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闹元宵

为什么要闹元宵,第1张

这个闹字的由来,有两段有趣的民间轶事。传说,古代的元宵节,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桥铁锁开” ,在这一夜,皇帝 “与民同乐” ,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地大闹特闹,前三后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从古至今体现的就是一个“闹”字,而且是晚上的“闹”。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元宵,又叫“汤圆”、“水圆”、“汤团”等。宋人陈元靓写的《岁时广记》称它为“元子”;《乾淳岁时记》称它为“乳糖元子”;《大明一统御》称它为“糖元”;《武林旧事》称它为“团子”。尽管各地元宵样式繁多,风味各异,但都有团圆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

元宵节风俗:闹花灯、踩高跷、吃元宵、舞狮子、猜灯谜等。

1、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2、踩高跷。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3、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4、舞狮子。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5、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闹元宵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闹元宵作文1

如果你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节日,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元宵节。去年的元宵节,我记忆犹新。

那一天我是在外婆家过的,我十分得快乐。我们一家子聚集在一起做汤圆。妈妈做的汤圆特别好。汤圆又白又圆,看起来使人垂涎欲滴。汤圆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妈妈告诉我,原来它长得圆圆的,又有汤,所以叫汤圆。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吃汤圆了,我最喜欢吃豆沙馅的汤圆。吃起来甜甜的,粘粘的味道好极了。我一吃就吃了十几个。汤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团团圆圆的。这一天有意思吧!吃完饭,我们就回家去了。在家里的路上,我看见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提着一只只各式各样的小灯笼,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游街,小灯笼的灯光将大地照的亮极了,将大街照得光芒四射。

虽然元宵节过去了,但那美好的回忆仍久久荡漾在我心中。

闹元宵作文2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猜灯谜、赏花灯、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内容。今天,我们又迎来了这个普天同庆的好日子。

与往年不同,学校隆重举行了“善娃闹元宵”活动。老师、家长、同学欢聚一堂、分工合作,共度佳节!听,面盆的“咚咚”声、电磁炉的“吱吱”声、我们的欢笑声,汇成了一首幸福快乐的交响曲。终于,轮到我们包汤圆了。我迫不及待地戴上口罩、套上手套,准备“大显身手”。首先,我把面团揉得圆圆的,然后把面皮摊开,轻轻地放入馅料,小心翼翼地捏好边沿,搓成圆形。一个可爱的汤圆宝宝就出现在我眼前,栩栩如生,笑眯眯地说:“小主人,你好!”我更加有自信了,包得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美。不一会儿,盘子里放满了五颜六色的汤圆宝宝。看,红的像蜜桃,让人垂涎三尺;绿的像蜜瓜,顽皮地笑着;黄的像蝴蝶,尽情地飞舞。我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忧愁,静静地享受着劳动的果实。汤圆吃起来软糯香甜,口感丰富,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吃完汤圆,放学归来,我依然沉浸在元宵节的热闹和欢乐之中,兴奋得久久不能平静。

闹元宵作文3

蹦夜色刚入暮,一串礼炮便在天空中绽放,我立刻停下手头的事,跑出去来仰望如黑幕般的夜空。

只见,一束金色的礼花如离弦的箭一样直上夜空,在炫丽的舞台展现出那一瞬间的美丽。周围发人们惊叹着,夸耀着,天空的礼花表演地更加精彩。一朵接着一朵,红色连着紫色,**夹着绿色,它们竞相开放,相继在舞台上舞动着婀娜的身姿,它们成了今天夜空的主角,星星和月亮仿佛成了舞台的闪光灯。

吃完饭后,我们一家人决定玩猜字谜的游戏。第一个字谜由哥哥来说,我们猜,哥哥站电视机前,说:走,猜一个字走,会不会是飞呢?我小声低喃着,我拿出手指在空气上写着,嘴里还念念有词。突然我一拍脑袋瓜,眼睛一亮,站起来大声说:是会'对吧?哥哥点了点头,垂头丧气地坐到了沙发上。接着,我又来说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爸爸立刻答道:告诉的告我不服气,又说了一个字谜:一个月加七日。怎么样,够难了吧,这次可把哥哥迷住了,看他抓耳挠腮的样子,可奶奶张嘴道:脂肪的脂。我笑了,还是奶奶聪明全家人都乐呵呵,一边看电视,一边聊着天,其乐融融的。

虽然元宵节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是那天的快乐片段,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

闹元宵作文4

“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看每家每户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有的人家挂着大红灯笼……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把整个家属院照的如同白天一样。

傍晚,我来到外面,已经有好多小伙伴了,每个人都拿了很多烟花。

不知是谁放了一个飞毛腿导弹,“咚”一声,吓了我们一跳,随后,在天空散开,好看极了。

没多久,秧歌队来了,人们穿了各种服装,举着花灯,有的人脸上还化了妆。在秧歌队进院子的时候,我站在屋顶上,点燃了一个飞毛腿导弹,可谁知道,总是点不着,无奈之下,我将它扔到了一边,点燃了一个小礼花,等到秧歌队出去了,再去点它,点着了。这回,它不向天空中飞,开始乱窜,我赶忙把他人在地上,可谁知道,它还不乱窜了。“咚”一声,向前飞了出去,在了对面的墙上,我再一次把它捡了起来,它不再捣乱了。

逗得秧歌队的人,都心不在焉的扭秧歌,看我放的礼花。我又拿了一个飞毛腿导弹,这次一下就点着了,可它还是和我作对,我这回毫不客气的教训了它一顿,它开始学乖了。

秧歌队走了。大人们都要回家了,可我们这些小朋友,却还在放烟花。

在大人们的叫声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走回家。

闹元宵作文5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恰逢孩子们大都还在假期,于是一大清早便将街心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尽管有警戒线截拦,人们还是忍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探头张望。

先是一阵喜庆的音乐,便是一龙首映入眼帘:龙须蜿舞,龙目睁圆,龙嘴大开,龙角尖锐。龙爪舞于空中,龙鳞在阳光折射下熠熠生辉,一条龙尾腾于半空。龙后一门。门后一鱼。鱼尾高翘,鱼身欲扑,正应了鲤鱼跳龙门之吉祥之意。

一阵翻滚,又一阵翻滚,十几只雄狮或翻腾而来,或踩着鼓点而来,或微晃狮首而来。一身狮子皮,在表演者眼中宛若一身锦绣时裳,忽而跃起,忽而跃下,轻松自如,狮皮上的装饰如树上的叶子一样哗啦啦的响动,哗哗作响。两人一狮,或进或退,或跃起或扑下,或转身或挪步,步调一致,宛如天合。那狮皮于舞狮者浑然一体,狮皮随人舞动,起落得当,有板有眼。装点如海波澜起伏,蔚为大观。继而,群狮皆人立而起,在地上转圈,忽而二狮相撞,跃起相斗。不一会,一张窄桌呈上,群狮轮流上前,刚好定下,稍不慎,必定摔下,让人悬心。甚至两狮滚一绣球,狮上一人,更有甚者,三狮滚一绣球,可谓天衣无缝。

表演正式完毕了,顿觉此是非为人谋,契在天机。

闹元宵作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过后便是元宵节,人们可以在那天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灯……

正月十五那天,妈妈带我到绿博园内欣赏花灯。一进门,我便被园内的花灯所吸引。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都有花灯的踪影。 到了晚上,每盏花灯都闪闪发光。熙熙攘攘的人群被花灯所吸引,争先恐后地来欣赏花灯。 在小路的旁边,站着一只可爱的“小狗”,手里还抱着一只金光闪闪的小金鱼,是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鱼。在小狗的身旁,是“喜气洋洋”,一只活泼的小羊提着一盏红通通的小灯笼,在小路上散步。在小路的尽头是一只淘气的小猴子,蹲在地上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点燃炮竹,是祝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大吉大利。还有贼头贼脑的老鼠,任劳任怨的黄牛,温顺可爱的白兔……

园内的花灯各式各样,造型优美,装工精细,真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在这茫茫的灯海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便是龙灯了。它身披金色的铠甲,龙鳞熠熠生辉,龙头威武不屈,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一张血盆大口仿佛能吞入万物。龙尾大摆大摆,龙爪刚劲有力,扶摇直上,龙眼直盯前方,仿佛要一冲上天。

灯展虽然结束了,但是刚才看到的花灯个个让我难以忘。

闹元宵作文7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xx年的历史传统佳节。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小姨家吃完又大又圆又好吃的元宵后,我们一行六人来到六堰广场。此时广场已是灯火通明,人山人海,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我们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焦急地等待着……

突然,随着一声呼啸,一颗“导弹”飞上了天空,像打中了目标似的,“砰”一声地爆炸了,五颜六色的“伞兵”从天而降,快落下来的时候就消失了,随后,各种颜色的“飞弹”都“得到成仙”,飞到天上去了,由于“升仙”的“飞弹”太多了,大家你争我抢,到最后都两败俱伤——爆炸了,有**的、红色的、紫色的……美丽极了!我认为紫色的最好看。广场周围还时不时地传来“噼哩啪啦”的鞭炮声。看到这一片欢乐的景象时,不禁想起李商隐的诗句: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涌衢。

最后,我再告诉大家:全家团圆,坐在一起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不代表着春节的最后一天,热热闹闹地过完了元宵,才算过完了春节哟!作文

闹元宵作文8

我们这里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风俗。正月十五这天,中午吃完饭,我和姥姥、妈妈、姐姐、两个哥哥一起去看芯子,到了那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我们想钻进前面去看,可是,一进去就被人挤出来,过了一会,我一看,哥哥他们怎么不见了呢?问姥姥和妈妈,妈妈说去找,姥姥又说我去找他们吧,然后姥姥去找了,但是我不放心,姥姥总是犯迷糊,还老是掉向,不知道哪是里东,不知道哪里是西。

因为我看不见,妈妈要背我,但背不起来,这时我们看见一个奶奶骑着三轮车过来了,妈妈就让我踩到奶奶的车子上再背我,结果,我们遇到了好人,那奶奶让我和妈妈站到她的车子上,这样我们就看得很远很清楚了。过了一会,一个哥哥来了,他坐到奶奶的车子上的时候,我们都倒了,原来哥哥太重了。我们又回头看见一个人和一个警察打起来了,警察刚把那个人说服了,也把其他人劝说往后退了一些,不过,好事一会变坏事,人们很快又把戏台包围成两个圈,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候哥哥来了,我们就和他回去了。走时,我跟奶奶说:“奶奶再见,谢谢你。”

闹元宵作文9

“元宵节到!元宵节到!”在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中,我推开大门,只见大厅里张灯结彩,热闹极了!我的弟弟穿着崭新的衣服,在大厅里玩耍嬉戏着。在一旁的大人们正在准备搓元宵,还有的大人正在急急忙忙地挂着灯笼。屋子里瞬间焕然一新。

人都到齐了,我们一家人开始热热闹闹地搓起元宵。外婆最有经验,所以她搓得最圆,只见她手里拿着面团,来来回回搓了好几次,把元宵搓得白白胖胖的,就像一个可爱的小胖子在下水前锻炼身体呢!看着外婆灵活地搓着元宵,我也跃跃欲试。抓起面团放在手中,搓来搓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松开了手,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它居然裂了条缝。哎!只好放弃这个面团了。

经过上次的教训,我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地搓。过了一会儿,我就揉了好几个像样的元宵,就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调皮可爱。我的弟弟用手撑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手里的元宵,看来他已经成为小馋猫了。

“咕噜咕噜!”水烧开了。我想着:元宵应该很好吃吧!什么时候好呀……终于好了,咬一口,嘴里顿时感到软绵绵的,甜津津的,十分好吃。

元宵不仅好吃,还象征着团团圆圆。最巧的是妈妈和爷爷都是元宵节生日,所以我们家的元宵节特别有意义!

闹元宵作文10

“噼噼啪啪”,一阵阵鞭炮的响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一道道绽放的礼花划破了漆黑的夜空,热闹的元宵节之夜来到了。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拿上烟花来到院子里。只见天空中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飞升降落,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弹飞射,忽明忽暗,五彩缤纷,把夜幕点缀成了鲜花的世界。

我急不可待地拿出一个“牡丹花”,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导火线。渐渐地,导火线烧完了,火花顿时大显神通,一下子就开出一朵金色的“牡丹花”。一眨眼,这花又化作无数朵小花,四处散开,变幻莫测。一会儿是**的,一会儿是红色的,就像一群变化多端的蝴蝶在飞舞。我高兴地说:“真好看!”

我又点燃了一个魔术弹。一眨眼,火花噌噌噌地飞上天空,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又匆匆忙忙飞走了,真有趣!紧接着,我又点燃了“菊花”。“菊花”盛开了,那火星直冲上十米高的地方,又撒落下来,变成一朵朵正在开放的“白菊”,在空中闪耀。快要落地时,这些“菊花”又变成了一道道白色的闪光,美丽极了。

我越玩兴致越高,越玩花样越多:“孔雀开屏”“宇宙飞船”“运载火箭”。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人们的欢笑声也一阵阵地传来。在这欢乐的声浪中,新春的氛围将我们包围了。

闹元宵作文11

春节刚过,元宵节又踏着欢快的步子向我们走来,吃完元宵看灯会,数花灯猜灯谜,热热闹闹过元宵。

瞧!两匹威风凛凛的马灯拉开了马年灯会的序幕,广场上一盏盏五光十色的灯奕奕生辉,蛇灯、兔灯、猴灯、马灯、龙灯……看那蛇灯,它点着那又大又圆的头,扭动着粗粗的身子,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再看那“飞马”,它有一双炯炯有神地大眼睛,又粗又壮的四肢踩在柔软的草地上,好像在祝我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人们看了赞叹不已。

“猜灯谜啦!猜灯谜啦!”我们随着人群往前走,看见一只只红灯笼下挂着一张张纸条,每张纸条上面都写着一个谜语,正等着大家去揭开谜底呢!我与妹妹看着一个个开心地拿着灯笼上去领奖的人,也想一试身手,我们绞尽脑汁地想,终于猜中了一个,提着灯笼高高兴兴地上台去领奖了。

元宵真的快乐,元宵真的热闹。

闹元宵作文12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了,家家户户都在用笑脸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晚上,我在楼上,听到楼下有一阵阵锣鼓声,我赶紧冲下楼一看。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我挤进人群,看见几只“狮子”正精彩地表演着。突然,一直“狮子”朝我扑过来,好想要把我吃了,我很害怕,连忙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它向我摇头摆尾,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仿佛在说:“你这个胆小鬼!怕了我吧,哈哈哈……”我看了很不服气,就壮着胆子向前走了几步,趁它不注意,偷偷揪了一下它的毛,心里想:哼,叫你得意,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吧!我终于报了这“一吓”之仇。这时,有人放了鞭炮,送他们到下一个地方表演。我一直站在那,看他们慢慢离去,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今年的元宵节,我不仅看了舞狮,还猜了灯谜、放了烟花,真是个令人难忘的元宵。

闹元宵作文13

“元夜琴鼓奏,花街灯如昼。”又是一年元夜时,阖家欢乐!

晚饭后,我们一家上街赏灯。瞧,可爱的小白兔向我们频频招手,长长的耳朵竖的高高的,红红的眼睛,白白的绒毛,栩栩如生;再看看这桃花灯,娇嫩、柔软的花瓣白里透红,红里夹着粉;明亮的星星灯更是让人喜爱,它全身金黄,不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欣赏花灯后,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家也举行了一个小型活动。妈妈把家里挂满了灯谜,猜灯谜也给我带来了快乐。我跃跃欲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打一个字),我想一定是“午”字,我看了看答案,哇!我对喽!

窗外,天空满是绽放的烟花,各色各样,五彩纷呈,紫色的,红色的,金色的,绿色的,美不胜收。它们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太阳,一串串飞向天空,随后又散落大地。虽然它们“开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东方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虽然今年元宵节已经过完了,但我久久难忘。

闹元宵作文14

昨天,我们班在学校举行了“闹元宵”的活动,玩得可开心了,还懂得不少的知识呢!

活动开始了,俞荞妈妈给我们讲了元宵节的由来和干支纪年法,黑板上写着奇异的甲骨文,问我们这是什么字,我们一下次认出,这是“元宵”两个字儿,俞荞妈妈佩服得我们五体投地。当然这也有运气的成份。

演讲结束了,家长们把做灯笼的材料发了下来,我们自己把材料安装好。灯笼的样子各种各样,有的是活泼的小象;有的是精神的长颈鹿;有的是玲珑的小狗;有的是呆萌的猫头鹰;还有是的是胖胖的龙猫……

灯笼做完了,节日的气氛一下子到了一个高潮,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别急别急,还要做汤圆的!家长们把揉好的面团放到我们的桌上,看起来像个白白的大馒头,我真想上去咬一大口。然后家长把“大馒头”平均分成几份,给我们每个人一份,我们把它做成一个个小圆。它们的大小十分不一,有的像金桔,有的像葡萄,有的像砂糖桔,有的像鸽子蛋,还有的像鹌鹑蛋……看来我们的经验还很欠缺。我们组做的汤圆不计其数啊。

这些汤圆看起来都很诱人,我们的口水垂涎三尺,个个都想拿几个吃。

这次活动真有趣,让我回味无穷,开心不已。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回荡着那时快乐的情景呢!

闹元宵作文15

元宵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带我们去白鹭洲公园看花灯。

还没到公园,远远的就能看见很多花灯,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颜六色,灯光闪烁,简直就是一个灯的海洋,灯的世界。一走进入口处,就看见一头巨大的金牛高高在上,直冲天空。“哇,实在太牛了!”我第一个大叫起来。公园里人很多,我们看见一条栩栩如生的灯龙,象是在人群中穿梭着,是不是龙也要到人间来看看热闹,看看人间有没有什么奥秘的东西呢

走着走着,我们看见前面有三条大鲤鱼在河里游来游去,好开心的样子,人们是希望年年有鱼,生活过得更好吧。可不,不远的地方就看到一户人家开着一辆小汽车的造型,旁边还有很多金元宝,这一家人这么开心,应该是很有钱,刚去旅游回来吧。

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就叫我们回家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白鹭洲公园。

闹元宵的诗如下: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元应制》[宋]蔡襄

叠耸青峰宝炬森,端门方伫翠华临。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依韵恭和御制上元观灯》[宋]王珪

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镐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风陋汉才。一曲升平人共乐,君王又尽紫霞杯。

《元夜》[宋]朱淑真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要闹元宵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要闹元宵、闹元宵习俗、闹元宵作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01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