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关于美政理想的诗句

离骚中关于美政理想的诗句,第1张

1 离骚关于理想的诗句

离骚关于理想的诗句 1 关于《离骚》中的有关诗句

《离骚》中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中表现屈原坚持真理、现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中表现屈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中表现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中表现屈原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2 屈原人格理想的诗句是什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说: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修远”并非一个词,不可一并而论。“修”及修为、学识的意思,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而“远”即表示达到这种修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才有了下句“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我长叹一声不禁流下热泪啊,哀叹人民的生活是这样的多灾多难。”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今译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我要扼守正道毫不动摇,宁可终身处于黑暗之中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望采纳!

3 和离骚有关的诗句或者描写离骚的

《离骚》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

迄无定论。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

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 《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 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 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对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

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的来说,《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

“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忳”和“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两个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忧闷之深。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然而,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

“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离骚》里也称引了不少诗史或传说材料,可见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当然,由进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

“延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兰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

终于,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这一句既含。

对于思的读音。这里可以详细的给大家介绍。当然,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标准读音,思肯定没有四声 sì 的读法。只有 sī 和 sāi 。但是,一般我们读古诗文时,最好按照古音来读更贴切。

而古代对一个多音字阳平还是去声的差别在于看他们在词句中意思。

当读二声时,做动词。读四声时,做名词。就比如“誉”,做名词“誉满天下”就读“yù”,做动词“称誉”的时候就读“yú”。

古代,尤其是宋代及其以前,思做名词基本都是读 sì。比如“幽思”,“旅思”,“心思”,“忧思”,“精思”,“留思”,“情思”,“愁思”,“楚思”等等。做动词基本都读 sī 。比如“相思”,“遥思”,“思乡”,“思人”,“思索”,“思古”,“深思”,“苦思”,“长思”等等。而对于一些词,要在句中看他的意思才知道是作动词还是名词来判断,这里就不赘述。下面是例子。(用律诗最好验证平仄)

一 忧思

a做名词读 sì 的例证

1标题途中送权三兄弟(一作送权骅)作者皇甫冉朝代唐体裁五律

淮海风涛起,江关忧思长。同悲鹊绕树,独作雁随阳。

山晚云初雪,汀寒月照霜。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

(这里第二句忧思显然做名字,那就该读 sì ,合律)

2标题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主簿诗作者何逊朝代南北体裁五古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尔情深巩落,予念返渔樵。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意,这首虽然是古风可以不论平仄,虽然古风上下句末字可以不遵循平仄相对,但这首南北朝的五古,还是没有发展到唐代那么完善,全诗来看也是一句之中前半句末字为仄,后半句末字为平,故第三句上半句应读 sì,符合。类似的古风如标题北至太原作者李益朝代唐体裁五古“唐风本忧思,王业实艰难”句。)

3标题春闺(一本连后杂诗三首作杂诗四首)作者沈佺期朝代唐体裁五律

铁马三军去,金闺二月还。边愁离上国,春梦失阳关。

池水琉璃净,园花玳瑁斑。岁华空自掷,忧思不胜颜。

(末句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合律。注意,这里“不胜颜”的胜读 shēng 。因为做动词,和思一样。做名词胜利就读 shèng,“不胜寒”等动词时读 shēng。同样的有“不教”“不令”等词。可见一斑。如大家可以自己对照“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平仄。)

4标题水阁作者赵方朝代宋体裁七绝

四围绿水绕重重,孤阁高撑渺渺中。人在阁中忧思远,应随水到海涯东。(阁为仄,自己可推出平仄,读 sì ,合律,可以看出到宋代也基本上是这样用的)

5标题寄夹谷书隐作者何梦桂朝代宋体裁七律

当年曾忆赋高唐,回首邯郸事渺茫。黄阁故人千里月,青山老我半头霜。

交情脉脉园中柳,忧思悠悠陌上桑。吹断参差天欲暮,薄言兰芷寄衡湘。

b做动词读 sī 的例证

1标题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作者黄庭坚朝代北宋体裁五律

乐易陶彭泽,忧思庾义城。风流扫地尽,诗句识余情。

往者不再作,前贤畏後生。君言得意处,此意少人明。(这里第一句就是把忧思当做动词用,后面接宾语“庾义城”,所以这里按理该读 sī ,再验证平仄,合律。)

2标题和冯洁已节夜见过二首作者程公许朝代宋体裁七律

我生恨不际休嘉,浩荡忧思未有涯。书剑伴人常作客,氍毹暖梦暂还家。

葭灰渐喜回阳律,麦陇时须润雪花。休沐许宽书檄绕,静中较似日长些。

(这里第二句的忧思就是动词,是说诗人在浩荡的忧思,没有际涯,故读 sī ,再验证平仄,合律。 )

3标题何处难忘酒十首作者王令朝代宋体裁五律

何处难忘酒,穷才世不知。出门无直道,开口碍当时。

白发无端速,青山不忍期。此时无一盏,何以慰忧思。

(这里末句也是做动词,没有酒来安慰诗人不断的忧思。故读 sī ,再验证平仄,合律。 )

总结:充分说明,要准确判断他的读音,还要在理解他意思的基础上才行。

二 幽思 (这个词显然就是名词,几乎没有动词,不像“忧思“(忧思国家、友人、时节等等即可做动词)要辨别,所以幽思一般都指名词的一种幽愁的情感,读 sì )

1标题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秋苔对之成咏作者包何朝代唐五律

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

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

(看为平,滑为仄,其余平仄可自行推断,思这里读 sì ,合律)

2标题水调歌头 夜醉西楼为楚英作作者白朴朝代元体裁词

双眸翦秋水,十指露春葱。仙姿不受尘污,缥缈玉芙蓉。舞遍柘枝遗谱,歌尽桃李花团扇,无语到东风。此意复谁解,我辈正情钟。喜相从,诗卷里,酒杯中。缠头安用百万,自有海犀通。日日东山高兴,夜夜西楼好梦,斜月小帘栊。何物写幽思,醉墨锦笺红。

(末句思为名词,读 sì ,合律)

3标题洛阳月夜书怀作者刘沧朝代唐体裁七律

疏柳高槐古巷通,月明西照上阳宫。一声边雁塞门雪,几处远砧河汉风。

独榻闲眠移岳影,寒窗幽思度烟空。孤吟此夕惊秋晚,落叶残花树色中。

(五六句中,幽思为名词,读 sì ,合律)

4标题山行偶作作者马戴朝代唐体裁五律

缘危路忽穷,投宿值樵翁。鸟下山含暝,蝉鸣露滴空。

石门斜月入,云窦暗泉通。寂寞生幽思,心疑旧隐同。

(末句幽思为名词,读 sì ,合律,滴为仄,其余平仄可自行推断)

5标题送弹琴李长史往洪州作者钱起朝代唐体裁五律

抱琴为傲吏,孤棹复南行。几度秋江水,皆添白雪声。

佳期来客梦,幽思缓王程。佐牧无劳问,心和政自平。

(白为仄,其余平仄可自行推断,五六句幽思为名词,读 sì ,合律)

####综上所述###

这里只举了”忧思“”幽思“为代表。其余用法大家可以自行去推断读音。比如“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思就是动词,读 sī ,(注:唐律多不避三平尾,三仄尾。如”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又三平,又三仄),又比如曹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这里就是名词的忧思,读 sì ,若是动词,后面自然会直接或间接提示忧思的对象,大家可以自己揣摩这里为什么是名词。

####end####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翻译: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

思念、

思想、

意思、

反思、

沉思、

思考、

构思、

思索、

哀思、

秋思、

思绪、

思忖、

寻思、

思慕、

幽思、

遐思、

思古、

心思、

凝思、

思恋、

熟思、

才思、

思潮、

思春、

于思、

追思、

情思、

三思、

思凡、

思虑、

深思、

文思、

运思、

思量、

思旧、

思摸、

思谋、

乡思、

思路、

思寻

饮水思源、

乐不思蜀、

不可思议、

见贤思齐、

集思广益、

匪夷所思、

居安思危、

见异思迁、

痛定思痛、

不假思索、

饱暖思*欲、

百思不得其解、

顾名思义、

三思而后行、

朝思暮想、

胡思乱想、

不好意思、

穷则思变、

深思熟虑、

若有所思、

睹物思人、

忆苦思甜、

冥思苦想、

莼鲈之思、

思绪万千、

行成于思、

挖空心思、

三思而行、

集思广议、

思前想后

~~~~~~~~~~

以上就是关于离骚中关于美政理想的诗句全部的内容,包括:离骚中关于美政理想的诗句、“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思”读第几声、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后面一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92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