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伏旱??

什么是伏旱??,第1张

在伏天时期出现的干旱,称为伏(夏)旱,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

主要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降水量显著少于多年平均值的现象。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伏天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起,大约在每年7月12日之后的10天里。)

造成梅雨的准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一般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

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我国长江流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高达50%。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伏(夏)旱。

夏季是农作物生育旺盛的时期,伏(夏)旱虽不及春旱出现的频率高;但对作物的危害一般较春旱重,所以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农谚。伏旱不仅关系到当年作物的生长,而且也决定当年水库的蓄水量和土壤底墒的形成,对来年的冬小麦和春播作物的生长及产量都有重要影响。

伏旱一般在夏季,出现的时间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属于夏旱中某一时段的旱情,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所以称为“伏旱”。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

伏旱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它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一般梅雨过后,就会出现伏旱。伏旱不仅关系到当年作物的生长,而且也决定当年水库的蓄水量和土壤底墒的形成,对来年的冬小麦和春播作物的生长及产量都有重要影响。

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像伏旱这样的气象灾害还有很多,一般分为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79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