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最科学的解释

舍利子最科学的解释,第1张

我姐夫在殡仪馆工作。他说普通人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留下遗物。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获得专利。不得不感叹,现代科技的发展。

提到舍利子,我们会想到高僧。这些高僧往往是开悟的,有超越世俗的大智慧。他们中的一些人死后经常留下佛教遗物。人们说这是高僧美德和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200年前释迦牟尼去世时,他的弟子们在他的骨灰中得到了84000件舍利子。

1990年12月,新加坡华人僧人弘传法师圆寂。他的骨灰中有480件彩色遗物。这些遗物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比钻石还要耀眼。

1993年5月7日晚,一位79岁的僧人叫吴在沈阳火车站自尽。他的骨灰中含有数十种坚硬的晶体,有红的、绿的、黄的、黑的、白的,大如黄豆,小如米粒。专家鉴定它们是珍贵的文物。

世界上最大的舍利子,据说是邱英多杰仁波切的舍利子,大如鸡蛋。2017年2月,这件文物在上海展出。

可见,舍利子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到了现代,佛教修行者死后被火化后也获得了这种奇怪的东西。道士死后很少会有舍利子,普通人死后也很少会留下舍利子。

什么是遗迹?这里需要区分两个概念——“舍利”和“舍利”。

“舍利”这个词是从梵语音译过来的。最初,它是印度对死者尸体的称呼。在印度,舍利被称为陀度,也被称为西里罗。翻译成中文叫魂骨,身骨,身损。因此,在佛教中,完整的、非火化的遗体或火化后的骨灰、骨骼、牙齿等。和尚死后留下的,都可以称为舍利子。

未火化的僧人遗体完好无损,称为全身舍利。这些僧侣将被制成金身供崇拜。和尚死后火化,只能留下尸骨,称为碎尸舍利。比如前面说的,火化后释迦牟尼留下了八万四千件舍利子,还有他的头骨,两根骨头,四颗牙齿,一根中指骨。这些骨头和牙齿被称为碎尸遗物。

一个和尚死后,火化了,只留下一些骨灰。人们把骨灰埋在地下或放在罐子里供奉在室内,称为佛塔。

舍利子是非常坚硬的晶体,一般可以在高僧火化后的骨灰中找到。舍利子形状大小不一,颜色以黑、白、红为主。有的像圆圆的珍珠,有的像红玛瑙,有的晶莹剔透。

根据身体部位来源的不同,遗物分为骨骼遗物(白色)、血液遗物(红色)和毛发遗物(黑色)。

根据现有的研究,遗物硬质晶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钙、硅、磷和少量的钾、钠、铁等元素,以及磷酸盐、硅酸盐等矿物质。

舍利子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和尚火化后舍利子才会留存,而普通人却很难做到?其实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人们有以下几种猜想。让我们逐一分析。

猜想一:舍利子原来是体内的一块石头。

有人认为遗物是人体内石头高温火化产生的晶体。但这种说法似乎经不起推敲。

人体内的结石主要有胆结石、肾结石和膀胱结石。

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胆红素等大分子有机物和少量碳酸钙。肾结石中膀胱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其他矿物盐、尿酸等。因为这些石头和骨头的相似,所以人们认为遗物可能是石头。

但人死了火化,炉内高温可达800-900度,石头的主要成分——钙和金属盐沉积物——在高温下会变成粉末状氧化物。

另外,人体内少量的结石会导致难以忍受的剧烈绞痛,患者不可能不省人事。一般来说,他们会及时就医,将结石排出体外。而且留下舍利子的僧人,生前几乎都是健康长寿的老人,生前从未听说过结石病。很多患结石病的普通人,死时一直没有找到遗物,被火化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殡仪馆工作人员发现了遗物,偷偷藏了起来,这就更不可能了。

我姐夫说殡仪馆的火化程序很规范。火化时,家属可以在电脑前观看整个火化过程。火化后,家属可以亲自接收遗骨(将骨灰放入骨灰盒),所以殡仪馆不可能藏匿遗物。

猜想二:舍利子与素食有关。

很多人会把自己的饮食习惯想成和尚,以为和尚或修行者常年吃素,吃大量含钙较多的豆制品和菠菜、竹笋等含草酸较多的蔬菜,从而形成结石。

还有人指出,和尚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他们在上午9-10点,下午4-5点吃饭,也就是基本不吃早餐。这样的饮食习惯不利于胆囊收缩,不能尽快排出隔夜胆汁。胆囊内胆汁过多,容易形成胆结石。

简单来说,饮食习惯使得和尚体内的碳酸盐和磷酸盐含量远远高于常人。这些物质沉积在体内形成晶体,高温燃烧后变成坚硬的晶体,也就是遗物。

但是,这种说法似乎站不住脚。世界上有无数的素食者,但他们死后留下的遗物不得而知。

猜想3:人类骨骼遗骸理论

人体内有很多微小的骨头,比如指骨、趾骨或者耳道内的微小骨头。这些微小的骨头在高温下燃烧后可能会产生结晶遗迹。

一个科研机构曾经分析过一个和尚的遗物,发现主要是人骨。另外,有人认为遗物与牙齿有关,牙齿中有很多无机盐,其中牙骨质与骨骼成分相似。

科学家们早就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人类的骨组织,并得出结论:在不同的燃烧温度下,有可能形成骨晶体,即遗物。

在200℃至1200℃灼烧2小时后,骨密度先下降后上升。再结晶在600℃开始发生。1200℃时,骨组织形成新的晶体。这些晶体有的是不规则的,有的是球形的,而当温度达到1600℃时,这些晶体就会熔化,大部分变成球形。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普通人火化后可以留下遗物。但根据分析结论,遗物的形成与火化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越容易形成遗迹。现代火化技术越来越发达,火化炉的温度可以接近1000度。但古代显然没有这种设备,大部分都是自然焚烧,所以古代产生遗物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古代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很多,这种情况比现代还多,有点说不过去。

猜想四:身外之物。

有些人认为遗物不是人体内部的物质,而是体外的东西。比如火化的时候就掺了玛瑙、玉石等物质。这些东西和骨灰结合,高温煅烧,形成遗物。

玛瑙和玉石可能是和尚死后被徒弟塞进嘴里或手里,然后和他的尸体一起火化。或者玛瑙、玉石等。混在佛珠等随身物品中。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获取舍利,谋取利益而故意为之。

最后这种说法并非不可能。事实上,当僧侣被火化时,他们周围有许多宝石作为陪葬品。这些宝石出来之前都是火化的,也就是俗称的遗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舍利子并不是只有和尚火化时才能出现。只要火化温度合适,适当添加其他物质,也有可能出现遗物。

到现在,人造舍利的技术已经发展起来,已经可以利用人体内的碳元素人工合成舍利。早在2009年,就有人研发出人工制作舍利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具体方法如下:

将人的骨灰、水晶、制品、硅酸盐金属色料研磨成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加水揉搓成型,制成湿文物,然后烘干,用硅酸盐金属色料喷洒,浸泡,烘干,预热,1300℃烧结,缓慢冷却至室温,得到合格文物。

结论形形色色的文物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神秘的色彩。人们往往愿意相信那些美好的传说,认为遗迹的形成与高僧的德行和智慧有关。这是善良的表现,是美好的憧憬。

虽然人们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在遗迹如何形成的问题上仍然没有最终结论,大多数解释都只是基于现有的科学原理。

不过,目前来看,“遗物”确实可以制造,甚至可以制造机器。人工制作的遗物,色彩、造型逼真,还可以雕刻。

但这类遗物含金量不高。因为舍利本身就是佛教信仰,是佛教信徒的寄托,人造舍利缺少的正是这种信仰。真正的文物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数量也是稀缺的,所以大家最好理性对待市面上出现的那些所谓的文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386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