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简介!

康熙大帝简介!,第1张

康熙帝,满族,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明清两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帝的第三子,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的景仁宫,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卒于畅春园。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景陵”。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1]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2],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1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1月13日),满族,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明清两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帝的第三子,母为孝康章皇后,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以文字狱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来的地位。

康熙8岁即位,14岁时亲政,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夺取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新增人丁永不加赋”,想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但实际根本无法操作,不到十年就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彻底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变成了一句没有意义的空话。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现书籍多记载为金鸡纳霜,误,金鸡纳霜到十九世纪才被提取出来))、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但是这一对西学的爱好仅限于其个人,汉族士大夫阶层独尊儒术的传统不可动摇,康熙并未采取推动西学的措施。康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数学修养最高的帝王,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他亲自命名翻译的。

康熙为了孤立台湾,实行海禁,进行迁界禁海给沿海百姓造成苦难,也首开闭关锁国之始。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景陵”。

2乾隆帝 Qianlong Emperor (1711—1799)

姓:爱新觉罗(Aixīn-Juéluó/Aisin-Gioro)

名:弘历(Hónglì/Hung Li)

统治时期: 1735年10月18日–1796年02月08日

年号:乾隆(Qiánlóng/Ch'ien-lung)

年号(满文):abakai wehiyehei

年号起讫: 1736年02月12日–1796年02月08日

庙号:高宗(Gāozōng/Gaodzung)

谥号:

简称:纯皇帝(Emperor Chún)

全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Emperor Fǎtiān Lóngyùn Zhìchéng Xiānjué Tǐyuán Lìjí Fūwén

Fènwǔ Qīnmíng Xiàocí Shénshèng Chún)

备注:姓名分别以汉语拼音和满文注音(不包括谥号)

日期使用阳历

“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令皆无一仿佛者——乾隆自评我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本不需外夷货物,……朕体谅西洋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开设洋行,满足夷人所需。……天朝法制森严,每一尽土地都开于版图,不容分制,英人请求赏给土地一事,断不可行,……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全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乾隆答外国通商使臣

清高宗乾隆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谥号“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嘉庆),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一说乾隆的实际统治期持续至其逝世)。所以,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简介 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名玄烨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洪声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祖时年八岁,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发端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去世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顺有加,每年亲自侍奉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往寿宁宫探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皇帝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其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直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除却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积极抵抗外国势力侵略,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于北京京郊畅春园,享年69岁,庙号圣祖,是为清朝唯一有圣字庙号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灵,其仁德在乾,功勋于坤,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秋!

以上就是关于康熙大帝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康熙大帝简介!、康熙的详细简介、谁有康熙.雍正.乾隆的简介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49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