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方是以什么来划分的

中国南北方是以什么来划分的,第1张

中国的南北方划分标准:

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这是自然的界限,是人文的界限,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的界限

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的南北方,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南北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体质,语言,性格,文艺,饮食,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自然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自然气候明显变化

体质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体质高胖;南方体质矮瘦

性格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粗犷豪爽;南方细腻柔和

最大的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政治与军事比较活跃;南方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

以秦岭--淮河为界,各种差异都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正确的南北方划分界线就是秦岭--淮河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1、中国南北方划分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2、从气候特点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3、农业及风俗: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茶叶等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扩展资料:

1、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2、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北分界线

如下:

一、气候差异:北方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较低,降水较少,光照强度较低),南方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较高,降水较多,光照强度较高)(主导)。

二、地形差异:北方大部分是平原,南方大部分是丘陵山地。

三、南暖北寒:这里主要指的是冬季。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在这条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在这条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黑龙江漠河镇和海南海口市1月平均气温相差近50℃。

四、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差异,北方地区多黑土和黄土,部分地区有盐碱土。黑土是温带草原地带和森林地带所特有的土壤。因冬季寒冷、土地封冻,土壤里形成了大量的腐殖质,使土壤呈黑色,较为肥沃,其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南方地区多红壤、黄壤以及水稻土。红壤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发育的土壤。因高温多雨的气候,风化强烈,可溶性矿物被淋失,氧化铁等矿物增多,使土壤呈红色。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南北方是以什么来划分的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南北方是以什么来划分的、中国南北方怎么划分、南北方差异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34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