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被命名的中国恐龙是哪种恐龙

最早被命名的中国恐龙是哪种恐龙,第1张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产地之一,中国的恐龙化石发现地遍及东西南北。云南、四川、山东、内蒙、新疆等地都以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与这些恐龙大省相比,黑龙江简直有点儿“默默无闻”了。可是你知道吗?中国最早被科学地命名的恐龙化石却正是发现在黑龙江省、黑龙江畔的一个小渔村附近,这个小渔村就是嘉荫县的渔亮子。

由于黑龙江水的长期侵蚀,沿江两岸的地层不断地被剥蚀,里面埋藏的恐龙化石就不断地被冲刷出来,暴露在江边的河滩上。当地的渔民发现了这些化石后非常惊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粗大的动物骨骼。消息不迳而走,被对岸的俄国军官听到了,就前来调查并采集化石。最初,俄国人把这些大化石骨头误认为是猛犸象,而且在俄国伯力地方报纸上作了报道。俄国地质学家被这一报道所吸引,从1915年至1917年连续到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大规模考察和发掘,采集到一批恐龙化石。他们把采到的化石进行了修理,并配上三分之一的石膏模型,把这些化石装架起来,陈列到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研究认定,这是一种鸭嘴龙,高45米,长约8米,俄国地质学家把它命名为满洲龙。

中国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于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不仅是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而且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其间的故事酸甜苦辣、饶有趣味。

被俄罗斯抢走了。

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是“黑龙江满洲龙”,于1902年在黑龙江嘉荫被发现,被称为“中国第一龙”。1902年,俄国上校manakin从中国东北黑龙江地区渔民手中获得一些化石,他误认为这些骨骼是属于西伯利亚猛玛象的一部份,同时在阿穆尔河(今称黑龙江)地区提出汇报。

在1914年到1917年之间,苏联地质委员会指派bxreningarten组织了一个初步考察队到这个地点进行探测。所有的发掘标本,包括一具不完整的鸭嘴龙类─满洲龙的骨骼都运送回圣彼得堡(后改称列宁格勒)。

这只满洲龙就是被苏联古生物学者Riabinin在1930年所命名的第一只中国恐龙的成员。到了1977-1979年之间,黑龙江博物馆人员在同一地点进行挖掘,获得众多恐龙的骨架标本。

这些骨骼多数为鸭嘴龙类,也有一些是食肉类恐龙的骨骸牙齿。鸭嘴龙类化石被鉴定属于满洲龙,其中两件经修复装架展示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中。

这个产恐龙的岩层,被称为鱼亮子组,是由灰绿色砂岩、紫红色页岩和砾岩组成的。地质学者推测这些骨骼是当时生存在大河具三角洲河道中恐龙族群,伴随着还有一些陆龟背甲的化石。

扩展资料:

黑龙江满洲龙变为化石的原因:

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等坚硬部分是由矿物质构成的。矿物质在地下往往会分解和重新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一过程被称为“石化过程”。随着上面沉积物的不断增厚,遗体越埋越深,最终变成了化石。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在石化回归地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危险。在成千上万的石化过程中,周围的岩石可能会弯曲变形,这样化石就会被压扁。另外,地壳底部的高温也有可能让化石熔化。逃过这些劫难后,还得有人赶在化石从周围岩层中分离前找到它,否则化石就会碎裂消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洲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化石

中国十大暴龙:

1、喀左中国暴龙

喀左中国暴龙居于中国十大暴龙之首,由虚骨龙类演变而来,其化石在辽宁喀左被发现。

喀左中国暴龙分布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早白垩世暴龙化石,比北美霸王龙早了六千多万年。身长约10米,这是一种极具攻击力的食肉型恐龙。

2、中国虔州龙

在江西赣州被发现,其口鼻又细又长,又被称为“雷克斯匹诺曹”。这只昵称为“匹诺曹”的霸王龙被发现于赣州南康市龙岭约66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南雄组。

保存在赣州市博物馆的相关标本是具有完整头骨的部分化石骨架。 这只霸王龙在掠食上比其它霸王龙更加快速,且隐蔽性高,有着更强大的咬合力。

3、勇猛特暴龙

勇猛特暴龙是一种大型兽脚亚目恐龙,属于暴龙超科,算是霸王龙的远亲。特暴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亚洲的蒙古和中国,约74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特暴龙的化石大部分在蒙古发现,而在中国发现了更多破碎骨头。

4、华丽羽王龙

这种恐龙在辽宁热河被发现,它是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华丽羽王龙标本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一发现为带羽毛恐龙的家族再添一员。

从这种恐龙的化石上来看,羽王龙体重14吨,体长8米,臀高25米。主要特征包括大型的头部、较瘦的躯体、中等长短的前肢、很长的腿、身体覆盖着羽毛。

5、甘氏四川龙

甘氏四川龙是一属中华盗龙科恐龙,其化石发现于蒙阴县宁家沟北方12公里处,这种恐龙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亚洲,其外表有点像小型的异特龙,体重约100-150公斤,身长约8米。

6、扶绥中国棘龙

1975年,侯连海等在广西扶绥发现的几个牙齿化石,定名为扶绥中国上龙。到2008年进一步发掘研究和实验鉴定,扶绥中国上龙被重新命名为扶绥中国棘龙。

由于仅有牙齿化石,扶绥中国上龙外貌以棘龙为参考。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高度可达17米(正模最大的一根)。

长棘之间推断生前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大帆状物(然而有极少数科学家却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类似美洲野牛的脊背)。

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功能很可能包含调节体温、储存脂肪能量、散发热量、吸引异性、威胁对手、吸引猎物等。

7、上游永川龙

上游永川龙在中国重庆被发现,是一种蜥形纲蜥臀目中华盗龙科永川龙属的异特龙类,也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龙。

几近完整的骨骼,仅缺失前肢及部份尾椎,被挖掘出土。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龙,但它不是群居生活的恐龙。

这具骨架是在1976年,在建构上游水库时,一位建设工人在永川县上部沙溪庙组地层的砂岩中发掘的。永川龙体长大约11米,头骨长82厘米,高50厘米。复原的骨架放置在重庆博物馆的展示厅等多个博物馆中。

8、和平中华盗龙

和平中华盗龙是大型肉食性恐龙,在四川自贡被发现,它的头大而笨重,颌上长有匕首状的锋利牙齿;前肢短小,后肢长,靠两脚行走,爪大而尖锐。

它生活在河湖之滨的高地丛莽之中,捕食植食性恐龙和其它动物,是异常凶猛的肉食龙。这具标本长约7米,是目前亚洲最完整的肉食龙。

9、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是兽脚亚目暴龙科恐龙中的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生存在白垩纪晚期的东亚,距今7700万年前。发现于山东省诸城市的王氏群,该地也是世界上恐龙化石含量最高的地域之一。

诸城暴龙的正模标本被发现时包含了一个右上颌骨和一个左下颌骨。该标本被估计长达13米,身高45米,重10吨。和最近亲特暴龙一样,诸城暴龙也有着大脑袋、短小的前肢。

10、中华盗龙

中华盗龙(属名:Sinraptor)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蜥形纲,双孔亚纲,蜥臀目,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侏罗纪的中国。

董氏中华盗龙的身长经测量大约有76米,高度接近3米。而和平中华盗龙大约有9米长,高32米。已有两个被命名种,董氏中华盗龙(S dongi)以及和平中华盗龙(S hepingensis)。主要特征包括:大脑袋、中等大小而强壮的前肢、长腿、粗壮的躯体。

迄今全世界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包括骨、牙齿、皮肤、卵、粪便、足迹等,有2000多个,经鉴定,共计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有学者认为地球上生存过的恐龙数目在900—1200属之间),我国有80余属100余种。

、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东北部,距市中心11公里。它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是中国继半坡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又一大型现场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馆藏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距今201-14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四川自贡

中国一位著名古生物学家曾说,“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四川盆地是中国中生代侏罗纪(195亿年前至137亿年前)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而四川自贡市蕴藏的恐龙化石,其数量之丰富,埋藏之集中,门类之众多,保存之完好,都为世界罕见。在已经发掘清理的不足3000平方米的面积上,出土的化石竟有上百吨。因此自贡被誉为"恐龙之乡”“恐龙公墓”、“恐龙故居”。

几乎所有已知种类的恐龙,在自贡都有完整的骨架出土。尤为难得的是,这里出土了大量完整的恐龙头骨。(恐龙头骨十分脆弱,所以完整的头骨化石可遇而不可求。)

全世界已发掘的恐龙化石,仅有约五分之一属于侏罗纪(多为晚期),缺少侏罗纪早、中期(恐龙由原始到进化演变的关键时期)的化石,而自贡恐龙化石则主要属于这个关键时期,填补了恐龙研究资料中的薄弱环节。

除了恐龙外,这里还有大量其它脊椎动物化石共生在一起,也是极为可贵的。

1986年,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发掘现场建成开放。该馆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称“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以上就是关于最早被命名的中国恐龙是哪种恐龙全部的内容,包括:最早被命名的中国恐龙是哪种恐龙、中国人发现的第一条恐龙是什么恐龙、中国的第一具恐龙化石被哪个国家抢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49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