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把首都定在南京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把首都定在南京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记载,第1张

朱元璋即位时,北方尚未平定,北元在华北、西北势力较大,北方大城市仍处于北元威胁之下。 相比之下,朱元璋经营多年的南京比较安全,适合明朝创立初期成为明朝首都。

南京位于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也是元末战乱破坏程度较低的地区。 当时,其他地区城市战乱灾情严重,迁都难以承担经济负担,朱元璋在考虑迁都之前需要恢复经济。

五乱华以后,北方人民多次南迁,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而且把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南方有力地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北方在经历了多次战乱之后。

一、历史原因造成的

人口锐减,经济大起大落,南方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很少受到战乱的影响,经济快速发展超过北方,唐宋以后逐渐成为税收的重要征收地。

南京不仅地处江南交通要道,而且本身也是许多朝代的首都之地,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朱元璋前期也主要在南京周围逐渐壮大自己。

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古代战争最重要的是后勤补给,金陵满足朱元璋部队迅速得到补给,除了其经济比较发达外,还可以支撑首都建设的花店。

1368年明朝成立,朱元璋只是在南京称帝,并没有马上决定在南京定都,这是因为当时有些人认为应该在中原定都。

三、风水宝地?

明鱼朱元璋起兵后,运用谋士冯国用的建议迅速攻占六朝古都金陵,改名应天府。

原本只是想把金陵这座有帝王气息的城市作为自己的革命根据地,重新谋求霸业。

在刘伯温顾问的劝说下,朱元璋决定暂定南京为帝都,全国统一后重新筛选都城。

但毕竟朱元璋一生不迁都,反而儿子朱棣夺取皇位后迁都北京,究竟原因其实就是封建二字。

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定都北京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明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由盛转衰,后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灭。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先后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别称南明或后明,清人称之为伪明,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了明郑势力,后其子郑成功及其孙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时期。

大明开国

参见:元末农民起义、明朝统一战争、西吴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不久,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1360年,鄱阳湖水战使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败亡。1364年,朱元璋称王,史称“西吴”,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1366年小明王、刘福通被廖永忠沉于瓜步江中溺死。

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朱元璋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李善长因此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坐死,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

明朝时期的应天府,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带领大军,日夜围攻,用了十天的时间,把元末重镇集庆(江苏南京)拿了下来。当他称帝后,就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并作为自己的都城,同时把开封(河南开封)作为陪都。

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扩展资料: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攻占南京后称帝,改元永乐。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行使双京制,应天府(南京)和顺天府(北京)合称二京府。1430年,郑和从南京龙江关(今下关)启航,率领27万余官兵,驾驶宝船61艘,开始第七次远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应天府

百度百科——南京

1、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明初,朱元璋攻下北平(北京),询问大臣可否在此建都。臣僚们认为这是元代亡国之地,王气已尽,不宜建都。翰林修撰鲍频说:胡主起自沙漠,立国在燕,及是百年,地气已尽。南京兴王之地,不必改图。

2、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明成祖在靖难之役赶走明惠帝后,他不愿意到南京去当皇帝,有意留在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封地(时称燕京),龙潜于此,多有经营。上有所好,下必应之,他的臣僚纷纷表示赞同。《明实录·太宗实录》记载群臣上疏:“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以上就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把首都定在南京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记载全部的内容,包括:明太祖朱元璋把首都定在南京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记载、朱元璋和朱棣分别定都在哪里、明朝开始的首都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30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