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传统文化

秦腔传统文化,第1张

秦腔古调传薪火 跨界融合变“国潮”

24日晚,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Xi安闭幕。艺术节期间,来自西北五省区33个剧团的著名新秀带来了70余部秦腔剧目,30余场群众活动让全民共享秦腔魅力。现场在线表演吸引了1400万网民观看。

用大戏讲中国故事

6月16日晚,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老戏新拍”演出《狸猫换太子》在Xi安上演,赢得满堂喝彩。网络直播观看人数突破百万。

在2000年举办的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宁夏的话剧《狸猫换太子》首次亮相,一炮而红。“带来新的梅花版《狸猫换太子》,是经典的延续,也是秦腔的发源地,戏迷观众可以为我们‘读报’。”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院长闫厚说。

12年来,中国秦腔的传承与创作有了新的进展。参加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的剧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有经久不衰的经典传统剧目,也有讲述历史、传承文化的历史剧目,还有展现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现实作品。

其中,有六部现代戏剧,如《杨的骄傲》、《论绿色的原野》、《感情》、《湟水河畔》、《红枪林》、《铡草机下的红梅》、《三滴血》、《烈焰小马驹》、《为王子的母猫》、《玉堂春》、《许铁堂》、《杨门女将》、《祥云楼》和《诗人杜甫》。

"社会发展是秦腔创作的不竭源泉."西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洪刚表示,《湟水河畔》根据真实故事创作,展现了当地脱贫攻坚的动人画面。为了还原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面貌,主创人员到青海湟中、湟源、大同等地采风,深入了解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基层干部的工作实践和村民生活的变化,为剧目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新势力传承秦腔并买单

“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演出,特别激动和紧张。武功努力配合,生怕出错。好在演出很成功,我现在很开心。”6月19日晚,舞台上孙武空的扮演者张宇听到台下的掌声,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晚,张宇和秦腔研究院第十期培训班的青年演员们为观众带来了话剧《西游记之唐僧》。这是秦腔研究院为第十期学员培训班量身打造的一部全武行剧。它以秦腔为基础,吸收了北派猴戏的精华,并穿插了抖马、翻身、扑虎、扑前、转转子等高难度动作。,展现了秦腔的精彩表演。

青年演员在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闭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刘伟摄

众多新秀大放异彩,展现了秦腔传承发展的青春力量。据了解,第十期学员培训班的100多名青年演员正在成为秦腔研究院的新一代骨干。由17名少年组成的西燕、秦腔青年实验剧团,通过教学一体化,毕业与就业同步,实现青年人才的培养。“只有建设人才储备库,才能保证秦腔事业源源不断。”Xi秦腔青年实验剧团副团长张涛说。

线上线下传播戏曲魅力

“我祖籍是陕西省韩城县,在杏花村有个家……”荧屏上,秦腔经典剧目《三滴血》精彩纷呈。台下,剧迷肖女士戴着3D眼镜,看得津津有味。在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千年秦云首次出现在3D屏幕上。

"中国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戏曲与当代生活的紧密结合."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说,给古老的秦腔插上现代电影艺术的翅膀,是对古典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秦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剧和网络平台中,并发展出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本届秦腔艺术节多场演出同步在线直播,推出首个秦腔虚拟数字人“秦”等。作为艺术节的虚拟推荐官,“秦”首次与摇滚歌手合作,三胖的演唱风格与现代摇滚相匹配,让“非物质遗产”成为“全民潮流”。

秦,秦腔第一虚拟数字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在“潮”兴起的同时,秦腔的根也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艺术节期间,十余位梅花奖获得者在Xi安的易俗社文化街、环城公园、渭南、宝鸡等地的多所中小学、剧院与观众互动,展示了自己的唱功。激荡在古城、传唱在民间的秦腔,诞生在西北这片沃土上,在人们的支持和喜爱下散发着持久的艺术魅力。

记者:蔡欣怡、张思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767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8
下一篇 2022-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