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第1张

儿童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人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育人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训。“不是你爸爸的错”“三岁七岁”都说明了从小做人的重要性。根据现代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性格、气质、兴趣、自尊是一个人一生中成败的关键要素,而这些都是在婴儿期形成并稳定的,所以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毋庸讳言,多年来忽视或不了解婴儿教育的后果是令人震惊和痛心的。在全国范围的“打黑除恶”行动中,一批“黑恶势力”相继被摧毁,取得了打击和震慑犯罪的双重效果。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现象。在黑恶势力的犯罪中,青少年成为他们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低龄化”的认知犯罪更令人痛心。比如因为害怕玩伴醒来会告诉父母为什么会被惩罚,银川12岁小孩杀死6岁玩伴的事件等等。,足以说明孩子的偏执倾向不能也不敢再被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法制教育问题,而是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及其环境在内的综合治理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一些实际问题。

一、独生子女和“独二代”的出生高峰期已经到来。1970-1980年提倡“晚、少、少”的生育政策。表面上看只持续了十年,但惯性一直持续到2018年。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独生子女出生人数达到8.525亿人(1970年至1979年2.17亿人,1980年至1989年2.19亿人,1990年至1999年1.88亿人,2000年至2009年1.47亿人,2010年至2014年8150万人)。独生子女政策为解决当时中国的供需矛盾,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不得不承认,最近几十年一些独生子女的成长是有缺陷的。独生子女和他的“独生二代”(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成为新父母的主角,如何教育下一代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家庭教育造就了独生子女特殊的人格倾向。新父母是这样长大的:从小被人稀罕被人爱是普遍现象,尤其是6+1家庭(父母双方都是+)的自我中心原本是婴幼儿的特点,但这两代更突出;童年孤独,缺乏玩伴,社会化晚,智商高,智商要素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合作与分享意识差;从小我就肩负着压倒性的重担,成龙成凤,是全家人的期待。各种补习班、培训班此起彼伏,有的甚至两岁还没真正学会母语就加了外语课。从小忽视做人的教育,甚至在玩耍中欺负孩子的父母还有报复心;从小忽视规范的独立人格,不认识长辈,不做家务,在孩子的认知中是理所当然的。进入小学、中学后,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达不到要求时,孩子会理直气壮地说父母“过时了”。可以说一部分孩子(不是全部)的发展很不平衡。

第三,学校(包括幼儿园)的被动教育影响了一部分人。第一,家里送来的孩子背后都有一群支持者,不管是性格好的还是性格不好的。少数冷漠的家长总是为孩子在学校的“损失”而纠结,老师成了罪人;其次,重视教师在教育中不受尊重的现象。一方面教师被捧为“好老师”,另一方面教师地位被轻视,尤其是小学教师;第三,过度负面评价老师,以偏概全。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1131万人,其中农村教师29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行业群体,个别老师不被老师处罚是应该的。而体罚侮辱学生的信息却经常见诸报端,正面报道太少,负面评价太广泛。很多小学老师认为教育已经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队伍不稳定,还有很多其他职业。一些小学教师公开表示,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设置几道屏障,并加以防范。只有孩子们安全到家,我们的心才会落地。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再是教书育人,而是“看家”。教师的荣誉感已经被公正的就业和食物所取代。所以有些学校的“校训”“活动策划”都是空架子招牌。

上诉问题虽然不能说是全部现象,但也已经到了个体+的程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现在都是大政方针,关键是在具体要求上做文章。首先要从家庭教育的重灾区入手,解决独生子女及其二代应该如何承担教育孩子的认知问题。第二,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自觉学习育儿知识,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第三,学前教育要重在做人。相关机构可以设想成立学前教育指导机构,甚至设立类似“英雄母亲”的奖项,奖励有良心的家庭。第四,真诚尊师重教,让教育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重塑“天下为君,天下为师”的荣耀;第五,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规划,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沟通渠道变成合力。从把婴幼儿当人抓开始,打开新生婴幼儿的成长通道,做好学校教育的基础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512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