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士是现在的什么学历

植物熊猫2023-02-04  36

贡士是现在的大专学历。

贡士,是中国古代会试中考者之称。原指古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唐、宋时,以州(府)、县科举考试(乡贡、乡举)中试者称乡贡士。

明代,贡士分两种情况:一为入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一为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清朝时,会试中试者统称贡士。清制称会试考中者为贡士,再经殿试赐出身,乃为进士。但由于殿试不黜落参试人员,因此习惯上每于会试考中后即称进士。

唐朝

属于京师或州县学馆的士子叫“生徒”,每年由学馆选送一批参加尚书省的“省试”;其他士子,要先经过县试和州试,合格者称为“乡贡”,再参加省试。省试由礼部主持,省试合格称作“及第”。但还不能做官,必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以后才能入仕。

宋朝

士子考试及第,便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必再经吏部考试。另外,在省试以后,增加了一场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此后遂成定制。在考试周期上,宋初与唐朝一样,每年1次,仁宗时改为2年1次,英宗时改为3年1次,一直相沿至清。

旧指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 指所荐举之人。 清制,会试中式者为贡士。

清朝时,贡士是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是举人,已仕未仕皆可。主考官叫总裁,监考官叫知贡举,皆由一二品大员担任。考试的地点在北京贡院。

会试的内容、规矩、阅卷方法等与乡试的大体相同。四月十五张榜于礼部大堂前,此时正是杏花烂漫的时节,故此榜又叫杏榜。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释义:

1、旧指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

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礼记·射义》孔颖达疏:“诸侯三年一贡士于天子也。”其贡士者,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妄生羽毛。

《后汉书·王符传》贡士之程,职司其举。

唐元稹《戏兵部马射赋》二月丙申,初命天下学校岁贡士于京师。

《明史·太祖纪三》

2、指所荐举之人。

辨方分职,旰食早衣;傍阙争臣,下无贡士。

《陈书·宣帝纪》

3、会试中式者为贡士。

次年试举人于京师,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祖锦,韩城教谕。子永绶,贡士;永康,公(袁可立)王父,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清制称会试考中者为贡士。明、清时,拥有了举人资格,就可以在乡试的来年进京赶考了,会试一般在春天举行,所以也称春闱。最早科举刚开始时,这就是最高级别考试了,参加会试的考生统称贡生。会试中试者统称贡士,再经殿试赐出身,乃为进士,但习惯上每于会试考中后即称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

1、考童生

这是第一步。有的白身,即没有学位的人,到了70岁还在考童生。考童生就是考秀才,要经过由知县主考的县考、由知府主考的府考和由省里学政主考的院考,取得秀才资格。

2、乡试

有了秀才身份,便可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乡试是省里的考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环节。乡试又叫秋闱,都在秋天举行。试题由皇帝亲定,监考官也是皇帝从中央任命。乡试竞争十分激烈,一般10到20个秀才中选取一名,考上就称举人。

3、会试

做了举人,便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即进京赶考,会试也叫春闱。会试考场设在北京顺天府贡院,共试三场,每场三天,连考九天,淘汰率在90%以上。通过考试的人取得“贡士”称号,也就是“进士”。

4、殿试

中了“进士”就可做官,但官大官小取决于最后殿试。殿试最初在紫禁城太和殿,乾隆以后在保和殿。清朝初年,皇帝亲拟试题和评判考卷。康熙以后才改由阅卷大臣批阅,只有前十名试卷进呈皇帝御览。殿试一甲取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共取一百到三百人不等。头甲和二甲前七名次序由皇帝钦定,之后一、二、三甲按成绩排序填写金榜。金榜有大小两种,小金榜奏呈皇帝御览,大金榜则张贴于长安门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914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