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是什么意思

清朝入关是什么意思,第1张

1、释义

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中华第二次亡国。

2、历史背景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京师,崇祯帝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张献忠也率军进入四川。就在明末农民起义进入高潮时,而满洲军事集团蠢蠢欲动。

3、战争结果

由于明末的瘟疫、大饥荒和农民起义导致了大批人死亡,因此清军入关时的人口应在8000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清朝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1,0633326人(减少了4000多万),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而在清朝控制全国后的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关后第48年),全国人口也只有1,9432753人。仅相当于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1711年(康熙五十年)全国人丁数仅2464万余,当时的总人口也应在6000万左右。所以估计清军入关导致至少5000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死于战乱。

满人入关也可以称为清军入关:

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满洲的前身是女真,明朝时隶属奴儿干都司管辖。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建立了后金汗国。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天命四年)后金八旗军在萨尔浒之战中击溃明军,并趁势夺取辽东(今辽宁)七十余城。天启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后金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沈阳,改称“盛京”。崇祯九年(1636年,清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仿效明朝陆续建立政权机构,又东征朝鲜,西联蒙古,势力日益强大。

满洲人看到明政府内部的危机日益激化,早就有灭亡明朝、占据中原的野心。他们一方面招降纳叛,对明朝官僚尽力收买,诸如李永芳、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祖大寿、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都先后投靠了满洲,得其重用,并从孔有德等投降者那里学来火炮制造技术,给明朝造成重大威胁。另一方面又经常派兵打进长城,在河北、山东等地烧杀抢掠,甚至三度包围京师,造成“己巳之变”等朝野震惊的事变,清军最深曾攻入济南。满洲军先后掳走汉人97万(其中包括明朝德王朱由枢),掠夺财帛牲口无数。农民军占领西安后,清摄政王多尔衮曾经致书李自成,招诱农民军,要和农民军“协谋同力,并取中原”,无果而终。

我认为后金入关夺取政权不算是当时十分恶劣的异族入侵。

如果只看与明朝及南明的战争时期以及大部分满清统治时期,后金的入侵行动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也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比较大的伤害。

如果从努尔什么叫侵略?什么叫民族融合?标准在我看来很简单,首先不能以人数来看,多数裔统制少数裔或者反过来都不是必然的侵略,要看被统治民族:

1是不是要被迫改变自己的文化,包括官方语言,传统服饰,礼仪礼节等。

2是不是可以法外处理被统治民族,如滥杀无辜、强抢财物等。

按照这个标准日本一定是侵略,改日语,滥杀无辜,烧杀抢掠。清朝前期是的,留法不留头,入住后基本上还是保留的汉人的传统尤其儒家礼仪,包括汉语等,另外皇族、满人也没有公开的掠夺普通百姓。所以说,这样看来不算是十分恶劣的异族入侵。

而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说,满清统治本来没那么招人恨,中国古代也有少数民族统治的先例,但满清入关之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残暴统治及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却是非常可恨的。所以我觉得他们确实是对中华民族造成了伤害,属于一般的异族入侵。

而站在第三者角度看,日本人如果成功入侵,那么与满清当年的入侵其实是一样的。假如日本人在中国永远执政下去,消灭了中华文化,那日本就是彻底成功了;假如日本人最后又被中国人赶出中国,回到日本,那日本也并不算吃亏,基本类似于现在的状态。

从努尔哈赤的兴起就代表着明朝势力的衰亡。

努尔哈赤贫苦出身,为报父仇,卧薪尝胆,胸有大志,以十三副遗甲起事,逐渐统一满清,然后敢雄视明朝,与它争夺高下一二。

可见明朝是真的不行了,越来越不行了,一个皇帝比一个皇帝昏庸,好不容易有一个贤相张居正为了明朝殚精竭虑,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明朝得以苟延残喘一下。

但是万历皇帝一亲政就想叛逆一下,听信谗言将一切的改革付诸东流,自己也因为一点事情不顺自己的心意,从此不再上朝,不在管天下危亡。

而努尔哈赤不同,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理想,不仅仅是为报父仇,更多的是为了取得更广大的领土。

而明朝呢却在不断的宦官专权之下,不断的杀害忠臣,熊廷弼是一员战将,御敌有方,努尔哈赤在他面前不能越雷次一步,但是却被奸邪小人所谗言,皇帝也十分听从,马上将他下狱,然后进行了杀害。

明朝也感觉到了努尔哈赤的威胁,也曾派出大军前去攻击,还是五路大军,但是没想到却被努尔哈赤一一击破,明朝大军变得大败,惨败,再无出兵攻打努尔哈赤的勇气,这就是朝无贤将的因果。

努尔哈赤从此更加强大,更加不可战胜,这就是一个衰亡面对兴盛想要控制,压制,但是它却改变不了自己命运的结果。

在熊廷弼之后有孙承宗,同样治军有方,对付努尔哈赤有战略有谋略,同样是被小人所谗言,贬官了。

而满清这边努尔哈赤虽死,但却还有皇太极继位,下面还有勇猛善战,智略无双的多尔衮。

而明朝只不过多了一个多疑的皇帝崇祯,但最后却也把最后一个能防御满清的将领袁崇焕杀害了。

所以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一个兴盛代替这一种衰亡。

满清入关绝非偶然,就算没有吴三桂的帮助,他们也会有其他的途径打入中原。当时能够跟清军抗衡的是李自成的起义军,而李自成的起义军却在关键时候感染了鼠疫,这样清军就成了唯一有能力能够夺得天下的势力,所以清军入关是必然。

1644年清军成功入关,即使这一次不成功,也会有下一次、下下次,清军早晚会入关,这是历史的必然。明朝末年的时候天灾不断,老百姓民不聊生,饭都吃不饱。从嘉靖年间开始,中原地区的天气就变得极为恶劣,出现了罕见的极寒现象,一直到道光年间,这种现象才消失。也就是说,面对无法避免的天灾,明朝应付不来,而清朝却能很好地处理,说明清朝的统治还是比明朝更加有优越性的。

明朝的地理位置比起清军来说其实是有劣势的,明朝位于南方,而清军则在北,清军早就适应了北方寒冷的天气,而明军则不能适应。明军想要打击清军,就要一直向北进军,而清军只需要往北方撤退,明军的供给就会跟不上来,明军也无法适应寒冷的天气,这种情况就只能放弃主动进攻,选择被动防御。

明朝常年受到来自多方势力的打压,国内还有很多起义军,明朝是强弩之末,而清军才刚刚崛起,此时的清军完全有能力将明朝取而代之。明朝内部人员还明争暗斗,而皇太极组建的八旗则团结一致,使得清军的实力更上一筹,为后来的入关奠定了基础。

明朝灭亡之后,明朝残余势力很快建立了南明,只不过南明却是不成气候的。那些王爷们自顾自的,根本就无法与清朝抗衡,更别说阻止清朝入关,所以满清入关是大势所趋。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入关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清朝入关是什么意思、满人入关是什么意思、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满清入关是不是属于异族入侵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60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