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等级制度

印度种姓等级制度,第1张

印度种姓把婆罗门列为最高,主要是僧侣和贵族。贞节是二等贵族,主要是军政,负责守护婆罗门,是世俗的统治者。户社是第三等级,是最普通的从事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市民。首陀罗是第四级,主要是仆人和苦力。第五等级,他们没有种姓,准确的说是没有等级。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级为中心,以职业为基础分为许多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氏根据居住的地区不同分为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又根据居住的聚落不同分为许多聚落种姓。这些定居种姓最终被划分为具有不同外婚制的氏族,这些氏族彼此环环相扣,整合成一套分散在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了印度社会的绝大多数群体,与印度的社会制度、宇宙观、宗教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和规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421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10
下一篇 2022-06-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