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封家书 满纸壮志

封封家书 满纸壮志,第1张

封封家书 满纸壮志

王如新

阅读中共宣传教育局宣传部近日出版、中华书局出版的《重读抗战书信》,该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左权、郝、谢晋元、张自忠、等人的32封抗战书信。看完之后,我觉得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焦虑和希望,每一个字都弥漫着硝烟和战火,每一段都蕴含着血雨和阳光,每一封信都饱含着泪水和微笑。这封家书充满激情,让我们泪流满面;封信的所有人都肩负了全民抵抗侵略的重任,筑起了血肉长城;封家书里充满了对邱寇的狂怒,让每一个炎黄子孙怒不可遏;信的另一端,一个家族甚至一方的土地被激荡,一个民族的根和神经被牵动到底,汇聚成民族崛起的汹涌洪流,震撼了4亿同胞抗击敌人入侵的光辉岁月,甚至冲刷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心灵。直到今天,让我们再读一遍...

其中一封家书是渭南人写的,是王孝慈写给我哥哥的信。

据《临渭区年谱》等资料,王孝慈于1905年6月29日出生于临渭区崇宁镇向家村。他原名向宗仁,乳名顺平。他在xi安中学读书时,参加了1925年春驱逐陕西督军吴心田的斗争,1927年考入Xi安中山军事学校,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华伟起义,后任延长、宜川特区党委书记。1929年至1937年,他在北平、唐山、太原等地为党做地下工作,与敌人斗争。1930年,他在北平指挥群众参加反对军阀混战的示威游行时被捕,5个月后获释。同年9月,王福才(化名)任中共唐山市委外矿区委书记。1931年3月,他在唐山被捕,一年多后又被释放。1933年5月至1934年3月任中共山西特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在太原当工人时,他改名为王孝慈,创办了专门的机关刊物《太原红旗》,组织党员到城郊农村和工人中进行宣传和演讲。1933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第三次逮捕,关押在山西省太原第一监狱。他被严刑逼供,他坚持斗争。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党的指示,通过山西训练院出狱。王孝慈被捕入狱三次。虽然多次受刑,但他始终坚定不移,保护党组织。1937年秋至1942年,王孝慈在太行地区从事抗日工作。历任晋中特委组织部部长、山西地委副书记、太行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1942年10月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代表团代表,出席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后,任冀辽中央分局民运部副部长、热中地委书记、热中军分区政委。

1949年1月,王孝慈任天津铁路运输管理局党委副书记。1950年5月任全国铁路工会联合会副主席。1953年任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努力为国家铁路建设培养人才。1959年3月调任甘肃省副省长,分管文教工作。在反右翼运动中,他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被免去副省长职务,降三级,到洮河工地劳动改造。1961年5月平反,主管政法民政。1979年3月,他当选为CPPCC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席。7月,增补为全国政协常委。1989年,他离开去休养。1992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给哥哥的信》是王孝慈给五弟宗盛(信中第五人)的回信。当时,项宗盛在老家陕西省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当老师。在哥哥的感召下,1938年底弃笔从军,离开家乡到山西抗战前线加入八路军。1942年5月23日,在山西省新县兰村与日本侵略者的激战中英勇牺牲。

从背景上看,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序幕。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由局部向全面升级,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从而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抗日战争甲午战争后,以其前所未有的冲击力震撼了国人的心灵,使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沉沦后,在空前觉醒,全民族为民族前途命运而奋斗的意识在空前增强。在总结抗日战争早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本文通过分析双方的特点和战局,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抗战不能速胜,不能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进攻三个阶段,最后胜利必须属于中国人民。随着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的沦陷,中国很大一部分领土丧失,日军战线过长。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王孝慈给哥哥的信写于1938年10月25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身处山西和顺、即将奔赴河北的王孝慈紧跟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在这封家书中,他写道:“抗日战争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抗日战争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一个新的中国,一个新的民族,一个新的人民。”“为了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的抗战,我们必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到底。”信王孝慈称赞儿子君安,“死也不渡黄河!”“不仅表明他是我们的好儿子,而且表明他是我中华民族的英雄。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好儿子好女儿!他不仅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战友。”来鼓励一下未满十七岁的五哥放下教鞭,“奔向抗战战场”,“勇敢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与君安,与我的兄弟,与全中国抗战的朋友,与全世界支持正义的人们携手,向着光明与真理的道路前进!"在信中,王孝慈还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阶级斗争的过程中,涌现出阶级解放战士,在全民族抗战的战场上,涌现出中华民族解放的英雄。“希望我的女儿西瓦也能脱离旧村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走上‘新时代之路’。

通过阅读这封家书,我们认识和理解了这位来自渭南的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对党忠诚,不辜负人民的精神,以及在民族大义面前不畏艰险,英勇奋战,锐意进取,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畏惧,毫不退缩的顽强意志。《给哥哥的信》中的每一个字,都体现了王孝慈和许多像他一样的革命爱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革命情怀。正是在这种信念、感情和情操的激励下,许多像王孝慈这样的父亲、儿子、兄弟、夫妇和姐妹在前往抗日战场的路上出现了。他们手牵手走到抗日前线,不怕危险,不怕死。“为了牺牲和野心,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锲而不舍,排除万难,跨过一条又一条沟,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8077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