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是因为什么呢

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是因为什么呢,第1张

先说“商家”。商人和中国的商朝有直接关系!

“商人”这个词来源于“商业国家的人”这个短语。

“商”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一个王朝,后来被周武王推翻。周朝建立之初,商朝遗民的地位很低。这些遗民,既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地位,更没有土地耕种,养家糊口,生活非常艰难。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商品的交换和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做生意在当时是被人看不起的。(按照当时的社会排名:农、工、商),因此,商人可谓是社会的最底层!

此时此刻,周朝的贵族和普通百姓自然不屑于做这种生意。商朝遗民,无处可种,又无其他收入来源,为了生计,开始买卖。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职业。

当时从事这一职业的都是(或大多是)商朝遗民,所以被称为:商人!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个职业。虽然这些人很多都不是商朝遗民,但人们习惯上还是称他们为商人。而且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传统,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创始人或者创立门派的人。这也是这个行业的元老啊!!

比如一个老师的祖师是孔子;

木工和建筑业的创始人是鲁班。

屠狗的应该是樊哙。

而这些商人,一个是岳的,另一个是。

白圭,战国时期中原人。我是魏惠王的一名牧师。传说他的师傅是鬼谷子。鬼谷子曾在一本《金书》中向白圭传播致富之计:“欲取之,必先取之”,“天下无物,不可待之”。

白圭晚年总结了一套商业理论,为后来的商人所用。

他指出:“商业必须乐观多变。”即时刻关注农业生产的变化趋势,坚持“人弃我取我,人取我及他人”。“的原则。

所以他在大丰收的时候收购粮食,供应丝绸、油漆等农副产品。蚕茧上市时,买丝、漆、丝织品,卖粮食。用这种方法,你可以在不跟别人争价格的情况下,获得更好更多的利润!

白圭也有一个“薄利多销”的原则。他认为,一般粮食等日用品虽然利润不高,但销量大,资金周转快,还是能多赚点钱的。

白圭还强调,一个商人应该具备四个条件:聪明、勇敢、仁慈和力量。善于应变,勇于决策,懂得取与留。而且他把这些条件作为收徒的标准。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天下之言,管祖宗白圭”。

后世的商人把白圭视为他们的祖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475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