷飞”。但这一记载的考证并不太困难,因为这一“气象奇观”出现在1941年1月30日,距今只有60余年,现今年龄在80岁左右的人对于此应该不会忘记的——如果厦门岛上确实出现过“大雪纷飞”的奇观的话。但是,笔者调查了多位75岁以上的老人,却没有一人在厦门岛上见过雪花或雪片。

据最先发布这一信息的人士称,这一信息出自厦门沦陷期间日本人编印的题为《更生厦门重要日志》日文版的资料,完全可靠云云。但是,笔者仍不相信,对于厦门气象史上如此稀罕的现象,身处其时的厦门人会一无所知。最后,笔者要来原资料的复印件,去向通晓日文的同志讨教。结果大吃一惊:原记载根本不是“大雪纷飞”,而是“午后九时短时间出现零星小雪”。将“短时间零星小雪”译为或写成“大雪纷飞”,现象是更奇特了,消息是更轰动了,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却受到严重的伤害。

综上所述,在厦门岛,并未出现过类似“雪片稠”、“雪片纷飞”之类的下雪天气,但在特强寒流来袭时,也会出现如《更生厦门日志》中所记载的“零星小雪”。所谓的“零星小雪”,也就是厦门人所说的“雨夹雪”、“落米雪”、“落雨雪”。在厦门的史籍和有关资料中,还有几次类似的记载。一是民国《厦门市志稿》记载,清光绪十八年十一月(1893年1月中旬),厦门岛“雨雪”;二是1983年1月22日,厦门岛“寒雨,雨中夹冰粒”。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将上述现象称为冻雨更为准确。

所谓冻雨,是由冷暖空气交锋所产生的。当强寒流入侵时,使锋面下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降至0°C以下,而锋面上方的气温却保持在0°C以上,而且有比较充足的水分。当锋面上方的云层形成的水滴落入温度低于0°C的气层时,就成为过冷雨滴。过冷雨滴一旦落到温度低于0°C的物体,便立即冻结成冰。这就是冻雨。根据厦门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记载,厦门岛的极端最低气温是1.5°C.但这并不能排除局部地区的气温在一定时间内降到0°C以下。因此,即使在厦门岛内,遇到强寒流来袭而且上空的水汽比较充足时,出现冻雨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

考察一个地方的气候现象,最权威的资料当然是专业气象机构的记录。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外国人控制的厦门海关为了业务的需要,在厦门设立了测候所,这是厦门最早的气象观测机构。1948年4月,在原厦门海关测候所的基础上,成立厦门测候所。1952年8月建立厦门气象站,后改为厦门气象台、厦门气象局。截止至2003年2月,从所能接触到的气象观测资料看,尚无发现关于厦门岛下雪的记录。

时间下限为1990年的《福建省志·气象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五章第四节《寒害》是这样记述福建省下雪的情况的:“福建飘雪比较少见……通常的雪区只限于闽北,很少延伸到南部……近百年来雪区范围最广的一次出现于1975年12月11-14日……全省共计52个县市都先后飘过雪……雪区向东南扩展到福清—仙游—永安—安溪—华安—永定一线。”厦门岛的地理位置在上述雪区以南100公里左右,下雪的概率可想而知。笔者以为,用这段记述作为“厦门岛是否下过雪”这一问题的总结是极为恰当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238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6
下一篇 2023-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