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侯罗的密行是什么罗侯罗为什么留形住世

罗侯罗的密行是什么罗侯罗为什么留形住世,第1张

密行是指持戒严密的修行,罗睺罗曾经有些不拘小节,佛陀特地为他开始后,他就严守制戒,精进修道,终证阿罗汉果,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

有一种说法,罗侯罗是十六罗汉之一,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

贤善成就,普愿吉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在僧团中,成为龙象人物的是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难陀等,而不是罗睺罗。一个严肃于密行持戒的人,他只是默默无声的修道,默默无声的与世无争,或者,因为罗睺罗是佛子的关系,佛陀对他有特别多的限制,我们知道罗睺罗有柔顺的性格,有坚强的秉赋,但我们也知道他的比丘生活,并不是怎样的活跃!

所以,关于他热心说法,以及与外道议论的事迹,在经典里都不见记载,也不见流传。正如佛陀所说的,罗睺罗是一个严于禁戒细行的人,是一个密行第一的人!

关于罗睺罗什么时候入灭,这正如他的出生,有两种说法,有的说佛陀十九岁时,生子罗睺罗;有的说,佛陀二十五岁时生子罗睺罗。说到入灭,也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在佛陀涅槃数年前就已入灭;一是说佛陀涅槃时,他还服侍在佛陀的座前。

印度是一个不重史实事迹的国家,我们中国也有不少喜夸大的翻译者。在经典里零星记载着的佛陀及圣弟子们的事迹,实在需要有一番剪裁的工夫!

根据经里可靠的记事,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比丘尼是七十八岁入灭的,而罗睺罗的入灭还要较早些。那是一天晚上,耶输陀罗想着很多事情,她想:「憍昙弥、莲华色都已入灭,爱子罗睺罗也进入涅槃,我是和佛陀同年出生,今年已经七十八岁的高龄,听说佛陀八十岁那年将涅槃,本想和他同日入灭,虽然现在对佛陀只有法情而没有私情,可是这仍大不尊敬,还是早些入灭好。」

耶输陀罗获得佛陀的允许,向佛陀顶礼感谢之后,现神通腾空而去,当夜于自己的房中,在定中入灭。

依据耶输陀罗入灭的记事,罗睺罗是早在父母涅槃之前就已入灭,照这样来说,罗睺罗入灭的年龄应该不会超过六十岁,大概只活了五十岁左右而已。

当然,觉悟的圣者对死的看法,无论迟早,都视之是很平常的。舍去虚幻不实的色身,把生命安住于法性理体之内,这不但不必悲哀,反而是很幸运的事!修道者的证悟解脱,就是要把生命栖息于安稳的住处!

罗睺罗的入灭,并不是「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罗睺罗在他二十岁那年就觉悟证果,这是人生最大的目的,他已经达到了,所以他安心微笑着入灭。

让罗睺罗的天真、温和、忍让、坚强、沉着等的美德和风范,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吧!让我们对这天下第一的幸福儿,表达最虔敬的赞礼吧!

罗睺罗没有后代。

罗睺罗是属于童子出家,没有结婚,出家后不久就证了阿罗汉。

罗侯罗,释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儿子,也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声闻”,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为梵语Rohula的音译。又为“罗护罗”,意为“覆障”、“障月”、“执月”的意思。

罗睺罗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所生。又作罗护罗、罗怙罗、罗吼罗、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云、罗芸。意译覆障、障月、执日。

(一)沙弥之始

罗睺罗,汉译覆障。罗什解释,母腹六年,胎所覆障,因以为名。是悉达多与耶输陀罗之子。关于他的出生有二说,一说悉达多十九岁(西元前547年)生了他,另二十五岁(西元前541年)时生了他。佛于成道第六年(前526年)应父亲净饭王之请,从摩竭陀国回到故乡迦毗罗省亲,罗睺罗见到生父非常欢喜,经常跟在佛的身后来来去去。佛想到未来迦毗罗国的王位,一定由王孙罗睺罗来继承,幼童做万民之主,非国家之福。佛就叫舍利弗收他出家,做僧团中最初的沙弥。叫目犍连为他剃头,舍利弗为说沙弥十戒,是僧团中沙弥之始。

初出家的罗睺罗仍旧十分顽皮,当一些宰官、长者、居士来探问佛时。问他佛在什么地方,他总是捉弄别人。佛在竹林精舍时,他骗人说在耆阇窟山,他看到别人上当,来回奔跑着,哈哈大笑。这件事传到佛的耳中,就狠狠地批评说: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结果谁也不爱护你,珍摄你,到了命终的时候,还要堕在三恶道中。佛的恳切、严厉教诫,使罗睺罗善根萌发,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二)修忍辱法

罗睺罗一天听佛说法回来,房间被别的比丘占去了,并把他的衣钵等物扔在门外。当时又落起滂沱大雨,罗睺罗无处躲藏,只有到厕所里坐禅。一切低洼处的蛇洞被水淹没,藏在洞里的黑蛇纷纷逃出,对他的生命威胁甚大。佛知道这一情况,立即将他喊到自己的房间内。本来戒律规定比丘和沙弥不能同住一室,现在重新规定比丘和沙弥在一室可以同住两夜。还有一次罗睺罗跟舍利弗在王舍城乞食,一个流氓将沙子投进舍利弗的钵内,并用木棍打破了罗睺罗的头。舍利弗安慰他说:佛陀常教诫我们:在荣誉时候,不能使心高举;受侮辱时候,不能心生嗔恨。罗睺罗,应制伏嗔恨心,严守忍辱。世间没有比忍辱更勇敢的人,任何力量也战胜不过忍辱。罗睺罗听师父舍利弗的开导,内心很平静地到河边用净水洗涤身上的血污。佛知道此事又教育他说:有智慧的人,能见到深远的因果,克服嗔心,多行忍辱。能忍恶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灾难之祸。忍是大海中的舟航,能度一切苦难;忍是病者良药,能救垂危的病人。我能成佛,独步三界,主要是心地安稳,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贵。

(三)密行第一

罗睺罗因是净饭王的王孙,佛陀的爱子,在僧团中地位很高,经常受到称赞。佛陀对他要求特别严格,教育他严持毗尼,精进修道。有一次佛对他说法,要观色是无常,受想行识也是无常。人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不应执著。并要求一人独自在精舍里,结跏趺坐,一心思维这个道理。又教他用慈悲观除嗔恨心,用不净观除贪欲心,用数息观除散乱心,用因缘观除愚痴心。罗睺罗依此修行,进步很快。佛看他就要证得圣果了,又对他说: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来对待一切人和事,你的心量就可以同宇宙一样广阔。把一切众生容纳到心中,即可以灭恶。罗睺罗听了佛陀的说法,即从座起,顶礼佛陀说:佛陀,我的烦恼已尽,我已证得圣果。佛陀听后赞叹说:在我的弟子中,罗睺罗比丘是密行第一,因为他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从不表现自己,总是默默修持和工作著。

罗睺罗证得圣果,在家信徒对他供养很多,迦毗罗国一位长者供养他一座精舍,使罗睺罗及其弟子在这里修持说法。但那位长者对精舍内的事物横加干涉,使僧众不愉快。佛知道此事,令罗睺罗告诉那位长者,问他供养精舍的目的何在?如果是施僧,施出去的东西就无权再过问。如果他要管理,精舍由僧主持,信众护法则可以,管理则不可行。罗睺罗将佛的意见告诉长者后,他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对罗睺罗怨恨。就趁罗睺罗不在的机会,把精舍供养给别的比丘。罗睺罗回来知道这变化后,又把此事报告佛陀,佛马上对所有的比丘说:曾经一度布施过人的东西,即使那施主要再送给你,你也不应该接受。佛陀制定这条戒律,是为了避免僧团内部出现争夺寺产的纠纷。

一,摩诃迦叶——头陀第一

也称大迦叶,因为佛陀弟子中叫迦叶的很多,一般说大迦叶就是指的摩诃迦叶。他专修头陀苦行,一直是独来独往,后来即使到了老年,还一直坚修苦行,因为他是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苦行得到第一人,禅宗就将其尊为头陀第一。他和佛陀著名的“沾花一笑”的故事一直传诵至今。大迦叶还是第一次佛典结集的负责人,由于圆满完成这次结集的任务,大迦叶从此名闻天下。世尊入灭之际,他正在北方行脚,得到消息后,悲伤不已,昼夜兼程赶回,跪拜于佛的棺前,痛哭不止,立志结集佛典,留住法脉,建造人间净土。传说在结集完经典,阿难继承法脉以后,大迦叶就进入鸡足山入定,等待下一尊佛弥勒出世,方行涅槃。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

阿难陀也称阿难尊者,是提婆达多的弟弟,甘露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佛最小的堂弟,25岁出家,侍从世尊达25年之久。他生性博闻强记,闻一知十,世尊为了让他继承法脉,把前二十年所讲之经又给阿难重讲了一遍。所以,在第一次经典结集当中,大部分的经文,都是凭阿难的记忆而口述的,被后人誉为“多闻第一”。他天性慈悲温和,容貌俊俏,深得女人的爱慕,所以屡遭女祸。阿难在佛陀生前并未开悟,后经大迦叶教诫,发奋修行,终于开悟,于120岁时从容灭度。

三,舍利弗——智慧第一

原名优婆底沙,详名舍利佛多罗,又名舍利子。自幼聪慧,精通百艺,他与朋友俱律陀,拥有很多弟子,声势浩大,后得知世尊的盛名,仰慕不已,于是率领三百多弟子,在竹林精舍皈依佛陀,受具足戒,弟妹六人全部出家成为世尊弟子。舍利弗的皈依,使僧团的队伍更加壮大,佛陀的影响力更为广泛,佛陀称赞他为法将,占弟子中的首座,佛经中很多都是他和佛陀一问一答,相得益彰,后被称为智慧第一。

四,须菩提——解空第一

须菩提出生于舍卫城婆罗门教家庭,是给孤独长者之弟,长者鸠留之子。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第一”。电视剧《西游记》中,传授孙悟空本领的师父,就是须菩提。

五,富楼那——说法第一

富楼那意译为满意子,满愿子,出生于迦吡罗卫城郊的罗那拔多村,是迦吡罗城长者之子,辩才无碍,善说诸法实相。因为他善于讲法,通达诸法的理体,通过听他讲法而得到度脱的,多达九万九千人,所以被称为“说法第一”。

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

世间多称目连尊者,少年时与舍利弗是好友,自幼就立志离俗修道,后与舍利弗一同皈依佛陀。目连被称为神通第一而闻名,目连非常孝顺父母,“目连救母”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佛教中的“盂兰盆节”也是因他救母的故事而来。

七,摩诃迦旃延——论议第一

摩诃迦旃延为梵语音译,意思是文饰,其本名为那罗陀。其父为吠陀学的论师,他继承其父的血统,成为一位贤明的长者,后来皈依佛陀,成为僧团的一员后,更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的特长就是能言善辩,辩才无碍,无论任何人来和他辩论,他都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被誉为论议第一。

八,阿那律——天眼第一

阿那律又名阿尼卢陀,是白饭王的儿子,世尊的堂弟。有一次,阿那律听佛陀讲法,因疲倦而昏昏欲睡,受到佛陀的斥责。为此,他深感羞愧,立志昼夜不眠,以致后来双目失明,后因精进修道,勇猛精进,终于修得天眼通,被人誉为“天眼第一”。

九,优婆离——持戒第一

优婆离是梵语音译,意思是近取或近执。他出身于首陀罗——当时印度被视为最低贱的民族,开始是王舍城的一名理发师,但他本性忠厚善良,工作热心,深得宫廷王公贵族的信任,后来就和释迦族的公子们一道发心皈依佛陀了。优婆离精于戒律,持戒严谨,被誉为“持戒第一”,后来在结集经典的时候,律藏部分都是由他诵出的。

十,罗睺罗——密行第一

罗睺罗是世尊的儿子,母亲是耶输陀罗。罗睺罗刚出生后第七天,佛陀便离开王宫出家了,罗睺罗于15岁时从舍利弗出家,成为佛教僧团中最早出现的沙弥。由于罗睺罗十分顽皮,修行经常懈怠,受到佛陀的严厉教诫。从此发誓严守戒律,精进修行,再没有放逸违犯,因此被誉为“密行第一

以上就是关于罗侯罗的密行是什么罗侯罗为什么留形住世全部的内容,包括:罗侯罗的密行是什么罗侯罗为什么留形住世、罗睺罗的可赞美的入灭、罗睺罗有后代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64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