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钧瓷的主要特征

宋钧瓷的主要特征,第1张

钧瓷起源于唐代,北宋达到烧制高峰。北宋时,朝廷在禹州设立官窑,专门烧制宫廷瓷器。考试合格者入宫,不合格者砸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宋官窑的钧瓷一直保存在宫中,世代相传,民间也有“宋军代代相传”的说法。

真正的北宋钧瓷是什么样的

北宋钧瓷略厚,密,色灰。先烧后上釉。釉面很厚,以月光、天青、天蓝为基本色。釉中的铜分子经高温还原后呈紫色。宋代钧瓷,底釉,圈以麻酱上色。

由于釉面较厚,烧成时釉面翻滚,釉中所含金属分子重量不同,有的浮在表面,有的沉在釉底。冷却时,釉面上下收缩的温度不一致,往往留下不规则的细线状流动痕迹,被后人称为“蚯蚓走泥线”。宋代钧瓷多有“蚯蚓走泥”,这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宋军窑的主要类型

花盆、盆架、盘子、碗、洗涤物、炉子、雕像等。宋代钧窑以釉色优美取胜,所以一般除了一堆凸出的奶钉和串纹外,没有其他纹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591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11
下一篇 2022-06-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