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定都一般是在长安还是洛阳

唐朝定都一般是在长安还是洛阳,第1张

唐朝是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在长安(先西安)建立唐朝开始,直到李世民下令修缮洛阳城,以洛阳为东都,并渐渐将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并在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改洛阳宫为东都,实行两京制,与西京长安并列为首都。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统一中原王朝,建国于618年——907年,共历二十一帝。唐朝开元皇帝李渊于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为盛世唐朝打下坚实的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55年“废王立武”武则天成为皇后,并于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唐玄宗李隆基658年继位后,缔造了大唐的开元盛世,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安史之乱后导致国力大幅衰退,中后期由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治理复振国力。但到878年爆发黄巢起义至使唐朝统治根基瓦解,907年唐朝覆亡。

唐代都城为长安、洛阳,合称「两京」。

1、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

2、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

3、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迁至洛阳。

4、洛阳称东都,唐武德四年(621年)曾废除东都,毁洛阳宫厥。至显庆二年(657年)恢复东都。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称神都,天授元年(690年)建都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复称东都。

5、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城在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6、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享国290年。

扩展资料:

(1)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2)紫微城,又称紫微宫,唐太宗时号洛阳宫,武则天时称太初宫。它是隋唐洛阳宫城,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殿,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位于隋唐洛阳城西北侧,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次年竣工。

自隋炀帝起,隋唐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于此处理朝政,历时长达530余年。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李治决定迁都洛阳。届时,唐高宗正式定洛阳为东都,把洛阳宫城紫微城当作自己的“东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唐朝

百度百科——长安

百度百科——紫微城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

618年唐高祖建立大唐定都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即源于此。

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布局特征

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重影响,也影响着都城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建筑布局上总要有一些原则与方法,尤其在中国古代,精神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城市布局上往往都被赋予某些象征性意义,隋、唐都城规划布局仍然不能逃脱这种窠臼。以都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因此,唐人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

陕西西安(当时叫长安),河南洛阳是陪都,不是正式的首都。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陕西省西安市,当时称为“长安”

长安,现在的西安

陕西西安(当时叫长安),河南洛阳是陪都,不是正式的首都。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陕西省西安市,当时称为“长安”

长安,现在的西安

以上就是关于唐朝定都一般是在长安还是洛阳全部的内容,包括:唐朝定都一般是在长安还是洛阳、唐朝执政几年,建都在哪、唐朝的首都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39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