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两院院士人数

四川省两院院士人数,第1张

新的两院院士中有多少四川老乡?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是终身荣誉。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18日公布,149人当选。新院士中,四川老乡有多少?@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已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新增的两院院士中,有10位是四川老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位。一起了解对方。

成都

1.邛崃人,杨正林成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

长期致力于临床实验室诊断学和医学遗传学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分子诊断和预防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2.吴堂春,简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职业健康与环境卫生领域首位国家级杰出学者,“973计划”和RD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组组长。他和他的团队利用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在空空气污染与健康领域做出了贡献。

绵阳

3.阮永斌,绵阳梓潼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高等数学研究所教授。

与数学物理(主要指量子场论和弦论)的交叉和渗透是近几十年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引发了辛几何、低维拓扑、代数几何等数学领域的革命。阮斌将现代物理学思想应用于数学,在上述研究方向上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紫阳

4.李克强,资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

长期致力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动态设计与控制的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攻克“控制协调、结构共享、车云集成”三大核心关键技术。他是中国汽车智能领域的领军学者,是“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术语及其技术中国方案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5.罗毅,出生于资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他是国际公认的优秀光源增益耦合DFB激光器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最早从事DFB激光器和电吸收调制器单片集成的科学家。

6.邓龙江资阳安岳,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教授。

带领团队在电磁辐射控制材料“薄型化”和“超宽带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该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保障国防安全、提升我国行业竞争力做出突出贡献。

南充

7.乔世炎,南充阆中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转移工作,为解决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饲料蛋白资源短缺和抗生素过度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8.南充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空。

长期从事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研究和重大工程管理实践,形成了可靠性综合集成理论,并成功应用于多个重大型号研制,突破了“两张皮”的技术瓶颈,推动了质量设计的技术创新,走出了我国可靠性系统工程从引进吸收到集成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

宜宾

9.吴建奇,宜宾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守在反隐身雷达理论探索、预研和工程研制的第一线。他利用全新的雷达系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固定式和第一台移动式米波反隐身雷达,形成了中国对隐身飞机预警、监视、拦截和制导能力从无到有的飞跃,推动了中国反隐身米波雷达技术研究从“跟跑”向“领先”的转变。

广安

10.杜,广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长期致力于工程抗震研究和工程实践,在结构-基础-周围土体耦合抗震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四川人,2021年新的两院院士很多都是四川高校的校友。他们就读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黄殿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毕业,长期从事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工作。

12.许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曾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材料科学博士后研究工作。

13.李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型号总设计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14.朱宁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院长,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长期致力于微波光子器件与技术的研究。

15.张洪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博士,长期从事新型专用通信网络系统及核心技术研究和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16.高于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院总工程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学士学位。长期从事桥梁工程设计和研究,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多塔缆索承重桥梁、跨海桥梁设计方面成绩突出。

17.徐伟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学士学位。他是我国小麦育种学科的带头人之一,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30余年,为我国小麦生产和小麦育种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111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