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女有谁

四大才女有谁,第1张

1,千载名女 卓文君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2,一代女文豪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的哥哥班固修前汉书,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还在班昭的父亲班彪的时候,就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她的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班固,九岁能作文,稍大一点,博览众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前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前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汉书,并打动汉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归洛阳。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班昭主要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汉和帝在班超死后不久就驾崩了,在后来的孝殇帝,孝安帝时期,均由邓太后临朝听政。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

3,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军大起义,董卓进军洛阳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处死。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来兵皆胡羌,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后来,曹操当上宰相,想到少年时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派使者把她赎回来。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

蔡文姬回到故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正在大宴宾客,蔡文姬上堂跪下,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又是叩头。曹操念及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宽恕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而救了董祀一命。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有了好转。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她的丈夫卫仲道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卫家的人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

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

4,千古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小时,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十八时,嫁与赵明诚为妻。

赵明诚酷好金石,攻读经史。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不料,赵、李的父亲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宋徽宗穷极奢丽,激起各地起义,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赵构成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定国号“建炎”。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职的赵明诚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赶到建康,为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又是五年过去了,李清照带着他们夫妇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和赵明诚的一些手稿,流徒东西各地,先后到了越州、台州、温州、衢州,最后到了杭州。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

庐隐、石评梅、萧红和张爱玲

20世纪"五四"时期及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庐隐、石评梅、萧红和张爱玲就是那个时代女性文学的四位代表作家,被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四大才女"。四位中除张爱玲外,由于各自的病因,庐隐的全部创作生涯只有十二、三年;石评梅还不到六、七年时间;萧红的创作也才有七、八个春秋。虽然她们创作的时间很短,但却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思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四大才女中,除张爱玲外,庐隐、石评梅、萧红均非永年,都是在风华正茂,作品日臻成熟之时撒手人寰。庐隐死于临盆难产子宫破裂;石评梅死于流行性脑炎;萧红则死于肺结核。她们的悄然逝去,对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她们的确才情并茂、文华出众、极有见地,令当时乃至现在的人折服。她们的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们的全面修养和综合的审美眼光激发了她们的艺术创造力,这对加强作品厚度,提高作品品位,使文化氛围达到更浓郁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众喜欢她们的作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对于当今的创作者来说更是一个鲜明的比照。

庐隐是一位思辩才识相当健全的女性,她提出了妇女走上社会获得其做人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她性格极其热烈,据她自传说,少时既失父母之爱,长大后又常受命运的播弄,一个热情人处于这样冷酷环境,好像一株玫瑰花种在冰天雪窖,叫它怎样可以蓓蕾?她创痛的心灵要求爱情的慰藉,正等于花之需要阳光的温煦呢。在庐隐的作品中尤其是《象牙戒指》,我们可以看出她矛盾的性格。她的散文作品有一大类明显地是自我感受的渲泄与陈述。她用"灰色眼睛看人生",作品不粉饰、不掩盖,即使弥散着"悲哀"也绝对的真诚。庐隐的苦闷,现代人不曾感觉到,但在别人看来讳莫如深,唯恐人知,庐隐却很坦白地暴露出来,又能从世俗非笑中毅然决然找寻她苦闷的路。这就是她的天真可爱和伟大之处。

石评梅的作品不仅有缠绕不清的哲学臆病和清冷的悲哀色彩,而且在感情的层面上更为脆弱更为哀苦,通篇充满了"冷月、孤坟、落花、哀鸣、残叶"等冷艳的词汇,她的作品仿佛是一串串泪珠汇成,可谓满纸辛酸泪。然而她的善感与抑郁的气质并不妨碍她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而是从悲观主义的角度循着情感的悲哀逻辑进行思辩与觉悟,表现一种极热烈又悲哀至极的呐喊。庐隐曾评价她说,石评梅注定了她是悲剧中的主角。她经历了幻想到现实痛苦与虚幻、失望、渴望到仇恨、破坏、反抗的全部悲剧起落的连续过程、情感苦旅和这中间巨大的思考时空,她的散文就是她心迹的真实记录。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张爱玲也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出生在上海一个门弟显赫的家庭。她的外曾祖父是著名人物李鸿章,家庭对她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她受到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她的作品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去找寻和把握都市市民在历史进程中真实的精神状态,体现了都市平民化倾向和浓郁的市民情趣。她谈的都是自己的所历、所见、所悟和所感,既是对世俗生活的认同,又不拒绝享受现世人生,却也不愿意苟同,这也是张爱玲"俗"却不俗的所在。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先生曾评价说,张爱玲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但她创造了生之和谐,而仍然不能满足于这和谐。她的心喜悦而烦恼,仿佛是一只鸽子时时要冲破这美丽的山川,飞到无际的天空,那辽远的、辽远的去处,或者坠落到海水的极深去处,而在那里诉说她的秘密。她所寻觅的是,在世界上有一点顶红顶红的红色,或者是一点顶黑顶黑的黑色,作为她的皈依。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以及卓文君。

这四位女子都在我国的文化历史当中有着广为流传的名声,在民间更是家喻户晓,因为她们都是我国历史上才华横溢、德才兼备的女性代表人物,因而备受世人尊崇。

卓文君:汉代才女,善鼓琴。家中富贵的卓文君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且夫唱妇随,当站卖酒,而司马相如在得卓文君帮助后也终得成名天下。

蔡文姬: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管之女,字昭姬(因避讳司马昭改为文姬),自幼博学3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东卫家,被掳至南匈奴后再嫁给匈奴左贤王。后被曹操赎回,在回归故十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的痛苦中终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归来后蔡文姬嫁给了董祀。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以词著名,兼工诗文。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文词绝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人唐代女诗人、政治家,有巾帼宰相之名,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多年,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唐朝四大才女是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

李冶字季兰,中唐初期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

薛涛,字洪度(又作宏度),长安(今西安)人,父薛郧,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为女冠三杰。作为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善歌舞,攻诗词,曾创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

刘采春,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

鱼玄机,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卒于唐咸通九年(868)。字幼微,一字蕙兰,出生于鄠杜,长安(今西安)人。

一、四大美女

1、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 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2、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前19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

3、貂蝉

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4、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二、四大名妓

1、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浙江嘉兴人。 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2、苏小小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

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姬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

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3、李师师

李师师(1090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师师是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王黼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掳,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4、陈圆圆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 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三、四大才子

1、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2、祝枝山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

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3、文征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

4、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美女

                       百度百科——四大名妓

                       百度百科——四大才子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以及卓文君,这四位女子都在我国的文化历史当中有着广为流传的名声,在民间更是家喻户晓,因为她们都是我国历史上才华横溢、德才兼备的女性代表人物,因而备受世人尊崇。

蔡文姬的本名叫做蔡琰,字昭姬,后来因为要避讳司马昭的名,因而改为文姬。蔡文姬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之女,受家庭环境影响,因而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李清照是我国宋朝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还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她的词作在宋代词苑当中独树一帜,非常受人赞赏。

上官婉儿,别称叫做上官昭容,她是唐朝时期的以为女官,十分有才华,因为其聪慧善文,在当时还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卓文君是汉代时期有名的才女,她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1](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

杨玉环(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芮城)人。[1]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

貂蝉(生卒年不详),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1]

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夫人(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西施,子姓施氏(7月19日出生,具体生卒年不详,一说卒于前473年),一作先施[1],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出身贫寒,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以上就是关于四大才女有谁全部的内容,包括:四大才女有谁、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是谁、唐朝四大才女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73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