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壶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海洋生物和船舶很怕藤壶?

藤壶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海洋生物和船舶很怕藤壶?,第1张

相信很多人近期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刷到这样一种生物——藤壶,它们成群附着在海边岩石、船舶、海龟和鲸鱼的身上,犹如牛皮糖一般黏上就甩不掉,有的海龟还因为藤壶附着太多而死掉。这样一个东西,是如何让人这么讨厌的呢?

藤壶是什么?

藤壶,听起来像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但它其实是一种附着于粗糙表面的节肢动物。看藤壶的外形,很多人以为它是类似生蚝这样的贝类,但实际上,藤壶的近亲却是虾蟹这样的甲壳类。

藤壶的寿命大概2-6年,在长成成体之前,还会经历三种生长状态:浮游、无节幼虫、腺介幼体藤壶在无节幼虫时就已经可以自由活动,再经历2-3周的成长之后,就会变成腺介幼体。这个时候的藤壶就会开始寻找它们要生活一辈子的地方了。

首先藤壶通过水流牵引,或者用触手滑动选择适合生长的地方。对于藤壶来说,哪里是比较适合的地方呢?这需要满足3个条件:第一,水流较慢;第二,表面粗糙;第三,光线较暗。当藤壶找到一处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后,就会先使用小触手去接触表面,进行探查并调节位置。然后藤壶就会从触角分泌出胶体,粘连在附着物表面上,最后慢慢发育为藤壶成体,生成石灰质一般的外壳,永久附着在这里了。

藤壶如何繁殖?

藤壶是一种雌雄同体的群居动物。虽然是雌雄同体,但是基本上都是异体受精,很少有自身受精的情况,因为藤壶附着后是永久都无法移动的。雄性的藤壶会有一根超长的性器官,繁殖时,雄性藤壶会将自己的性器官伸到附近的雌性藤壶身体里轻轻一点,受精即为成功。

雌性藤壶经过1-2个月的孕育,然后将成熟的藤壶幼体喷出,随波逐流,幼体的藤壶又会开始它们新的一轮生长周期。藤壶繁殖的高发期在每年的4月到10月,不过排卵量与雌性藤壶的个体大小和水体温度有关。

藤壶为何会选择附在海龟和鲸鱼身上,而不是其它的海洋生物

大多数的海洋生物表面都有鳞片或者表面比较光滑,这并不利于藤壶附着。此外,像海豚、鲨鱼这类海洋生物,反应灵敏,行动速度快,藤壶在幼时选择附着物时,根本追不上它们,更别说附着在它们的身上了。

有些海洋生物也是群居生物,藤壶在选择附着时,会被它的同伴们帮忙清理掉。因此供藤壶选择的最佳海洋生物,莫过于海龟和鲸鱼,以及海螺、生蚝这类海洋生物。

藤壶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藤壶的强力附着,会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速度,加重海洋生物的负担,由此造成海洋生物无法捕食或者躲避天敌导致死亡的案例也是有的。除此之外,藤壶如果嵌入海洋生物皮肤过深,还会造成海洋生物不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鲸鱼会经常通过拍打海面、撞击船舶的方法来击落附在身上的藤壶减轻痛苦。

很多人也许会想,为什么不能人工为海龟和鲸鱼清除藤壶?动物是不会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我们只能在偶然遇到和打捞到海龟时帮它们清理掉。但是受藤壶迫害的海洋生物何其之多,我们能尽的只有微薄之力。

像鲸鱼这种海洋生物我们是无法为它们去除藤壶的,藤壶并不是简单黏在鲸鱼的表皮,随着藤壶的生长和它所分泌的胶体,藤壶已经牢牢的长在了鲸鱼的表皮上。如果要对藤壶进行清除,必然会对鲸鱼造成伤害,反而增加鲸鱼的痛苦和死亡率。

除了海洋生物受其迫害之外,藤壶独特的附着方式也盯上了我们的船舶和海岸,藤壶繁殖力超强,并且分布范围极广。被藤壶附着的船舶会吃水加重,在航行时的阻力会加大。藤壶不但让船舶耗能增加,在遇到暴风雨等自然灾害时,船舶的危险性也相对增加。

如果藤壶附着在海岸的排水口、管道,还会管道堵塞、排水不畅,因此人们需要将这些藤壶清理掉。

如何避免被藤壶附着?

藤壶没有天敌,因此生长肆虐,为了能够避免让藤壶附着,人们可谓是在这方面想尽了办法。一种是在船底涂上有毒的涂料防止藤壶附着,但是这种涂料不仅对藤壶有害,对海洋也是有害的。所以人们常利用过滤网或者机械清除装置,减少和清除藤壶的附着。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吃掉藤壶,外表丑陋的藤壶享有“来自地狱的美食”之称。不过因为藤壶附着力较强,不好去除,因此市面上的藤壶并不多,价格昂贵,供不应求。

01

藤壶是一种附着于海边岩石上的节肢动物。藤壶俗称"触”、“马牙"等,常形成密集的群落,在热带海区,该类生物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附着,且种类和数量随着离岸距离增加而下降。

藤壶(学名:Balanus),俗称“触”、“马牙”等,是一种附着于海边岩石上的有着石灰质外壳的节肢动物,常形成密集的群落。藤壶体表有个坚硬的外壳,在顶部有4片由背板及盾板组成的活动壳板,由肌肉牵动开合,藤壶可由此伸出蔓脚捕食。它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能附着在船体上,其吸附力极强。

藤壶是雌雄同体,大多行异体受精,生殖期间用能伸缩的细管将精子送入别的藤壶中使卵受精。受精卵经历变态发育,从幼体发育为藤壶成体。在热带海区,该类生物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附着,且种类和数量随着离岸距离增加而下降。藤壶附着在沿岸码头、船底、海底电缆等处,往往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固着在船体的藤壶使航行速度大大降低。

藤壶分布甚广,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其踪迹。 藤壶是变渗性动物,只在盐度接近于体液并且变化不大的水域中能够生活,因此,大多数藤壶都密集地分布在港湾、港口及沿岸水域,附着在天然岩礁、码头堤坝、船舶浮标、海水管道、水产养殖设施及鲸、海龟、海蛇等生物有机体的体表。

藤壶是一种附着于海边岩石上的节肢动物。

藤壶俗称“触”、“马牙”等,常形成密集的群落,在热带海区,该类生物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附着,且种类和数量随着离岸距离增加而下降。

附着机理

藤壶的幼虫无节幼体,经2-3周的发育,成为腺介幼体,腺介幼体在合适的附着物上吸附、固定。固定前腺介幼体用触角附着接触面,这种附着容易移动。故称为暂时粘附;此时若附着物表面适合附着。腺介幼体则会由暂时粘接转变为永久性粘接。

固着后的腺介幼体发生变态成为藤壶成体,藤壶成体在附着基表面分泌出藤壶胶,使附着更加牢固。藤壶胶分泌初始为液态,通过自组装和交联,最后凝聚成耦合底板和基底材料的胶质层,期间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过程。这种胶体与附着物基材表面发生粘接的聚合过程使该胶体具有较大的内聚强度和抗生物降解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351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