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灯的正确方法

供灯的正确方法,第1张

在供灯的时候,灯盏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大户人家可以准备108盏,普通人家可以准备49盏,最少也要准备9盏。

如此供灯以求得诸星神的庇护和保佑,在祭祀的过程中,祭祀流程十分复杂,如果家中有人不懂祭祀的流程也可以选择在寺庙中祭星,按照当地寺庙的规矩从而执行祭祀的仪式,按照当地的习俗来做就好的。

供灯的由来

佛陀在舍卫国时,国中有个女人叫难陀,她生活贫穷,依靠流浪乞讨为生。因常常看到波斯匿王等王公贵戚在佛前供养,她就想:“我前世没有积累资粮,以致今生贫穷卑贱,现在遇到如此广大的福田,一定要种下福德。”于是她四处乞讨,终于化到一枚钱。拿着这枚钱去买油做灯时,卖油人说根本不够,但是出于同情,就给了她两倍的油,刚好够做一盏灯。

贫女非常高兴,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默默发愿:“我是个很贫穷的人,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的明灯,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发愿之后,她便顶礼而去。

第二天,所有供灯全部熄灭,唯独她这盏灯依然明亮,灯油、灯芯毫无减损,如同新点的一样。目犍连去收拾灯具时,想把它灭掉,等晚上佛讲经时再供,但以各种神通也没办法熄灭。

佛陀告诉他:“声闻弟子的神通,根本不能灭掉发大乘菩提心之人的灯。”并授记贫女未来成佛。这盏灯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举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争相做灯供佛。所以,供灯时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供灯的十大好处有:

1.经常供灯,会让人的眼睛,更加明亮、漂亮,增上视力,散发出祥和之韵。

2.经常供灯,人的宿业会逐渐消减,业果由重转轻,易于远离邪恶罪业,减少造业恶缘。

3.经常供灯,能够开启自性之光,增_上智慧,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更少受到诱惑。

4.经常供灯,会让人的身体清爽,躯体疾病逐渐远离, 体魄恢复健康。

5.经常供灯,会得到善法神守护, -切饿鬼、罗刹、夜叉都不能接近你、侵害你。

6.经常供灯,会让人自觉远离水火、车祸、歹徒、牢狱、刀兵等灾祸,远离是非伤害。

7.经常供灯,可减少恶梦纠缠,助益睡眠,将功德回向给无形众生,更可增添福报。

8.点亮心灯,杜绝邪念,心思通透,光明洞彻,思想平和,人性温和,人生从容。

9.经常供灯,修持功德,具足福报,使得善之本性凸显,成为言行主导,增上福业。

10.经常供灯,人在临终之时,心中无畏无怖,不会堕于恶道, 遭受苦难,而会上升天趣,或投生富贵祥和之家。

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供灯民俗由来

供灯民俗,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节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挂灯、赏灯,有些地方还举办规模盛大的灯会。民俗专家说,元宵节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以下是关于供灯民俗由来内容分享。

供灯民俗由来1

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民间习俗

元宵赏灯的习俗始于东汉时代。相传,汉明帝刘庄信奉佛教,而佛教盛传正月十五是参佛的吉日良辰。于是,他下令皇宫寺庙、民间百姓要在正月十五这天“点灯敬佛”。后来,这一礼仪逐渐演变为民间盛大节日。时至中唐,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灯节。到了宋代,元宵灯节在规模和灯的种类上都比唐代更胜一筹。清代时,达到极致,民间灯会盛行。

供灯祈福

2022年2月15日(农历 壬寅岁正月十五),恰逢元宵佳节,佛教惯例在这天寺院都会举行“元宵吉祥供灯祈福法会”, 无锡市永兴寺将如法启建“元宵祈福法会”。 然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参加法会控制在50人以下,如需参与请提前至客堂预约。

山门正常开放,十方善信随喜燃香祈愿,我们鼓励在线供奉香、花、灯,法师将会为大众在佛前代为呈供、祈福和通疏。为自己、为父母、为亲人朋友点燃新春心灯,点燃新的一年祥运,祈愿家庭幸福、工作顺利、官运亨通、学业有成、生意兴隆、福慧增长,六时吉祥。往诸位善信互相转告,共祈平安!

供灯民俗由来2

元宵节,吃元宵,放鞭炮,供灯盏,打灯笼,想起儿时过元宵节欢乐的场景,仿佛让人又重新回到过去。

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经济拮据的年代,对乡下孩子们来说,整个正月是新年,元宵节把年味推向高潮,有好吃的、有新衣穿,有鞭炮放、有灯笼玩,心中的期盼与喜悦,胜过今天的孩子。

元宵节前两天,各家各户忙着做灯盏。灯盏不是灯,是蒸馍;人们又偏偏不叫馍,因元宵节民间又称“灯节”,过灯节蒸出的馍,称“灯盏”。用发酵的米面,在案板上揉成面剂,刀切小团,用手捏搓,做成像龙、狗、石磨、庙宇等不同造型的馍。

灯盏蒸馍,品种繁多,形状各异。像井龙王,火神灶爷、石神碾磨、土地爷,山神、路神、河神,天神娘娘,十二生肖等等,惟妙惟肖。凡与农村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事或物,都可形象地做出。

灯盏馍独特之处,在馍中间做一小窝窝,窝内放置少量小磨香油,用棉线或棉絮做成灯捻,点燃后即成一盏灯,灯燃熟馍上。灯盏馍比我们平时吃的馍大两倍,专门用作祭祀的头贡。

灯盏供奉神灵后,家人分享食吃,叫“咬灾”。谁家有人身体多病,或养殖畜禽不旺,或庄稼收成欠收等,人们都视为不吉现象,以祈求上苍仙界、凡间神灵庇佑,祛病消灾,四季平安。

元宵节头天傍晚,趁天还没黑,母亲提着满满一竹筐灯盏馍和一瓶烧酒、一块肥肉及果品、黄纸、香等供品,带上我与弟妹,先来到村西水井台边,燃起龙王灯盏馍,虔诚地向水井跪拜、作揖、磕头、烧纸,祈求龙王神保佑;接着在村东头石磨旁,重复着相同礼数祭拜。

到天黑下来,村子传来鞭炮声,四面八方的朝祭路上,大人们带着小孩有说有笑回家。晚饭前,八仙桌上摆放刚祭完的供馍,上面用枣子、花生和青红萝卜丝丁等镶成的漂亮图案,看上去十分诱人,咬上一口,又甜又香。

吃完晚饭后,孩子们开始打灯笼。灯笼用竹篾作罩架,硬纸片铺底,底座中央放根蜡烛,细铁丝固牢,红纸糊严实,写上“福、禄、寿、囍”等字,一盏灯笼即成。人们做成狮子灯、天狗灯、走马灯、金鱼灯、六棱灯、八角灯、吉祥如意灯等灯笼。

元宵灯多以小小圆圆的红灯笼居多,也有椭圆形、正方形、长筒形或者金鱼形等等,各式各样的红灯笼,都是舅家人在元宵节头天就送给外甥打的,传承千年的民间习俗: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掌灯时分,月上树梢,全村孩子不约而同地打起灯笼,欢天喜地从自家走出来,挨家串门叫人。几十个小伙伴打着各自的灯笼,在村里村外和巷道弄口畅游,嘴里唱着“打灯笼不忘舅,灯笼照亮舅家路,三更半夜娘催喊,灯笼灭了回家睡。”

小伙伴们跑累了,席地而坐凝视灯笼傻笑。歇够了铆足劲,又继续奔走。有调皮的孩子,故意用手中灯笼去撞别人的;被撞的灯笼左摇右晃,被里面蜡烛燃烧成灰烬,小伙伴难过地大哭着跑回家。

第二天,被毁灯笼的孩子,又提着父亲新做的灯笼找伙伴陪玩。还有不怕撞的灯笼,用一个带把儿的旧茶杯,里面点根短蜡烛,灯光闪闪亮亮,指哪亮哪,走到哪都特别耀眼,备受伙伴们羡慕。

元宵节供灯盏,打灯笼,承载着古老乡风民俗,传递着民族传统文化。

供灯民俗由来3

元宵节为何张灯?

一说是沿汉武帝时祠太一自昏至昼的故事;

一说是道家所兴,因为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所以纵乐张灯;

一说是源自佛教。

那么,哪种说法正确呢?

元宵节张灯是佛家的.专利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从宫中斗法到燃灯供佛

另有一说亦认为,我国始行元宵张灯,是在东汉。据传是当时佛家与道家斗法的结果。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遇到道家的责难,结果在宫廷中与道士角试法力,烧经像无损而发光,汉明帝因而崇敬佛法,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表佛法大明。佛家的神灯火种在中国大地点燃之后,就逐渐地燎原起来。佛僧积极劝导人们张灯,北齐时僧人那连提耶舍就曾译《施灯功德经》一卷,备说施灯之功德。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供灯礼佛有莫大功德

以上不论哪种说法,都足以说明元宵节张灯的确源于佛教,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谓“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而灯火的照耀则有两种妙用:一是破人世之阴暗;二是现佛法之光明,以摧芸芸众生之烦恼。

因此在佛教仪式中,就把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经典中反复宣说“百千灯明忏悔罪”,“为世灯明最福田”,同时,元宵节燃灯,在从前是烧蜡烛、燃油灯。灯代表智慧,驱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烧自己,照耀他人。因此,在元宵节这一天张灯、供佛,有莫大功德利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877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