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伏旱主要在哪里

我国伏旱主要在哪里,第1张

东北不明显

华北春旱(因为1、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2、雨带尚未来临降水少3、处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

长江中下游7、8月伏旱(雨带向北推移后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西北深居内陆,大部分地区全年干旱(伊犁河谷等地区除外)

伏旱属于一种季风区灾害性气候,主要发生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频繁,高达50%。而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会出现伏旱这种气象灾害。

1、华北春旱:每年4、5月份,华北地区雨带未至,降水少,但气温回升,蒸发量大,再加上春季,农作物生长需大量水分,故形成春旱。2、江淮梅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由于准静止锋的原因(即雨带长期停留徘徊在江淮一带),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3、长江中下游伏旱:每年7、8月份,梅雨过后,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形成伏旱天气。4、东北、华北雨季:每年7、8月份,雨带推移至东北、华北一带,形成集中降水。简单归纳,不够全面。

中国的多数降水是锋面造成的,即出现在冷气团和暖气团交界处的降水,而这种出现集中降水的区域就是我国的雨带每年的7-8月,雨带会移动到我国北方的东北、华北等地区,此时南方地区会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受到单一的热带海洋暖气团的影响,出现天热闷热、空气湿度非常大但就是不下雨的现象,这就是伏旱

伏旱是受到北半球反气旋的促使而形成的。

随着气温的升高,陆地气压降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逐渐西移,正常年份在7月中旬—8月中旬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控制下,形成了反气旋天气系统。 反气旋的中心气压最高,由内向外逐渐递减,也称高气压,此时下沉气流十分强盛,故而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形成降水,7、8月又多晴朗天气,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遂形成盛夏伏旱。

查看更多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是由北上的暖空气和冷空气交汇形成的降雨过程。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除了我国以外,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却没有,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我国梅雨区的范围,北起淮河,南至闽、赣、湘三省中部,大致在110°E以东的27—34°N之间。梅雨期长度以梅雨区中部最长,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25天。梅雨区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但这是气候平均情况,每年可以相差很大。例如,入梅期迟早可以相差40天,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长梅雨期可以长达60天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称为“空梅”。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数1954年,该年梅雨期总雨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伏旱天气是说,每年夏天来临,雨带北移,随着雨带北移的还有副热带高压,当雨带移到北方的时候副高也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流域,这时候这些地方下雨少,这样的情况就叫伏旱天气。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伏旱主要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我国伏旱主要在哪里、伏旱属于哪种气候、梅雨,春旱和伏旱天气是怎样形成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13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