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十点以后不要艾灸,对此你怎么看

有人说十点以后不要艾灸,对此你怎么看,第1张

有新手艾灸,经常被问到:为什么我为什么不在晚上10点建议艾灸,我们应该首先从经络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开始。

关于艾灸时间,这与十二个经络的运行时间密切关系,现在一天晚上是24小时,古代古代是12个小时,这12次尊重十二个经络主人,也就是说,每次都有一个硕士学位经络在身体上工作。

在12个小时,它是:Zi丑陋,下午,孩子不是沉辉海,孩子在晚上11:3335,丑陋的是在早上1:——3,寅是333,545分,时间是5分——7点海是晚上9点晚上9点,只是一天晚上,孩子正在工作,丑陋是肝脏,它是肺部工作,时间是大肠的工作工作,时间是胃,时间是脾气的工作,我努力工作,我在心里工作。没有时间,小肠的工作,应用是膀胱的工作,时间是肾脏工作,时间是一个心肌,海是一个专注的。

该列表如下:

这基本上解释了艾灸的时间,就像警察一样,小偷在半夜出来,警察会在白天工作,你能抓到小偷吗?因此,要方言,要区分身体,几点是艾灸,最好的效果。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无法睡得好。我无法睡在一半的一夜。我将在表中使用两个经络,或同名的两个经络,如肺和大肠。桌子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夫妇,但大肠是早上5:——7,它不适合艾灸。肺部的手也是尹,而太原静是脾脏,肺和脾脏是同名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兄弟的关系,脾脏在早上工作9:——11。此时,艾灸,治疗和肺的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五种元素的肺部是黄金,根据五个要素的原则,土壤是黄金,黄金是水,根据“虚拟治疗使母亲,真正的车辙”的原则,如果肺部,由于肾水,可以是肾脏工作时5点PM -7点艾灸。其他人是相同的原则,你可以采取对比。

事实上,这没有早上艾灸,或艾灸的问题在晚上,关键是要看到你解决的问题,但晚上11点之后,除非是紧急情况,它将无法完成对艾灸。 11:00,在11:00,是心脏的时候,心脏在五个元素中是火灾。古人有一个“童年,酉”,所以,没有艾灸,如果艾灸,非常艾灸,很容易引起火灾。

晚上约10点,为什么不艾灸也基于古人,在12小时内,经络操作是合理的。在9点,它是海,海也被称为“人们习俗”。这意味着夜晚已经是深刻的,人们停止活动并休息好。因此,他必须在海上睡觉。海是以三大人士的命令,这是最受欢迎的,圣娇是活力,水谷和水解。人体的十二个经络将遵循十二个小时。圣嘉靖是最后一站式,圣娇京越过身体的身体是六个气体运作的终点。这是人类血的本质,如果三个焦点光滑,水在人体中融入了人体,阴阳,人们不会生病。因此,人们在海中睡觉,百日睡眠可以恢复,这对身体非常有益。

圣娇是六,三郊荣华百日的内部机构最大的内部器官,所以有“海士贝拉”。这时,尹是满的,只有一个好的休息,约束,以保持五个器官。如果艾灸最初是在运行的情况下,它被动员,无论哪个经纪人你艾灸,五个器官都不能安静,因为五个器官都是连接的,不仅有时候不固化,而且也会恰当,它会影响你的健康。

最后,添加另一个句子,如果你能做到,艾灸在9点之前更好。不仅艾灸,某些针,推和敲门经络等。此时不易操作。它没有拘留一些紧急情况。

经络基础知识

经络基础知识,我们人的身体是由许多的神经系统构成的,是非常复杂的,每一条经络都紧密相连,那下面我分享一篇关于经络基础知识的相关信息,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络基础知识1

经脉是中医学独有的一个专有名词,经络学是全部中医学医药学基础知识的关键之一,是身体中医针灸和推拿的基本。简易的讲,经脉便是一个安全通道,经过它运作血气、联络五脏六腑和表皮及全身各处,是身体作用的管控系统。

经脉,是经络和络脉的统称。是身体运作血气,联系五脏六腑型体官窍。沟通交流内外左右,磁感应传输信息内容的通道系统。是人体解剖的关键构成部分。经脉分成经络和络脉两大类,其差别取决于:经,有相对路径之意。经络是经脉系统的主杆,多循行于身体的浅层,有固定不动的循行位置,多见纵列。络,有关联之意,络脉是经络的小支系,可寻行于浅部,横纵交叉式,关联全身,无从不至。

经络分成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脉系统的主干。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别称十二正经。十二经脉包含手三阴经、手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十二条。是经脉系统中行为主体的一部分,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联。是血气运作的安全通道。奇经八脉包含我们熟知的任督二脉即督脉、任脉,此外也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之为奇经八脉。具备提升十二经脉联络和调整十二经脉血气的功效。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有一定循行特性的另一类经络,是十二经脉的较大支系。十二经别各自源于四肢肘膝盖骨以上位置。具备提升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两经的联络和补充十二经脉循行的功效。

络脉是经络的小支系,之别络、浮络、孙络之分。浮络是浮行于身体前部位置的络脉。孙络是最细微的络脉,亦称孙脉。别络是络脉中很大者,十二经脉与督任二脉各分离出来一支别络,再加脾之大络,并成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不要走邻经之意,具备提升联络和渗灌血气的功效。

除经络和络脉以外的连属一部分关键包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肌肉和表皮的连属一部分。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肌肉、骨节的一部分。具备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效。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作用活动在表皮一定位置上的体现区。把全身皮肤区划为十二个一部分,分归属于十二经脉,而称之为十二皮部。

经脉对系统各种各样刺激性具备磁感应和传输的功效。经脉系统是血气运作的安全通道,根据经气的流注,将身体内外的各种各样刺激性反映开展传送。经脉对扎针、熨灸、推拿、推拿按摩等的刺激性,有灵巧的磁感应与传输功效。如针刺疗法中的“得气”,“理气”,使“气至病所”,便是经脉对医治的磁感应传输功效的反映。

经络基础知识2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作为人体一种组织结构的名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均指出经络是一种运行气血,沟通联系脏腑肢节及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经脉的“经”,有路径、途径之意。正如《释名》中说:“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医学入门》谓:“脉之直者为经。”可见,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即主要通路。络脉的“络”,有联络、网络之意。正如《说文》所解释的“络,絮也。”言其细密繁多。《灵枢·脉度》说:“支而横者为络。”可见络脉是经脉的分支,错综联络,遍布全身。

对于经脉和络脉的区别,《灵枢·经脉》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之论,《灵枢·脉度》又有“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之说。据此,后世医家多认为:经脉多深而不见,行于分肉之间,络脉多浮而常见,行于体表较浅部位;经脉较粗大,络脉较细小;经脉以纵行为主,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实际上,经脉虽然多“伏行于分肉之间”,也常显露于体表;络脉虽有“浮而常见”者,而更多的则是分布于脏腑组织之中,难以见到,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说的“阴络伤则血内溢”中的“阴络”即是。此外,经脉也有横行者,如带脉;络脉呈网络状,纵横交错,必然也有纵行者。因此,经脉与络脉的区别,当以“经为主干,络为分支”为准则。

经脉和络脉虽有区别,但两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人体的经络系统,担负着运行气血,联络沟通等作用,将体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受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经络学说的形成。《内经》中系统地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属络脏腑,以及十二经脉发生病变时的证候;记载了十二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等的内容;对奇经八脉也有分散的论述;并且记载了约160个穴位的名称。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

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

经 脉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功能有:

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位别出,阳经经别合于本经,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它有三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2、别络对其它络脉有统率作用,加强了人体的内部联系;

3、灌注气血濡养全身。

络 脉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浮络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细小的络脉。连属部,包括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其主要作用是加强阴阳、表里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孙络 从别络分出最细小的分支称为"孙络",它的作用同浮络一样输布气血,濡养全身。

浮络 在全身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为"浮络",它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主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其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的`调节,故将其划分十二个系统,称为"十二经筋"。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与之相应,全身的皮肤也就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十二皮部。皮部,是十二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由于它居于人体最外层,所以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1、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成,它们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只有通过经络的联系作用,这些功能才能达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从而使人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通过经络才能输布周身,以温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和器官,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感应传导:经络有感应刺激、传导信息的作用。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刺激就可沿着经脉传入人体内有关脏腑,使其发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针刺中的"得气"就是经络感应、传导功能的具体体现。

4、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经络能调节人体的机能活动,使之保持协调、平衡。当人体的某一脏器功能异常时,可运用针刺等治疗方法来进一步激发经络的调节功能,从而使功能异常的脏器恢复正常。

经络基础知识3

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一、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二、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三、什么是按摩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看经络按摩为补,逆著经络按摩为泻。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朱勉生教授是时空针灸的创始人,她创立的时空针灸开启了针灸学的另一扇大门,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时空针灸的创立融入了许多古代传统医学的理论,让古代传统理论与现代针灸治疗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其中最为核心的点在于更加注重“天人相应”。时空针灸的理论体系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经脉气血的流注规律、阴阳五行学说、候气逢时针刺以及中国古代时空模式中的六十甲子、河图、络书、八卦等几大方面。根据长期运用4种传统时间针灸方法和吸纳欧洲医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总结而来。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是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背景之下逐步发展演化形成的,它吸收了天人和谐的哲学思想,又综合了当时天文、地理、物候等自然科学的成就,用于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其基本观点首先见于《黄帝内经》。《灵枢· 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这一思想贯穿在《黄帝内经》全书中,是中医整体观的主要内容,论述了人体的构成及生命活动是整个大自然的一部分,在生理、病理、养生、诊治等方面都受自然规律的直接影响。所以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会受到我们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一天有24小时,一年有四季,地域有高低冷暖的差别,人也有体质胖瘦的不同。我们只有顺应着自然的变化,在正常的轴中运行,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而一但违反了这个规律颠倒白夜,不问冷暖,疾病也随之而来。面对疾病的身体如何重新回到健康运行的轨道,而只有让身体重新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所以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天人相应”的作用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时空针灸是如何将“天人相应”与针灸治疗结合起来的了?

时空针灸包括时间穴位与空间穴位。在运用时空针灸各法时, 首先针刺时间穴位。对于症状或者病变部位没有明显左右特征的, 男性先针左侧时穴, 女性先针右侧时穴。对于症状或者病变部位有明显左右区别者, 用巨刺法先针症状或者病变部位对侧的时穴, 后针症状或者病变部位同侧的时穴。然后再选空间穴位,最后再取靶向穴位,留针30到45分针。

时间穴位包括:就诊时穴、精神心理创伤时穴、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创伤时穴、手术创伤或医疗事故时穴 (包括针灸负反应时穴)、出生时穴。

1就诊时穴:是利用穴位在就诊当时的敏感性, 来提高经络系统的应激修复能力, 从而对针灸疗法发挥增效作用, 是《黄帝内经·卫气行》“逢时而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人体的气血在体内有规律的循环流注,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故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运用针灸或口服治疗疾病,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

2精神心理创伤时穴:找到精神刺激的时间和选择适当的时穴, 常能发挥出清理原始创伤或者重要继发损伤的作用。《灵枢经·本神》所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至其*泆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形神是相互影响的,神乱必形乱,而治疗疾病时解决了神智因素,外在的疾病就能迎刃而解。

3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创伤时穴:这一类创伤对心身失衡影响特别大, 运用发生事故、意外或灾害的时穴可以从本源疏导逆乱调整气血。

4手术创伤或医疗事故时穴 (包括针灸负反应时穴):在现代医学占主导的欧洲国家, 运用手术疗法处理一些并非必要的病症相当普遍, 而且强调手术的彻底性, 其中有更甚者运用手术作为预防治疗手段。例如许多女患者, 在非必要全切子宫输卵管卵巢后引发严重的心身疾病或更年期。

5出生时穴: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时穴, 主要用于特殊的怀孕条件出生条件, 或者由于家族关系复杂亲情断裂, 或者家族结怨甚深, 患者自出生以来深陷其中等引起的心身疾病, 或者一些先天性疾病, 或者同脑肾关系密切的疾病。

时间时穴根据病人就诊时能发挥最大效应的穴位,考虑病人出生时的先天因素,曾经发病时的精神因素,受外界自然灾害,和人为伤害而选取穴位。以人为一个固定的空间,从影响人发病的先天因素,曾经受到的精神和外界因素,或即将受到的影响因素入手选穴,从而达到天人相应。

空间穴位包括:纳甲法的空间穴位、纳子法的空间穴位、灵龟八法的空间穴位、灵龟八法的空间穴位。

1纳甲法的空间穴位

古人认为纳甲法是可以究天地生育之理的方法。子午流注纳甲法是以井、荥、输、经、合五输配合阴阳五行,运用干支配合脏腑,推算经气流注盛衰的一种逢时取穴法。

2纳子法的空间穴位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根据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时刻,在相应经脉上选穴,当其时泻其子,过其时补其母,结合子母补泻应用。纳子法是十二正经首尾相贯输导营气环流周身的时空系统和部分五腧穴 (包括原穴) 在这一系统中的一日敏感周期。

3 灵龟八法的空间穴位

是根据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八脉交经八穴)的按时取穴法。灵龟,是古人称九龟中的一种,曾将其龟壳烧制后,根据其裂纹表现推算事物的因果关系。八法,是指八卦的推算方法。灵龟八法一说首见于《针经指南》,是古代时辰针灸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取穴运算周期为60天。

4飞腾八法的空间穴位

飞腾八法是根据时辰的天干属性选取八脉交经八穴进行针灸疗的按时取穴法。其取穴运算周期为五天。本法中,辰的天干、八脉交经八穴及其与八卦之间的配属关系表。 飞腾八法[1]中时干、八卦与八穴间的配属关系在临床上,按治疗时间(时辰)检索上表处方选即可。

空间穴位穴位结合了更多古代的天文、地理、占卜等原理,显得更高深与复杂。目的仍是为了在一个时间点中,在由许多穴位构成的人体这个空间中,找到最敏感,能发挥最大疗效的穴位,以实现治疗效果的最优化。体现着天人相应。

时空针灸处处体现着“天人相应”的理论。“天人相应”即要求我们应将人看作一个整体,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时空针灸理论从时间上考虑了先天、自然、社会对人发生疾病的影响,又从空间上考虑了取穴的最大效应,真正实现了“天人相应”,而疾病治愈。

以上就是关于有人说十点以后不要艾灸,对此你怎么看全部的内容,包括:有人说十点以后不要艾灸,对此你怎么看、经络基础知识、时空针灸中的天人相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76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