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老人杨明运,从光绪23年活到2014年,一生有何传奇

传奇老人杨明运,从光绪23年活到2014年,一生有何传奇,第1张

庄子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寿能有几多,一生岁月如黄粱一梦,只是人的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时间流逝如滴水穿石,将人的棱角打磨平,将种种往事埋于黄土之下。

古人说七十古来稀,在生活条件渐渐变好的今天,活到七十岁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活到百岁,在常人看来已是稀有长寿了。

而山东有这样一位老人杨明运,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活到了2014年,跨过了一个多世纪,经历无数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可谓是传奇。

乐观的少年

杨明运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也即是1897年,这是清王朝气数将近的时候,旧时代又像是一个懵懂的孩童,一只脚要跨进新的岁月,但目之所及皆是疮痍。斗争不断,动乱不断,大多数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杨明运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因贫困吃了不少苦头。在那些年岁里,普通百姓家里揭不开锅,卖儿卖女是常有的事。

杨明运到13岁时,家里也支撑不下去了,但好在杨父杨母没有潦草地将他卖掉,而是送他到当地凤凰山的庙里去当童工。庙里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好歹能有口饭吃。

他在庙里做饭、烧水、砍柴、扫地,干各种脏活累活,很是懂事,而庙里那种清净安宁的氛围,也影响到了他的内心。他要做的事情虽繁重,但内心始终明净,他也始终有一颗乐观的心。在庙中的日子里,他时常盼望着能跟家人团聚。

就这样,杨明运在庙中度过了十几年。二十六岁时,杨明运的父亲终于来庙里带他回家。那时已是民国,光景与以前大不同,那是个既充满风花雪月,又氤氲艰苦血泪的年代。

杨明运跟随父亲到山东烟台去当一个码头搬运工人,做的是装船卸船的活,每天从早到晚都很辛劳。杨明运就跟风云年岁里所有小人物一样,努力地活着,总觉得前面是光亮,是希望。

辛苦是辛苦,但杨明运懂得苦中作乐,闲时就去听书、听戏、听故事,他虽然不识字,但是记忆力很好,听过的书,听过的戏,他都能讲出来,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包公案》、《杨家将》、《岳飞传》,他都能从头讲到尾。他常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工友们听,在工友中人缘很好。

无儿无女,侄子侄媳陪伴左右

三十岁那年,杨明运遇见了相伴一生的人,遗憾的是,妻子无法生育,两人一辈子无儿无女。但哥哥家的孩子杨玉兴过继给了杨明运。

杨玉兴从小就和杨明运夫妇生活在一起,他们也把杨玉兴视为己出,十分疼爱,而杨玉兴也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老人省吃俭用供侄子读书、生活,抗战时期,全家人一起逃难,杨明运夫妇最担心的始终是杨玉兴的安全。

杨玉兴结婚后育有四个儿女,都是在杨明运夫妇帮忙带大,后来有四个曾孙,也是在杨明运膝下长大。

杨玉兴的妻子吕玉珍十三岁就嫁到了杨家,在杨玉兴外出打工挣钱时,一直是吕玉珍在照顾杨明运夫妇,几十年一直尽心尽力,没有一句抱怨。

杨明运的妻子在六十岁时双目失明,七十岁时逝世,留下杨明运一人。这期间,吕玉珍一直陪伴左右。

杨明运六十岁退休,那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活相比以前已大不同。杨明运老人不是个闲得下来的人,他主动跑去街道当治安员,负责看管车辆,处理邻里的纠纷等。

七八十年代,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处处是崭新的景象,杨明运老人对于这些也没有过多的不适应,他一直都是个能够积极融入新社会的人。

他一直都保持运动的习惯,也一直延续着他年轻时的爱好——听书、听戏,这对于他而言是心灵的一种慰藉。

少年时在庙里,他看见和尚们都在做一种穴位按摩,据说这可以延年益寿,他便也坚持做这个穴位按摩,一做就是近一百年。

2004年,杨明运已一百零七岁。一次,他不小心在卫生间摔倒,无法动弹,打了一星期的吊瓶,每天一打就是六小时。

吕玉珍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悉心给老人喂饭喂水,为老人梳洗。因为杨明运年纪已经很大了,很多人都说杨明运从此只能躺在床上,恐怕是时日无多了。

但吕玉珍偏不信,从未间断对老人的照顾,每日还仔细地给老人的腿脚按摩。吕玉珍的儿女和孙子孙女,也常来照顾老人,陪老人说话解闷。

也许是奇迹出现,杨明运这个百岁老人,又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他常常跟别人说:“侄子两口子比亲儿亲女还亲。”

杨明运是山东省最长寿的男寿星,年老时儿孙环绕膝下,当地的政府也常带来慰问金来看望这位长寿老人。

杨明运常常身着一件红色开襟衣服,留利落的寸头,即使满头花白,也英姿飒爽,白胡子留得很长,仿佛是历史长河的见证,即使年纪很大,牙口也好得很。

人到一定的年纪时,倾向吃清淡的饮食,但杨明运不同,他从不在饮食上委屈自己,年纪很大时还是喜欢喝酒吃肉,这也是他的潇洒所在。照片里的杨明运,总是笑容满面,这份乐观,也是他长寿的秘诀所在。

见证历史,历经风雨

2014年3月,杨明运老人在家中去世,享年117岁。两天后,老人的追悼会在殡仪馆举行,为之送行的人无数。

117年,是多于一个世纪的长度。这一百多年来,中国有无数个历史的转折点,有无数灾难浩劫,有无数个充满希望的时刻,有无数种景象。杨明运老人就这样,渡过了岁月长河,见证了天地间许许多多的历史。

杨明运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活到117岁,历经风风雨雨,仍保持一颗明净之心,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就是世间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但跨过了那么多岁月,见证了那么多事情,小人物也是一个传奇。那些或惊艳他人,或感天动地的时光,不都是一个个小人物汇聚而成的。

中国最早的学校们——晚清的新式教育(2006-12-13 16:37:52) 分类:我读我感

外国教会在中国设立的第一所学堂——玛礼逊学堂,1839年(道光二十二年)11月,设在澳门,主持该学堂的为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勃朗博士,容闳在此读书。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女子学塾,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宁波,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促进会阿尔德塞女士。

中国近代第一所培养外国语人才的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同治元年)由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恭亲王奕欣等奏请设立。

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通讯技术学校之一——福州电报学堂,1876年(光绪二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创设。

中国最早的新式小学——正蒙书院(后改名为梅溪高等小学堂),1878年(光绪四年)张焕纶设立于上海。

近代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水师学堂,1880年(光绪六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设立,严复任总教习。

近代中国最早的陆军学校——北洋武备学堂(也称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光绪十一年)2月李鸿章设立。

近代中国早期的实业学堂之一——采矿工程学堂,1892年(光绪十八年),湖北矿务局在武昌设立。

湖北最早的外语学堂——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设立。

中国政府自办的第一个西医学堂——天津医学堂,1893年(光绪十九年)李鸿章设立。

近代中国最早的普通学堂之一——天津中西学堂,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10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呈请北洋大臣王文韶奏请设立。

中国最早的铁路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津榆铁路公司创办。

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南洋公学,设师范院,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奏请设立。

浙江最早的、也是当时最好的中学堂——绍郡中西学堂,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绍兴徐树兰创办。

晚清湖南第一所专习算学的学校——浏阳算术馆,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谭嗣同及其师欧阳中鹄创办。

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学堂——经正女塾,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5月31日,,经元善、唐广仁、梁启超等在上海集资创办。

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1月正式开学,第一任校长孙家鼎。

中国最早的聋哑学校——启瘖学馆,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美国女传教士梅耐德夫人在山东烟台创办。

中国第一所官办幼稚园——湖北幼稚园,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武昌开办,日本人户野美智慧任园长。

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子医科学校——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1904年(光绪三十年),创办人李中珏。

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蚕业学校——上海女子蚕桑学堂,1904年(光绪三十年),史家修创设。

近代中国第一所法律专业学校——法律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5月,修律大臣伍廷芳奏准在北京设立。

近代中国第一所培养陶瓷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湖南醴陵瓷业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熊希龄、文俊驿创办。

近代中国最早的女子师范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6月13日,在天津开学。

资料整理自《中华近世通鉴——教育专卷》。

以上就是关于传奇老人杨明运,从光绪23年活到2014年,一生有何传奇全部的内容,包括:传奇老人杨明运,从光绪23年活到2014年,一生有何传奇、中国最早的学校在多少年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504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