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放电是个怎么回事

电容放电是个怎么回事,第1张

1:所有电容都会自动放电吗?

2:是不是断掉电源就开始自动放电了?

3:一般自动放电时间为多少?

这个不一定,没有接任何电路的电容是依靠自身的漏电流进行放电,每种电容的漏电流和容量都不一样的,所以放电时间也不尽相同

4:手动放电需要注意什么?大容易和小容易的电容手动放电一样吗?都是直接短接吗?

放电最好是找个电阻,接在电容两端进行放电,最好不好短路放电,尤其是大电容。打起火来还是容易烧坏板子,严重时容易烧到人。

5:短接放电,有火电,有响声。很可怕,会爆炸吗?

爆炸是不会啦,但也尽量不要

对于大容量电容可以采用灯泡放电或者电阻放电两种方式。具体如下:

1、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端的电压,然后根据该电压选择放电负载的额定电压值。

220V以下可使用220V灯泡放电,220V以上可使用两个220V灯泡串联放电。灯泡放电的使用是直观的,并且可以根据灯泡的亮度确定电容器是否放电, 缺点是放电电流稍大。

2、使用大功率电阻放电工具。

选择较大的电阻功率进行放电。 放电电阻值越高,放电越平滑,放电时间越长。

扩展资料:

放电的注意事项:

由于电容器的两极具有剩留残余电荷的特点,所以,首先应设法将其电荷放尽,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处理故障电容器时,首先应拉开电容器组的断路器及其上下隔离开关,如采用熔断器保护,则应先取下熔丝管。此时,电容器组虽已经过放电电阻自行放电,但仍会有部分残余电荷,因此,必须进行人工放电。

放电时,要先将接地线的接地端与接地网固定好,再用接地棒多次对电容器放电,直至无火花和放电声为止,最后将接地线固定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电容器

充电:

这时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总是一个极板带正电,另一个极板带等量的负电。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接电源(如电池组)的正极,另一个极板接电源的负极,两个极板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充电后电容器的两极板之间就有了电场,充电过程把从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

放电:

例如,用一根导线把电容器的两极接通,两极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会放出电荷和电能。放电后电容器的两极板之间的电场消失,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在一般的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容器来实现旁路、耦合、滤波、振荡、相移以及波形变换等,这些作用都是其充电和放电功能的演变。

电容两极分别带有一定的电荷量,且外界和电容构成闭环,电容两极在闭环内为了迫使达到静电平衡形成电场,电场不断推动电容一极的多余负电荷,向电容正极靠近即形成电流,开始放电。

电容(Capacitance)亦称作“电容量”,是指在给定电位差下自由电荷的储藏量,记为C,国际单位是法拉(F)。一般来说,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储存的电荷量则称为电容。

电容是指容纳电荷的能力。任何静电场都是由许多个电容组成,有静电场就有电容,电容是用静电场描述的。一般认为:孤立导体与无穷远处构成电容,导体接地等效于接到无穷远处,并与大地连接成整体。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从物理学上讲,它是一种静态电荷存储介质,可能电荷会永久存在,这是它的特征,它的用途较广,它是电子、电力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件。主要用于电源滤波、信号滤波、信号耦合、谐振、滤波、补偿、充放电、储能、隔直流等电路中。

电容是怎么充电放电过程如图,电容C1的两端(AB)都有电压,此时假如电容内的电全部放完,这时电容是怎么充电的,由于A,B两端电压不可能一模一样,那么电容充电是A,B两端都有电流流入电容内充电,还是电压高的一端的电流流入电容(而不管电容的正负极),而电压低的一端则直接流向三极管基极或是集电极。

(1) 电容器在充、放点(储存于释放电荷)的过程中,必然在电路中产生电流,但这个电流并不是从电容的一个极板穿过绝缘物进入另一极板,而是在电容外的电路中来回流动。

(2) 电容两端的电压是逐渐变化的,即电容上有点哑不能突变。当电容器中未充电时,电容两端电压为零,随着充电电荷的增加。电容两端电压逐渐增大,知道等于电源电压为止。放电时,电容两端电压也是逐渐下降到零。

以上就是关于电容放电是个怎么回事全部的内容,包括:电容放电是个怎么回事、怎样实现对大电容的放电、电容器充放电原理是怎么样的 电容器放电时电荷又是怎样移动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14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