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音律是

我国古代的音律是,第1张

一、五音:古代音律中的“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基本音级,再加上变宫、变徵两个音级,就构成了“七音”,对应于今天的1(do)、2(re)、3(mi)、4(fa)、5(sol)、6(la)、7(ti)七个音阶,其对应顺序为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这七个音都只是相对音高,不是绝对音高,但相邻两音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

二、十二律:指古代音律中的十二个绝对音高,是采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属奇数的六种律为阳律,称为“律”,属偶数的六种律为阴律,称为“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三、九宫调: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指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近人吴梅曾解释说:“宫调者,所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也”。我国历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七声配以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共为八十四宫调,但俗乐多不全用,常用的有五宫(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四调(大石、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调”。

四、古代乐器:《周礼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为“八音”,它是最早

的乐器分类法之一。金音包括编钟、特钟、铙,石音包括编磬、特磬,土音包括埙,革音包括鼓,丝音包括古琴、古瑟,木音包括柷、敔,匏音包括笙、竽,竹音包括箫、笛、管、篪,现在所说的丝竹就是丝音和竹音的简称。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品种众多,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等,独奏乐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中国例用五声音阶,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 ================================ 把一个八度用三分损益法细分为十二个半音。 (括号内为对应西方音名)黄钟(C)、大吕(C#)、太簇(D)、夹钟(D#)、姑洗(E)、仲吕(F)、蕤宾(F#)、林钟(G)、夷则(G#)、南吕(A)、无射(A#)、应钟(B)。 按三分损益法,首先确定“黄钟”,然后三分损得“林钟”、三分益得“太簇”……,这个顺序的话应为:黄钟、林钟、太簇、南吕、姑洗、应钟、蕤宾、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仲吕。 ================================ 可以由三分损益得到五音。定“宫”(即十二律之基准“黄钟”、C),三分损为“徵”(林钟、G),再三分益为“商”(太簇、D),再三分损为“羽”(南吕、A),再三分益为“角”(姑洗、E)。 还原顺序:宫(C)商(D)角(E)徵(G)羽(A),换言之即do re mi sol la。

呼、笑、歌、哭、呻合成为五声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理论,五声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为: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五声的异常可反映脏腑功能的异常,临床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指明了何为五声,并说明了五声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素问》以呼、笑、歌、哭、呻为五声。

《医宗金鉴》进一步阐明:“声为音本,音以声生。五音之变,变则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脾歌以漫,肺哭促声,肾声低微”。

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征、羽”,五行配属为“土、金、木、火、水”。

《礼记》记载:“宫音”代表天子,统帅“众音”,“商音”代表臣子,“角音”代表百姓,“征音”代表政事,“羽音”代表万物。

“五者不乱,则无怙懘[chì不和谐]之音矣。”

“宫音”乱,意味着君主骄奢荒*;“商音”乱,意味着臣子以下犯上;“角音”乱,民怨沸腾;“征音”乱,哀愁多事;“羽音”乱,财匮国危。

一支和谐、完整的曲子,是通过“宫音”开始,中间以“角、征、羽音”组成,结尾为“商音”,这种音律象征着天子带领文武百官,以子民为核心,各司其职,如此国家才能昌盛兴旺。

《谭宾录》记载:武则天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西京太庙举行春季祭祀大典,太乐令裴知古仔细倾听乐队的演奏后,悄悄向精通乐律的大臣元行冲说:“金石谐和,当有吉庆之事,其在唐室子孙乎?”

宫、商、角、徵、羽。

《礼记》记载:“宫音”代表天子,统帅“众音”,“商音”代表臣子,“角音”代表百姓,“征音”代表政事,“羽音”代表万物。

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

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读jué音)、徵(读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

比如,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古代汉族音律。[1][2]顾名思义,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是由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的。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也可以称为民族调式。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五声调式有下面几种:

(一)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宫调式如《我和你》

(二)以商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商调式”。

商调式如《太阳出来喜洋洋》

(三)以角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角调式”。

角调式如《姐在田里薅豆棵》

(四)以徵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徵调式”。

徵调式如《革命将士出征歌》

(五)以羽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羽调式”。

羽调式如《康定情歌》

在五声音阶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因此在每个调式的前面必须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标出来,比如:以A做主音的宫调式,称为“A宫调”,F做主音的角调式称为“F角调”,D做主音的羽调式称为“D羽调”。

古代的五音为宫商角羽徵,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五音”:唇、舌、齿、鼻、喉(张炎《词源》)。

“五音”:唇、舌、齿、鼻、喉(张炎《词源》)

“五声”:宫、商、角、徵、羽(《周礼·春官》)

或认为“五声“指阳平、阴平、上、去、入(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

按:这两种观点其实是一致的。因为古代的五声音阶名和平仄四声是相同的,所谓”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文镜秘府论》引元兢语)。

扩展资料

宫商角徵羽,各有“性格”。但有趣的是,音律的五行配属并非如大家想象中一般按金、木、水、火、土的顺序一一对应。

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其性为土;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其性为金;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其性为木;徵音焦烈繁盛,如火烈声,其性为火;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其性为水。五音各异,相辅相成,与推衍万事万物之关系,通达透彻万事万物之生长的五行之说实属同出,在音乐中衍生出万千曲调、万种旋律、万般乐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五音

五音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角、徵、宫、商、羽,五个音级。

五音中各相邻两音间的音程,除角和徵、羽和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余均为大二度。属于中国古代五行配属之。

另有古代作品《五音》,是古代军事著作《六韬》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记录在“龙韬篇”——论军事组织。本篇介绍了用五音配合五行来观察和判断敌情的方法。

根据五音和五行相配来判断敌情乃至指挥用兵,迹近荒诞,不足凭信。但是,其利用各种手段来侦察敌情,透过各种蛛丝马迹判断敌情并进而作出相应决策的思想仍不乏可取之处。清朝将领年羹尧闻雁即警,就是这样的实例。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古代的音律是全部的内容,包括:我国古代的音律是、音律中的五音十二律是指哪五音,哪十二律、五声音阶指的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21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