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隐藏在深山中的古老之地,灵水举人村的前世今生

北京门头沟,隐藏在深山中的古老之地,灵水举人村的前世今生,第1张

也许我们刚刚介绍的109国道不是很完美,也许这里的山没那么灵动,这里的水没那么柔和,但是这里有着京郊最具代表性、保存最好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建筑群;这里也是《爸爸去哪儿》拍摄地,它就是灵水举人村。

灵水举人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距离北京市90公里左右,无论是称它为灵水村还是举人村,都会显得那么的灵动,那么的神秘,让我们有着一丝丝向往。它是一座千年古村,早在汉代既已成村,村中的灵泉禅寺始建于汉代,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佛寺。2005年11月,灵水村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公布的“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曾多次被电影电视剧选作出外景地。

唐宋元明清,参加科举考试成了民间学子的唯一进阶之路。为求得科举的顺利,学子常常到当地的文昌阁求拜文昌帝君。中国北方把两座庙建在一起的极为罕见,这是灵水村自古崇尚文化,出了众多举人的见证。

灵水举人村,这个村形成于辽金时代的古村落, 历史 承载着灵水村的经济发展,文化气息浓重,自明清科举制度盛行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明清以来灵水共出现举人二十多位,有过九名进士,在民国初年,又有6人毕业于国立燕京大学,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举人村”的美誉,形成了独特的,稀有的山村文化现象。

一个白底黑字青瓦的仿古屏风,上面写着“灵水举人村”五个大字,穿越到这个古朴的山村,让我们尽情的放松下来,自由奔跑, 探索 自然,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静与祥和!

这里被大家熟知是因为“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在这里拍摄,可以一起去寻找当年小朋友们住过的几号院的房子哦,村中还有一只可爱的小山羊,是“爸爸去哪儿”中的道具,由村民现在专人喂养。

灵水村房舍全是仿古结构的建筑。村前所立影壁“灵水举人村”为我国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书写。白底黑字把村子同外界,连同外界的嘈杂隔离开来。顺着影壁一条长巷蜿蜒而上,古屋一座座院落静卧在小巷两边。 村子随处可见残垣的老屋,屋子的木门被雨水冲刷成灰白色,窗棂也是一副繁华落尽的样子。

顺着村里沿山而建的小路一路走去。村子很静,平时人很少,偶尔见到的一两个村民也是很朴实,话很少,就是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曾出过这么多的知识分子,文化遗风影响深远呀。拾阶而上村子前后三条石巷,一个个砖瓦结构,青砖灰瓦的院子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布局紧凑,相互簇拥在一起。几处举人院落典雅精致,建筑都是砖瓦结构,青砖灰瓦。门楼,影壁,石阶砖雕,石刻匾额,楹联处处都体现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村子里古迹不少。但多数文物古迹寺庙殿堂都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复存在,现存的已经过修缮,龙王庙圣母庙就是其中之一。从院墙伸出的千年古柏其中的两棵是少有的奇葩。一株金代古柏躯干的树洞中间寄生了一棵桑树,姿态奇绝。另一株古柏粗干的杈中,寄生出的榆树。两树苍黛交映,情趣盎然。人们称之为“柏抱桑”和“柏抱榆”,是灵水村中的“灵水八景”中两景。

灵水村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有"灵水八景"之说,现在的灵水村民还向我说,村子有东岭石人、西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和寺庙遗址八大景观。古往今来每一处景观都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到了哪里都不会缺乏当地特色,这里有着丰富的特色小吃:举人粥、炸油香、山间野菜、锅烙儿、农家垮炖、烙饼卷带鱼等等,都是不可抵挡的美味!景区住宿也是非常成熟,村中有农家院可以选择,经济朴实,价格不贵,想来体验的朋友们完全可以在这里悠闲的住上一个周末!

景区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举人村,门票20元,直接导航即可。

附近景区:爨底下村,斋堂水库,龙门涧,永定河

交通路线:经阜石路或莲石路到门头沟,沿109国道一路向西,经雁翅、芹峪口、军饷乡到达斋堂山庄,见加油站右转,四公里即到。从桑峪村口左侧继续走山间盆地的柏油路,这里距离灵水村还有四里地;地铁苹果园站-公交M22-公交M21灵水下车。

千年古村落——灵水,深厚的 历史 文化积淀赋予了它儒雅、质朴、恬静和深邃之美。斑驳的房舍、蜿蜒的巷道、寺庙的残壁、老宅的深院和古树的枝叶,都见证了古村落的沧桑岁月。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灵水村,那便是“人杰地灵,一脉相承” 。自明清科举制度盛行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曾有刘增广为代表的举人出现,因此灵水被当地人冠以“举人村”。2005年,灵水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

灵水村是京西古村落群中最具文化底蕴的一座古村落,距北京78公里,为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 灵水村,为群山环绕,毗邻莲花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呈长方形。在村子的南岭上观整个村落似龟形,龟为“四神煞”之“玄武”,是主管北方的灵物,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玄武(龟)头朝南,尾朝北,三条东西走向街道与南北走向的胡同构成分明的龟纹,龟纹的大小块是由四合院组成的。有人说,灵水村的村名的“灵”字就由村落整体布局而来。灵水村居民以刘、谭两大家族为主。现在村中居民为多姓聚集。

据史料记载,灵水原称“冷水”和“凌水”,后演变为“灵水”。过去村里有36盘石碾,72眼井,风水好,人杰地灵。这大概是村名的由来。灵水村的灵泉禅寺建自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 。

相传汉代灵泉禅寺有位高僧,慧眼识地,选中这块灵山秀水的风水宝地,传经修行,引来八方香客,在这此择地建村。到了明清两代,灵水村人丁兴旺,颇具规模。

最晚在辽代,灵水就已经有相当规模了。当时经济相当发达,灵水村就有八大著名商号,号称“八大堂”,即三元堂、大清号、荣德泰、全义盛、全义号、三义隆、德盛堂和济善堂。除了“八大堂”,地处京郊深山老林的灵水村也有八景之说,这隐隐的让人感到灵水村与皇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连景观都仿效北京皇城。

灵水村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有“灵水八景”之说,据说灵水村玄帝观墙上题记的灵水八景为:东岭石人、西山耸翠、南庵近眺、北塔凌云、龙泉观水、古柏参天、文星高照、挺松榆儿。但由于 历史 的变迁,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说法,但是大同小异,其中有的景点是以古庙、古塔、水池为衬托,由于有些古庙、古塔、水池已不存在,则景点也消失。现在的灵水八景被认为是东岭石人、西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和寺庙遗址。

走进灵水村,古宅深院,无论是三进院还是五进院,尽管已是斑驳破旧,然而这里的一砖一瓦让我们感受到 历史 的厚重。灵水村古建筑一部分为明代民居,多为清代民居。四合院民居建筑为砖瓦结构,青砖灰瓦、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装饰华美,门楼、影壁、石阶一应俱全。灵水村的四合院也主要由正房、倒座房和左右厢房组成,里面是一个口字形的中心庭院。四合院的建筑标准、规模和装饰等体现了严格的等级限制。

灵水村四合院一般是以一进院为主,还有一些三进和五进院。灵水村的古民居以四合院为主;此外,还有一些三合院。

“京西灵水举人村”并非空有虚名。灵水村现有多处举人故居和官宦宅院遗址,如刘懋恒、刘增广等人故居。这些宅院建有门楼、影壁、高台阶、大板门,过厅宽大,雕梁画柱,墙壁磨砖对缝,墙体厚实,砖雕简洁而讲究,花雕粗放中含秀美,即符合山区建筑的需要,而又追求“乡村士大夫风范”,保持着读书人的风雅,体现了主人的文化修养和 社会 地位。

明代富绅刘增昆的五进四合院

灵水村明代富绅刘增昆的宅院是一套5进四合院,为南北向五座相连的四合院,各院的东侧开有旁门,每一座四合院构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共90多间房子。

据说,这家宅院在清雍正年间住着一位商人,名叫刘明正,生有五子,老大刘瑞吉,老二刘瑞祥,老三刘瑞如,老四刘瑞意,老五刘瑞杳,个个文才出众,一家五兄弟全部考中了举人。由此,刘家五兄弟的宅院名为吉星堂。

然而,时过境迁,这处大宅院由于年久失修,宅院后边的几个院子已破损,失去了昔日的“豪门”风采。但从灵水村现存的这些古民居和举人故居遗址,从中能看出不同凡响的明清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当年举人的“仕者”风范。 可以想象曾几何时村中书生为考取功名油灯十年寒窗的磨砺。

清代知府刘懋恒的宅院

刘懋恒宅院,是灵水村最为引人注目的举人宅院之一。刘懋恒是灵水村人,出生富豪之家,自幼读书,于清康熙年间步入仕途,历任内阁中书、刑部浙江司主事、山西汾洲知府等职。刘懋恒为官清正,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宅院中高达2米多的地基是用长方形的大块石料砌成,石块的相接处有铁楔子加固,靠其重力连接上下石块。这处宅第的地基建于明朝,虽然地基上面的房屋几经翻修,可是地基却依然如故,坚固无比。

刘懋恒的故居原为五进相连的大四合院,后经200多年的沧桑变迁,现在已分为一个个独立的院落。

刘懋恒的大宅院现被分成一个独立的四合院,是一座三进格局的院落。倒座房(南房)面阔约19米,进深约6米。前院的原正门已用砖石封闭,另在东墙前端开了一座门。室内梁架为柏木,木雕精美,雕梁画栋。前院(外院)有倒座房和东西厢房。东厢房亦有造型典雅的跨山影壁。

院内卵石铺甬道,石板墁地。从前院到后院地势依次升高。院落中轴线向北为一垂花门(二门),门楼已荡然无存,但残垣断壁和石阶依然得以保存。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垂花门是指连接内、外院的门,俗称二门,又称内门。旧时人们常说的未出嫁的香闺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指的就是这道垂花门。在垂花门以外的倒座房、厅房和所属院落为外宅,是用来接待宾客的地方;垂花门以内的正房、厢房、耳房、后罩房等则属于内宅,是供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

过中院向北即为后院,通往后院的门楼不大,但保存较完好。偌大的庭院,静谧宜人,满是花草树木,显得十分美丽。可以想象曾几何时大家闺秀在窗下穿针引线的情形。我们想起城市中的混凝土建筑,倒是都艳羡起这里的主人来了。

举人刘增广故居

目前村中挂着“刘举人故居”牌子的是特指清末灵水村最后一个举人刘增广的宅院,为清代四合院建筑,位于灵水村后街81号。刘增广少年时曾在斋堂念私塾,清光绪二十一年应顺天府科考,得中“甲午科”举人。历任山西左云县知县、静乐县知县、吉州知州和候补知府。1937年8月国民党卫立煌部与日寇激战髽髻山时,这处宅院是第十师的指挥部,师长李默庵曾住在刘增广家中。

这处宅院是一座精良的三进长方形四合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雕花门楼、砖雕影壁、顶覆合瓦、精巧别致。整个大宅院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共有房屋20余间。宅院内建有垂花门,影壁、石阶,浑然一体,古色古香,透着一种“儒雅气质”。宅院的门楼外还有一个精良的门外影壁(一字影壁)。宅院外墙破损的栓马桩依稀可辨。

刘增广(1866—1943年),字心斋,灵水村人,生于富裕之家,少年时在斋堂念私塾,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顺天府科考,得中“甲午科”举人。光绪二十三年后,刘增广步入仕途历任山西左云县知县、静乐县知县、吉州知州和候补府官。

“中西合璧”的时辰钟

在灵水村村民杜勇军家中我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古老的美国制造的时辰钟,是台式木制外壳的座钟,内部金属器件镀金。 这座钟楼 现在的主人是杜勇军,住在灵水村40号。据杜勇军讲,这个时辰钟早先是清末最后一位举人刘增广家的,当时作为刘举人结婚时的礼物,是由清朝宫廷里送来的,在解放初土改的时候分给了他家。据说,举人刘增广曾先后娶过四个老婆,原配夫人姓刘,是军响村人;二房是门头沟圈门里段家沟的人;三房是昌平县白关城人;四房的小老婆是河北涿鹿矾山堡人。我们无法考证刘举人与其中的哪一位结婚时这座时辰钟派上了用场,但显然这个西洋物件儿在当时是一件极其珍贵的礼物,乡村百姓哪里用得起。

在中国的古代,人们靠 铜壶滴漏 来记时,并没有所谓的钟表器械。从明末万历年间开始,才有西洋的钟表作为外交礼品传到中国的宫廷。

这个钟看起来很像是铜制的,实际上是木制的。我们 围着这古钟惊叹它传奇的经历和完美的造型,不知是谁轻轻拨动了一下钟摆,钟摆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顿时在空气中回荡起来。

后来我们了解到,清 康熙帝对西方科学技术抱有极大的热忱,于欧洲自鸣钟也十分喜爱。他还作了首《咏自鸣钟》的诗:“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轮行随刻转,表指按分移。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由此看出,自鸣钟已是这位勤政君主安排生活及工作秩序的必需之物。清廷从此在养心殿造办处增设了修理及制造自鸣钟的作坊,由此,机械钟表从宫廷到民间逐渐流行开来。

三禁碑

当我们去灵水村南海火龙王庙的时候,有了意外的收获。在灵水村距今还完好地保留着一块已有300多年 历史 的为保护环境、保护水源的“三禁碑”,镶嵌于山门左侧墙上,高0.94米,宽0.35米,石料为石灰岩,上面刻有详细的村规民约。

“三禁碑”立于康熙辛未年,即169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 历史 。灵水村龙王庙前有八角水池,是村民共用泉水的地方。碑文中含有池内三禁:“凶泼投跳,愚顽搅浑,儿童汗溺。”池台三禁:“宰杀腥膻,饮畜作践,浆衣洗菜。”

可见,灵水村民在300年前就有这么强烈的环保意识。清康熙年间,对龙王庙和庙前的八角龙池重修,并留下了碑刻,“三禁碑”是迄今为止在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保护水源的碑记。

寺庙遗址

灵水村过去共有寺庙17座。其中佛教寺庙2座,为灵泉禅寺和白衣观音菩萨庙;儒教寺庙2座,为文昌阁和魁星楼;其余13座为道教和民间信仰寺庙,为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玉皇庙、天王庙、玄帝观、关帝庙、五道庙、二郎庙、马王庙、山神庙、牛王庙、三圣庙和土地庙。以儒学为代表的文昌阁和魁星楼,在中国北方的乡村比较少见,说明古时灵水村人对文化的重视。儒、道、佛和各种民间信仰共处一地的现象在中国乡村并不罕见,但是难得的是一个村子建有如此多的寺庙,可见灵水村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各种文化的包容精神。

尽管灵水村大多数寺庙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复存在,但现存的灵泉禅寺、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等残垣断壁仍让人抚今追昔,体会到当年青烟缭绕、香客云集的热闹氛围。

灵泉禅寺

村西莲花山下的灵泉禅寺建于汉代,灵泉禅寺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也是有文字记载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原名瑞灵寺,明代改为今名。据明《宛署杂记》记载,灵泉禅寺,在凌(灵)水村建自汉,1485—1505年重修。灵泉禅寺原来规模宏大。

寺庙坐北朝南,山门为砖石仿木结构,山门前有影壁。山门两侧有旁门各一间,进入山门为天王殿,天王殿东北侧是关公殿,天王殿后面是三世佛殿,三世佛殿东侧有配房三间,室内有壁画。三世佛殿后面是三大士殿,三世佛殿两侧有一院为四合院,明弘治年间造成如此规模香火鼎盛,与斋堂灵岳寺一脉相承,使斋堂川成为了京西佛教胜地。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重修,山门额上修有重修日志。灵泉禅寺现仅存一座山门,山门青砖仿木结构,歇山式大脊、筒瓦顶,有吻兽、垂兽,四角悬风铃,石刻件拼砌发券门洞,门额有“灵泉禅寺”石刻,山门两侧青砖砌筑旁门一座。灵泉禅寺院内有一株古槐、两株银杏树,其中一株银杏树为雌雄共体,每年都结有果实。这两株银杏树为国家二级古树,为灵水八景之一。

从灵泉禅寺现存的山门、古树不难看出这里昔日香火缭绕,佛门鼎盛。

南海火龙王庙

南海火龙王庙位于灵水村西。相传建于金代,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重建。南海火龙王庙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山门面阔5.5米,进深4米,现主要殿堂已无存,只存拔券山门。山门为青砖歇山式建筑,顶正脊有吻兽,筒瓦覆顶。

券洞上部嵌青砖刻匾,周围刻有莲瓣,额题“南海火龙王庙”并有款刻“大明嘉靖岁次丙申(1536年)重阳吉日造,曾林乡重修”。正门两侧各有旁门一个,皆面宽4.2米,进深2.5米。遗憾的是,这些庙宇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和废墟。海火龙王庙遗址气势宏大,山门和古树在述说昔日的香火鼎盛。

古时候,在缺水的地方人们常祈求龙王让老天下雨,可是灵水村却建了座火龙王庙,俗话说“水火难容”,这让人大惑不解。经村里人解释说,过去的灵水村水源充沛,水大也易成灾,所以建这座火龙王庙以保持“阴阳平衡”,祈望风调雨顺。

南海火龙王庙院中两株千年古柏(侧柏),两株古柏主干分杈处分别长有一棵桑树和一棵榆树,灵水人称其为“柏抱桑”和“柏抱榆”,是灵水八景之一,是北京的“古柏奇观”奇观。这两株千年古柏均为国家一级古树。

天仙圣母庙

天仙圣母庙建于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年),位于南海火龙王庙北侧,坐北朝南,山门面阔2.4米,进深1.6米,硬山大脊,砖吻兽。二门建于山石砌筑的平台上。正殿面阔10.7米,进深8.1米,硬山式,筒瓦覆顶,排檐滴水。五架梁,殿内梁枋施以龙之彩绘,活龙活现,气宇非凡,尤其是龙的一对眼睛,雕的炯炯有神,让人疑似龙就要从梁上跃下来。

正殿东侧有三间配殿,面阔4.3米,进深2.2米,硬山脊,三架梁两侧有寮房,各三间,均为硬山顶,清水脊,筒瓦顶,三架梁。寮房内墙壁上原有“七十二司”壁画已荡然无存。

龙王庙戏台

灵水村的龙王庙戏台建于明代,与南海火龙王庙山门相对。戏台坐南朝北,建在石砌台基之上。戏台面宽6.8米,进深8.7米,台口高2.64米。硬山式,灰筒瓦覆顶。八柱, 五架梁,戏台中部有木隔扇,把戏台分成前台和后台两部分,隔扇左、中、右设有三门。龙王庙戏台已被门头沟区政府于1985年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南海火龙王庙、戏台、八角水池、三禁碑和天仙圣母庙,组成了一个密集的古村落文化中心。

灵水村古树

灵水村有10棵已记入《北京市古树名木志》的古树。灵水村挂一级古树牌的有三棵,“柏抱榆”(侧柏)、“柏抱桑”(侧柏)和“北山翠柏”(侧柏),挂二级古树牌的有七棵,“雌雄一体”银杏树,还有五棵国槐,灵水村共有成材的柏树200余棵,松树4棵,国槐百余棵,其他就是核桃等果木。

其中“柏抱榆”、“柏抱桑”、“雌雄一体”的银杏树,被有关专家称为:“世间罕见奇树”。佛家称其为“三棵神树“。

乡土文化

灵水村是典型的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北方乡村。由慧眼识真的汉代高僧选中这块灵山秀水,建灵泉禅寺,传经修行,这块风水宝地引来八方香客,众人久居而成村。历代僧人在此传播佛教,更与儒家、道家交流碰撞,融合贯通,和谐共存千年之久,形成了灵水村“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这是中国文化博大包容精神的一个缩影。

灵水村人对文化崇拜,对仕官敬仰,早早悟出“学而优则仕”的真谛,借助古代盛行的科举制度“赶考中举”开始改变命运的仕途人生。灵水人聪慧,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条千古名训。要读书就要有钱,有钱就要经商,经商必然要走出去,能出去的人靠的是文化,有了钱可以更好地培养下一代,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所以灵水读书人自古就多。正是“地灵育人杰,人杰富一方”。

灵水村村民们自古以来崇尚教育,读书风气浓,古代出过举人,近代出过学子,以“举人文化”而扬名,是乡村文化的典范。据记载,此村曾考取过多名举人,2名进士。民国时期,这个小村落曾走出过6名燕京大学的学子。“名举”刘增广等,德行双馨,为灵水村赢得了“京西灵水举人村”的美誉,由此产生了灵水村的“举人文化”。

解放后,村中也有许多学生考取大学。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落出现如此多的读书人,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被誉为“举人村”。

这个村的乡土民俗文化十分浓郁,特别是灵水村的“秋粥节”。每年立秋的那一天,灵水村的村民自发聚集在一起喝秋粥。原来康熙七年(1668年)斋堂川闹水灾,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又发生大旱,刘懋恒及其父刘应全先后捐出粮食3700余石,救济灾民数以万计。刘懋恒平时就为官清正,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为纪念这位刘知府赈灾赊粮的义举,村民将立秋节改为“秋粥节”,集资置办大锅,你出一把米,我出一把豆,你添水,我加柴,大伙共喝“举人粥”。灵水村每年立秋的“秋粥节”传至今日已变成了“金榜节”。近年来,每逢立秋,一些准备高考的学子们到这里喝“举人粥”,感悟先人的“中举之道”。

灵水村现今作为京郊的一个小小的村落,无论是古朴典雅的古民居,还是建造精美的举人宅院,都让前去探访的我们心动。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文化底蕴的积淀,绝非一朝一夕。这些历经沧桑的古宅深院如同一部史书,让后人穿越时空隧道,感受书香古韵,追溯昔日灵水人“仕者”风范。灵水村古老的民居、宅第、深巷和古树,也在后人虔诚的目光中历久弥香。

孙克勤、孙博撰文和摄影

参考文献

孙克勤,宋官雅,孙博,2006,探访京西古村落。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孙克勤,孙博,2013,探访中国最美古村落。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拍摄地点如下:1、第一站: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2、第二站: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腾格里拉沙漠。3、第三站: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4、第四站:山东省威海市鸡鸣岛。5、第五站: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白寺村。6、第六站: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雪乡。

镁光灯下、赛车场上、跳台前段、镜头对面,一举一动为大众所关注的男性明星名人,在将精力奉献给事业和梦想的同时,他们的家庭家人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2013年湖南卫视原版拷贝韩国MBC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延请那些事业卓有成效的名人,如影视明星兼赛车手林志颖、奥运冠军田亮、影视明星郭涛、导演王岳伦、国际名模张亮等,和他们的小宝贝组成搭档。接下来的日子,父子(女)档将按照剧组的安排前往那些条件艰苦的所在地。

《爸爸去哪儿 第一季》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vPE7jxxvQoffyAJa6Xmnw

?pwd=vjgh 提取码: vjgh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7191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