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世纪60年代社会生活的背景

关于二十世纪60年代社会生活的背景,第1张

60年代中国社会背景:

当时是使用粮票置换食物和生活用品。粮票始于1955年,直至1993年才光荣“退休”,其间一直扮演着调节社会供需的杠杆角色。它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一斤地方粮票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两毛钱。

凭粮票购买粮食,根据从事的职业和年龄,每人每月20多斤~40多斤左右。在餐馆吃饭也要粮票。各地的粮票不能通用,去外地出差要去有关部门换“全国粮票”。食油凭油票购买,定量最高的是广州,每人每月15斤。还有许多副食如肉等也是要凭票购买的,只有蔬菜不用票,有农贸市场。

此外,烧饭用的燃料基本上是煤、柴,也都是定量的,而且往往不够用,所以上班族在单位食堂吃饭可以节省燃料,而上海人发明了用开水泡饭作早餐(那时没有方便面)。

1959年起我们国家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农民在石碾上磨剥完的玉米粒的玉米棒子芯,用它们来做窝头吃。学生吃糠咽野菜,跑到学校的菜地里,去捡拾白菜根,茄子和辣椒的嫩叶和嫩茎生吃。还经常采摘一些有毒植物来吃,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扩展资料:

60年代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经过了60年代的艰苦岁月,到了现在的21世纪初期,家庭主妇们开始寻求健康主题,对水果、蔬菜极为重视: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

经济的迅速发展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近几年,高粱、玉米等杂粮再度走红,它反映了老百姓对杂粮中微量元素的重视,对传统膳食的重新认识。

与餐饮形式更加多样化相匹配,人们对就餐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花园式餐饮、园林式餐饮、野外餐饮以及露天餐饮都非常受欢迎。另外,社区餐饮也有了很大发展,今后家庭送餐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1960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

1960年 法国首次核试验

1961年 修建柏林墙

1962年 中印边界战争

1964年 中国首次核试验

20世纪60年代初 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年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七十七国集团”产生

1967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1968年 中苏珍宝岛事件

1968年 布拉格之春

1969年 阿波罗飞船登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况

1、服饰方面:

那个时候,服装的功能是遮体御寒。到1978年时中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人有衣穿,基本能够穿暖。但是服装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新衣服只有年节才穿。人们讲究朴素。农村人们日常的衣服上会打补丁。城乡人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凭布票购买衣物,而且补票是限量的。

衣着的色调以蓝、灰、绿、黑、白为主。服装样式比较简单。人们的着装比较传统。春秋季男性以中山装、工装、军装为主。男性在夏季以白衬衣,蓝绿灰色的长裤为主。女性夏季一般着碎花衬衣或者碎花裙子。五六十年代以棉布为主,七十年代化纤衣物逐渐流行。五十年代,列宁服、连衣裙等具有苏联特点的服饰盛行。文革时期,绿军装风行全国。

2、饮食方面:

新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九亿多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在人口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完成的。食物种类较少,人们的食谱中主粮所占的比例较大,平时人们以蔬菜和副食产品为下饭食物。肉类和水产品人们吃的较少,基本上过年过节才集中吃鱼吃肉。

平时肉类和水产品定量供应。东北和内蒙新疆牧区吃肉情况要好一些。农村居民直到70年代,还以粗粮为主,公社生产队到年终才会分肉。蔬菜供应受季节和地域限制,种类比今天要少。肉类和水产品的供应比较紧张。南北东西地域之间的食物种类差异较大。

3、住宅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住宅建设,建成了大批的居民楼,但是由于受国际国内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主要精力用于建设和国防方面,居民住宅建设的资金很紧张,再加上以前的基础太差,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居住的条件普遍较差。

1978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净面积37平方米。大约有40%以上的人住在解放前建的住宅里面。天津、上海、北京、武汉、南京等老城市,有大面积平房区。50%-70%的城市居民住在低矮的破旧的平房之中,不少居民祖孙三代居住在十几平米的平房里。

北方和北方50%以上的农民家庭住的是土坯房、石头房。西北地区大量农民住窑洞。蒙古新疆西藏的牧民住帐篷,东北林区木屋较常见。南方民族地区竹楼、土楼、木屋比较多,南方农村不少农民住在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民居里。但大城市周边新建的的农村砖瓦房较多。

4、交通出行: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到1978年我国约有5万公里铁路和94万公里公路。除西藏外,全国通铁路。除西藏墨脱外全国各县通公路。改革开放前民航建立了国际国内航空网。1969年北京有了地铁,1974年我国有了长距离的管道运输。

新中国前三十年我国有了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汽车、载重汽车、电气化铁路、电力机车、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加强。柏油路取代了泥土路。公共交通迅速发展,但是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那时坐车难,公共汽车比较拥挤。道路上,没有私家车,出租车数量极少,坐出租车要凭介绍信提前预约。

那时小汽车很少,北京吉普在大街上奔驰。大街上还能市场看到马车。人们代步的工具是自行车。一到下班自行车如海洋一样,十分壮观。人们出远途一般乘坐火车,改革开放前我国大约三分之一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客车是国产电力机车或者柴油车。当时从天津到北京坐快车是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民航归空军管理,只有够级别的干部才可以坐飞机。

5、文化生活:

看**、听收音机、下棋、打牌。各个厂组织职工文体活动,如五一和国庆节的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等。青少年爱打乒乓球、踢足球。

6、教育:

建立了许多中小学,中小学学杂费很低,学生课业负担轻,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学校文体活动开展得较好。但是办学条件差,不少学校夏季没有电扇,冬天没有暖气,五六十人一个大教室,点炉子取暖。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很少。文革期间,教育质量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差。

7、就业:

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在国营单位工作,铁饭碗端一辈子。人们工作压力小,但是在大锅饭体制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为问题。主席时代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干劲和热情还是高涨的。

8、社会保障:

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人民享受普遍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居民享受退休金待遇,那个时代福利水平虽然较低,但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免费的医疗,看病三联单报销。退休百分之百的工资。住房靠分配,分到住房后房租十分的低廉。

子女入托入学学费低廉。住房得等待很长时间。农民享受合作医疗,看病比较便宜。县乡级卫生院建立起来。但是改革开放前,国家财力紧张,农民比较穷困,农民养老依旧主要靠子女。

9、家居和家具: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城乡居民电器较为简单。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城市人们生活的四大件。俗称“三转一响” 七十年代中期,黑白电视机开始走入百姓家。农村逐步实现电气化、电灯普及,每个公社都通上了电话、每个村都有广播站大喇叭。但是边远山区还难以通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1950年到1969年。

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此词来源于拉丁文,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后,其中的公元1年(即公元元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ofourlord),不存在公元0年。因此第一世纪应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纪则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0年不是21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才是。

年代,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的叫法,通常适用于用公元纪年。每一世纪中从“十”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纪90年代(摘自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946页)。

先期定义与世纪划分方法相同,即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首年为年代之首。

扩展资料:

年代划分

关于年代,有一种划分方法,就是标准分法。标准分法将n0年作为某年代的第一年,如公元某世纪初:即公元1年到公元19年;

公元某世纪二十年代:公元20年到公元29年;

公元某世纪三十年代:公元30年到公元39年;

公元某世纪四十年代:公元40年到公元49年;

公元某世纪五十年代:公元50年到公元59年;

公元某世纪六十年代:公元60年到公元69年;

公元某世纪七十年代:公元70年到公元79年;

公元某世纪八十年代:公元80年到公元89年;

公元某世纪九十年代:公元90年到公元99年;

其中0到19是没有年代的,这不必惊奇,因为"年代"作为"十年"这个概念并没有多久的历史,也没有非常权威的定义,人们用多了也就约定俗成了,以上编辑者所言2000年作为21世纪第一年算哪个年代,很简单,人们用年代这个概念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它,碰上了,大家都叫它"21世纪初",那它就不必规划到年代里,同时0到19年称为某世纪初。

世纪划分

公元纪年是从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开始计算的,(之前谓之公元前),每100年划分为一个世纪。例如:公元1世纪(也就是第一个100年),为公元1年~公元100年(一说公元1-99年)的历史时期,公元20世纪(也就是第二十个100年)就是1901年~2000(一说1900-1999)年的历史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纪

20世纪60年代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当时许多欧洲国家的青年人开始奉行一套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青年人,尤其是学生参加了政治抗议活动,反对越战和任何形式的战争。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为妇女和各色人种争取更多权利。美国和英国的年轻人开始吸毒,并且比其父辈享有更多的性自由,尤其有了避孕药以后更甚。

那一时期的音乐和服装也反映出青年人新的思想方式。英国那时是音乐和时尚很有影响的中心,因此人们有时会称这个时期为“时髦放纵的六十年代”。有些人尤其是政治家现在对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批评,说当时有许多传统思想如对婚姻或教育的态度等都被时髦观点取代了。这些人还把当今许多社会问题归咎于那个时代。但有些人认为那是一个自由、享乐和社会进步的时代。

参考: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

法国后现代大师德里达说“60年代发生的事,动摇、改变了世界的根基”

>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二十世纪60年代社会生活的背景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二十世纪60年代社会生活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国际重大事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况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73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