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药和酒曲是一个东西吗?

酒药和酒曲是一个东西吗?,第1张

两者并非同一物品。

酿酒所需的酵母,叫做酒药;其气悍,质清,味苦甘辛,性热。具有散塞滞、开方瘀结、消饮食、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肌肤的功用。可以直接当“药”,治疗关节酸痛、腿脚软弱、行动不利、肢寒体冷、肚腹冷痛等症。

酒曲,原名是酒粬。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另外,酒曲也可按形体/添加物/制曲原料等等来划分种类

你好,以下就是酒药的做法:

大曲酒和小曲酒生产中,分别要以大曲和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现在分别以汾酒曲和药小曲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汾酒曲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9.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

10.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二、药小曲又名酒药或酒曲丸。它是以生米粉为原料,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的。

制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时备用。

2.粉碎: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并用180目的细筛进行过筛。

3.配料接种:以3/4的米粉用于做坯,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药草粉用量为酒坯粉量的3%,陈曲粉为2%,水为60%,相混拌匀。

4.制坯:拌匀后制成酒饼,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状,并用竹筛筛圆成酒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并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

6.培曲:室温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养20小时后,霉菌菌丝生长旺盛,品温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过37℃,24小时后,为了促使曲坏中酵母繁殖,室温应控制在28~30℃,品温在35℃以下,保持24小时。入房共48小时后,品温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后在烘房干燥或晒干,贮藏备用。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谢谢!!

药酒,是一种加入中药的酒,而酒本身就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它能促进人体胃肠分泌,帮助消化吸收,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增加细胞活力。所以,中医认为其性热,走而不守,既有调和气血,贯通络脉之功,又有振阳除寒,祛湿散风之效。

药酒的制作方法

1、酿造法

酿造法是一种古老的炮制方,又称为发酵法。用酿造法炮制药酒主要以粮食、药材、水分及适量的酒曲,经过加温、蒸制等处理后,再通过保温发酵的作用而成。用此方法炮制出来的药酒,由于药物经过发酵,可能使某些有效成分发生变化,不但发酵出来的药酒可以保留原有的疗效,还可以使酒味浓郁香甜、醇厚爽口、刺激性小,这是其他炮制法难以达到的。但是由于其工艺复杂,难以掌握。再加上气温和酒曲的质量影响较大,很容易出现烂酒和性质不稳定的现象。所以不建议采取。其方法是:根据处方取用适量的粳米(糯米)、酒曲和药材。先将药材拣洗干净,打成粗粉状;米淘洗干净、曲粉碎。以水浸米,令其膨胀,然后蒸煮成干粥状,待冷却至30℃左右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置陶器内发酵。发酵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温度升得太高,可适当搅拌以降温。经过7~14日,发酵完成,经压榨、澄清,滤取酒液。将滤取的酒液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以杀灭酵母菌及其他杂菌,保证药酒质量并便于贮存。另一种方法是先煎煮中药,取药汁与米搅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数较低,适宜于不会饮酒者。

2、热浸法

热浸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制作药酒的方法。通常是将中药材与酒同煮一定时间,然后放冷贮存。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出。但煮酒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既要防止乙醇燃烧,又要防止乙醇挥发。因此,也可采用隔水煮炖的间接加热方法。此法适宜于家庭制作药酒,其方法是:将中药材与酒先放在小沙锅内,或搪瓷缸等容器中,然后放在另一更大的盛水锅中炖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乙醇挥发。此时一般可于药面出现泡沫时离火,趁热密封,静置半月后过滤去渣即得。生产时,可将粗碎后的中药材用纱布包好,悬于白酒中,再放入密封的容器内,置水浴上用40~50℃温度浸渍3~7日,也可浸渍2次,合并浸液,放置数日后过滤即得。此外,还可以在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中采用回流法提取,即在浸药的容器上方加上回流冷却器,使浸泡的药材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不同的酒度,再确定回流时间。回流结束后即进行冷却,然后过滤即得。

3、渗漉法

渗漉法为一种现代炮制药酒的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形或圆锥形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渗漉法一般适用于药酒厂生产。

4、冷浸法

按照所需药酒的处方,将药材称量、配齐,并清洁干净,选择大小适宜的容器备用。将药物适当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将切片或粉碎的药物用干净纱布、绢布袋包装,扎紧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剂量制作则不用袋盛,直接将药物置于容器内,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处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经1个月左右, 最短不少于7日。密封后的酒器应放置在阴冷避光处,适当搅动或晃动,使酒与药物能充分接触。开始每日搅动或摇晃1次,7日后可改为每1周搅动或摇晃1~2次。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上清酒液,再用纱布过滤,药渣压榨后弃去,酒液静置过滤澄清,贮存在酒瓶中,慢慢饮用。 如果处方药味较多,一次浸取不完全,可以分两次或多次浸取,但每次加酒量应计算好,不能太多,白酒的总用量应该不变。如果采取多次浸泡的办法,用酒应少量多次,直至浸泡后的药酒颜色变得浅淡,这说明药物成分的萃取比较完全。

药酒的治病范围广:药酒的功效是不但能治疗,而且能预防,是防治于一体的良好饮品。它针对疾病的范围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种科目的疾病,不但适用于急性病,对于慢性病更能体现出其价值。一些保健药酒不但能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且能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机体免疫力,同时,能更好地使机体恢复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59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