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历史及人文环境

净资产是什么2023-05-06  27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独特的人文环境

西安的教育资源丰富,为了孩子的教育,留在这里!西安的人、西安的建筑、西安的街、西安的味道、西安的风俗、西安的文化,这一切的一切使得西安好似被拟人化了,让我们爱上一个不完美的人,但谁又完美呢

■消费成本相对低 生活有希望

有不少的高校,学生多,周边很热闹,可以满足我们小钱包的大梦想,小肚腩的大口福,每天的地摊淘金时间令人期待。

西安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统治者嬴政长眠的地方。所以西安简称为秦,这里的地方戏曲代表就被称为“秦腔”,这是西安文化璀璨的见证,向四面八方流传影响广泛。

陕西省地方戏剧种。因陕西简称为秦而得名。又名“秦声”、“乱弹”、“梆子腔”。民间俗称“大戏”,清代中叶以后,北京等地亦称“西秦腔”、“山陕梆子”。秦腔在陕西境内,因各地方言、语音的不同而演变形成了四路:东路秦腔、中路秦腔、西路秦腔、南路秦腔。

秦腔流传十分广泛,盛行于陕西的关中、商洛、汉中等地。流行区域西抵陇州,东至潼关,北达榆林,南不过宁强。向外曾流行至京、津、冀、鲁、豫、皖、浙、赣、湘、鄂、粤、桂、川、滇、青、宁、新、藏等省区。l949年后还传至台湾。域外远达吉尔吉斯共和国。

秦腔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它的起源,众说不一,大体有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形成于唐代,形成于明代三种说法。清代是秦腔的繁盛时期。在流行过程中,与其他戏曲形式和民间艺术结合,逐渐递变形成各地多种多样的梆子声腔剧种,秦腔在各地流行的地位遂被代替而浙趋缩小。至清末,又变成流行于西北一带的地方剧种。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秦腔曲牌分弦乐、唢呐、海笛、笙管、昆曲、套曲六类,主要为弦乐和唢呐曲牌。

秦腔的音乐伴奏,向称四大件,以二弦为主奏,人称秦腔之“胆”。琴师在秦腔戏班中具有重要地位,常坐于舞台前场后部正中。伴奏音乐擅奏老调,音高为“三眼调”。三十年代后改用出调(即下把拉法)。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2、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3、大明宫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4、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

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5、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

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雁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明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坡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唐芙蓉园

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大区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汉长安城、阳陵、茂陵等文化遗址。汉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承秦制,在长安建立了持续200余年的西汉政权和空前强大的西汉王朝。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因此,外国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汉学。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遗址。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续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西安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其历史文化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央,地当渭河之南,秦岭之北,地理条件优越。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西安有人类居住的遗址是;位于西安附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闻名世界的半坡遗址就在西安,位于浐河东岸,距西安城六公里,是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村落遗址。

遗址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在半坡遗址中发掘出的生产、生活用具众多。还发掘出六千年前的粟米和油菜籽。从已发掘的遗址中还可看到当时人们对住地的设计:遗址分为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墓葬区,还有围绕居住区的深、广各五、六米的防御沟。 从居住范围判断,这个村落的人口大约有五、六百人之众。从世界范围来看,象半坡遗址这样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是绝无仅有的。

在西安沣河、浐河、灞河及其它主要河流流域,发掘出无数文化遗址,其中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又压有西周文化遗址。

西周以前,周人主要活动在扶风、岐山两县交界处的周原地区。随着国力的发展,到了周文王时代,就把国都从岐山下的周原迁到了丰,称为丰京。丰京是西安附近最早兴起的城市,位于沣河之西。从周原考古证明,周人最早用瓦盖房。

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继位以后,又把国都从丰迁到了镐,镐京亦称京周,位于沣河东岸。但丰并未废弃。丰京和镐京隔沣河相望,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的两个分区,只是在布局上有所侧重。

丰镐这座城市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是在西安附近最早兴起的第一个大城市。

西周末年,公元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阳,丰镐不再成为国都。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称霸西戎,秦国长期以雍城为都。

后来,秦国出于政治因素将都城迁至栎阳(今临潼县东北),再后退到咸阳,始终以渭北为中心。

秦始皇以咸阳为舞台,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渭南修建朝宫,即阿房宫。阿房宫遗址在今天西安市西郊的赵家堡和和大古村之间。

阿房宫以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而留名千古。当时两千万人口的秦国,其劳动力的动用情况是:“北筑长城四十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

从其劳动力的分配情况可看出阿房宫的规模和气势。实际上,阿房宫并未建成,秦王朝就灭亡了。项羽的农民起义军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灭。

其实和阿房宫同时修建的还有信宫、兴乐宫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宠大的建筑群。

虽然咸阳宫始终是秦王朝政治统治中心,但阿房宫却是作为朝宫来兴建的,已大有取代咸阳宫的趋势。

今天的咸阳市位置已向本移动了十公里。

谈到秦始皇,不得不谈到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1987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兵马俑是1974年发现的,发掘于临潼县西杨村秦始皇园陵东侧的一处地下建筑,其中有一个秦始皇陵从葬的 兵马俑坑。

陶人陶马的兵马俑酷似真人,形态逼真,所有武士臂着短 胄,手持兵器(真的),威武雄壮。三个兵马俑坑组成的

秦始皇陵守卫部队,大约和今天的一个师的兵力相当。这是一支由步兵、弩兵和战车组成的混合部队。它是研究秦代军事史和军阵构成的无价之宝。

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的都城也建在长安。

不同的是汉长安都城在龙首原的西北麓,在今西安市西北郊;当的长安都城在龙首原的南麓。

汉长安都城是中国古代高台建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汉长安城的宫殿主要有三组,这就是有名的未央宫区,长乐宫区和建章宫区。

汉长安城的未央宫,是汉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汉代政治统治的中心,它建成于高帝刘邦时期。

长乐宫又称东宫,因位于未央宫东而得名,是皇太后居住的地方。

建章宫位于城西,是汉武帝时兴建的,其宫殿楼阁远远多于未央、长乐。

王莽夺取政权以后,为修建它的九庙(祖庙)拆毁了建章宫,遗留到今天的也只有高、低堡子的前殿,太液池的遗址而已。

唐长安城在龙首原北麓,它的兴建比汉长安城晚了八百年。唐长安城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的西安城及其附近郊区就是它的所在地。它是隋文帝杨坚创修的,名大兴城,唐改名长安城。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宫城组成,所有城墙均为夯土筑成,十分高大雄伟。

外郭城为一大长方形,东西宽9721米,南北长8651米,面积约84平方公里。外郭城每面各有三个城门。

皇城和宫城在外城郭北部中央,宫城在北,皇城在南,是唐长安城的核心。皇城又名子城,是政府机关所在地。

宫城是皇帝和皇族居住与处理朝政的地方。

唐长安城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城中有城,在此之前,未有先例。

大雁塔、小雁塔是唐长安城遗留到今天的最重要的建筑物。大、小雁塔均位于西安城南。

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高僧玄奘创修的。之所以称为雁塔,并非形似 雁,据说与佛教故事传说有关。大雁塔共开层,高六十四米。是我国楼阁式砖塔的 优秀典型。

小雁塔是唐中宗景龙(707——709)年间创修的。由于塔形小于雁塔,故名小雁塔。从 此就有了大、小雁塔之分。小雁塔采用密檐式砖构建筑。初为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四十三点三米。

唐朝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往。旅居这里的 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很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唐朝的经济也有很大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上层建筑的发展促使唐朝文化的繁荣。这个时期最著名的是诗歌。

唐朝的诗歌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现在见于《全唐诗》一书中就有二千三百多个诗人所作的近五万首诗歌。

不少诗人还任过官府的官职,如:陈子昂、王昌龄、高适、王维、李白、杜甫、岑参、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白居易等等。

唐朝的诗歌流传最广的是《唐诗三百首》,中国历代都有普通百姓将它作为启蒙教材教育自己的孩子。一般人都能随便背诵若干首。足见唐朝诗歌的繁荣和深入人心,它也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等人在古文运动的旗帜下进行的文体、文风的革新也给唐代和后代的文学发展、特别是散文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往。这种交往,很大程度上和丝绸之路有关。

“丝绸之路”是西方人的称谓。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和唐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

西汉中期以后,对外贸易发达起来,自河西走廊经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通向中亚、西亚以及更远地区的道路,已经畅通。沿着这条道路,运入各种毛织物和其他奢侈品,运出大宗丝织物。

在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道;北道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逾葱岭,南道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逾葱岭。后来还开辟了天山北麓的丝绸之路,称为“北新道”。(唐代以后,随着海运的发展,这条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逐渐衰落下去。)

丝绸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促成了汉、唐长安城的繁荣。

唐代的诗人王维有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或称〈渭城曲〉)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有一定的帮助。(参见本网页的中外音乐作品赏析中的《阳关三叠》)

唐长安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为适应唐末战乱的形势,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不得不进行缩城。他放弃了破烂不堪的外郭城和宫城,重修皇城,就是“新城”,即五代、宋、元的长安城。

这座新城的规模为今天的西安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的长安城,由于战乱,很少建树。

北宋时期战乱减少,但却处在前沿阵地,经常受到西夏的威胁,也难于发展。

元代,长安城有了较快的发展。意在利旅行家在他的行记中对元代长安城的发展作了精彩的描述。

元代的发展和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继续发挥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西安的名称是明初才有的。明太祖洪武二年(1936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今天的西安城是明太祖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年)间修建的,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到了清代,随着满族迁入西安,修建了一座专供满族居住的满城。它位于城的东北隅。

自五代以后,西安城的历史作用主要为一方军事重镇。社会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发展极为缓慢,直到清代末年,西安城的人口才十一万多。

如今,西安已成为我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发展迅猛,有目共睹。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也已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令世界瞩目。

现在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西安以及它所在的陕西省都成为中国的著名的旅游地,其旅游景点也是历史文化的缩写,如:兵马俑、大小雁塔、乾陵(武则天陵)、昭陵(又叫唐陵,唐太宗陵)、茂陵、姜子牙钓鱼台、周公庙、五丈原、黄帝陵、楼观台(道教圣地)、张良庙、龙门洞(丘处机修道之处)、金台观(张三丰修道之处)、华山等等。

关中的历史和优美的河山浓缩在一首诗里被世人所铭记。这就是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中记录的诗:

华岳仙掌首一景,雁塔晨钟响城角。

骊山晚照光明现,曲江流饮团团转。

灞柳风雪扑满面,太白积雪六月天。

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这首诗记叙了关中八景,即:“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此外

关中的十大怪(亦称陕西十大怪)表现出关中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

1:面条宽的象裤带,2:饼子(锅盔)大的象锅盖。3:有了辣子不吃菜。4:老碗小盆分不开。5:家家房子半边盖。6:板凳不坐蹲起来。7:妇女帕帕头上戴。8:秦腔大戏吼起来。(此条有的称:婆娘上树比猴快)9:一截粗绳当皮带。10:陕西姑娘不对外。

注: 关中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以上就是关于西安的历史及人文环境全部的内容,包括:西安的历史及人文环境、具有悠久历史的西安秦腔文化、西安有哪些著名的文化遗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06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